APP下载

加快泉州市工艺制品产业转型研究

2021-04-07邹琴张雪梅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转型

邹琴 张雪梅

【摘 要】当前,福建省泉州市工艺制品产业已形成雕刻、陶瓷、藤铁、香制品和树脂等较具规模的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随着经济新趋势的发展,泉州工艺制品产业正面临市场需求的新挑战,需由传统手工业向文化产业转型。文章以加快泉州工艺制品产业转型为核心,将具有代表性的雕刻、树脂和陶瓷工艺制品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转型发展新模式,丰富工艺制品产业转型的思路和方法,助力泉州工艺制品产业转型。

【关键词】工艺品产业;文化产业;转型

2016年全国两会“工匠精神”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为泉州市工艺制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绝佳契机。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工艺美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1]2016年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牵头制定的《泉州市工艺制品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正式出台,根据该路线图,泉州市将建设特色陶瓷、藤铁工艺家居、制香、雕艺工艺品基地,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保持优势产业稳定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泉州工艺美术品牌形象。

1 泉州工艺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惠安县是我国有着千年历史的著名石雕之都,惠安石雕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惠安雕刻产业包括石雕、木雕和玉雕产业,占据全国市场半边天,其中惠安石雕的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3,是当地经济的中流砥柱。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出口销量下降,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泉州树脂工艺品行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曾占全世界36%的市场份额,当前树脂工艺品市场需求逐步向物美价廉、碎片化订单形式转变,随着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国外客户渐渐意识到树脂产品原料欠环保,慢慢开始减少树脂产品的采购量,转而购买瓷器、铁件和氧化镁等相对环保的工艺品。工艺品行业遭遇大洗牌,传统守旧、不思创新且规模较小的树脂工艺品企业逐步被拥有新工艺、规模大的企业所取代。

德化县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获“世界陶瓷之都”殊荣,主要产品为小工艺品、日用品、传统瓷雕和茶具。近年来,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化陶瓷不得不面对欧美国家反倾销围堵和生产成本攀升等问题,为此,德化政府鼓励发展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和日用瓷的产业集群,积极开拓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新兴市场,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取得国际双认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加快产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同质化,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惠安石雕产品大多是以中低档的石雕工艺品和石制使用器具为主,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精品推出后迅速被同行复制,造成充斥市场的产品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树脂产品以外销贴牌为主,生产周期短,故而知识产权未引起厂家的重视,市场上的产品被互相模仿抄袭,甚至出现企业“逆淘汰”现象。陶瓷制品方面,德化县政府虽然一再呼吁陶瓷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但进行版权登记的陶瓷作品占比极少,可见企业普遍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无形中对企业的知识产权造成巨大伤害。

2.2 人才结构失衡,技艺传承困难

传统工艺制品产业普遍存在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的特点,新生代年轻人无法适应,致使工艺制品技术工人培养进入青黄不接阶段。技艺传承困难在传统石雕中尤其凸显,手工石雕以粗放型生产模式为主,随着劳动力资源日益稀缺,低技术、低产能使利润空间缩小,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力急剧下降。

传统树脂工艺品的生产环境较恶劣,且树脂产品原材料欠环保,工人从健康角度考虑,纷纷转行,技术员工大量流失造成企业竞争力削弱,专业设计人员缺失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因此当前大多以中低档批量生产的产品为主。

高级专业人才外流,人才储备不足日益引起德化陶瓷业内的重视。目前,多数从业人员是本科以下学历的中老年人,且德化地处山区,高级专业人员呈流向大城市发展趋势,致使人才结构严重失衡;家族式管理现象较普遍,职业经理人发挥的实质作用微弱;企业管理力度不足,容易造成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2.3 产品创新不足,附加值低

石雕大多以附加值低的主流实用品为主。据统计,惠安石雕行业中注册资金在1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绝大多数都是家族式管理体制的小型工厂,管理方式落后,行业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以牺牲石雕的质量和藝术性为主要代价,对惠安石雕产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树脂产品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大部分小型企业实力不足,造成产品款式陈旧落伍,艺术观赏价值偏低,价格无法有效提高,影响企业利润提升。此外,树脂制造商规模较小且分散,产能弱,不易形成规模经济。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生产管理不规范,车间普遍存在脏乱现象,当客户前来考察时,极容易因为硬件条件缺乏而错失订单。长此以往,客户对树脂产业集群的整体评价下降,严重影响客户下单意向。

德化陶瓷的产品样式偏单一,外贸陶瓷多是西洋小工艺瓷,以国际市场为主,缺乏个性、时尚和创意。机械水平落后,多以手工制作为主,导致产能低下。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利,市场信息滞后。客户回购率低,容易造成客户流失,阻碍企业长足发展。遭遇来自外省同行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广东佛山地区的陶瓷业生产技术领先,大量使用现代生产线,产能高、质量好,具有明显优势。

3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策

3.1 政府和行业协会联手,积极扶持引导企业

紧随国际产业发展前沿趋势,深入把握全球价值链分工发展规律,以我国和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为关键点,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构建特色支柱产业的体系架构。政府通过制定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文创园,建设产业集散地,从线到面集合若干主元素开创工艺品新市场,通过制定相关措施,在项目用地、财税金融、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奖励和扶持,鼓励企业统一标识,提升企业形象,引导通过加大技术设备投入,优化作业环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督促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促使企业向高端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为更好地保护雕艺企业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及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制订并实施作品版权保护方案,有效加强版权服务管理,保护原创艺术作品,维护知识产权,协同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延伸。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规范行业准则,出台行业准入条款和技术标准,淘汰小规模、低效益的高污染企业,引导鼓励企业向绿色、高端产业发展。协助企业解决在文创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和行业内无序竞争等问题。适时对行业内企业开展调研,确定精准扶持目标企业。通过组团出访的形式促进民间交流,走访优秀企业,为技术更迭、产品推陈出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助力。

3.2 加强产业互补融合,“产品+文化+建筑+旅游”模式协同发展

依托旅游经济,发展旅游工艺品,通过差异化旅游品牌营销战略,提高产品设计附加值;坚持创新思想,以消费者导向为中心,赋予工艺品时代表现力;关注用户体验,以功能性导向开发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德化县拥有著名的风景区,如戴云山、九仙山、石牛山和岱仙瀑布等,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底蕴深厚的陶瓷文化与陶瓷产品相结合,赋予陶瓷更深层次的含义,打造有内涵的旅游纪念品,使德化陶瓷成为一张宣传名片,促进旅游业拉动陶瓷业发展。

大力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与互补融合,发展创新创意“产品+文化+建筑+旅游”模式。惠安的石雕与玉雕产业融合,发挥惠安精湛雕艺技能,与国际接轨的美学意识,积极鼓励有条件和意向的企业先试行,从花岗岩等雕刻向玉石雕刻延伸,培育发展高附加值、高档次和低污染的玉雕产业,打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与建筑产业相融合,提倡石雕艺术融入建筑中,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形成集石雕设计、制造、安装的全程服务模式[2];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将石雕文化与民俗特色相结合,举办国内外雕刻艺术节、博览会和赛事,将独具惠安特色的石雕、木雕、玉雕等形式融入旅游点,如崇武古城风景区、建明玉石城、天地景观艺术馆等,为旅游业发展注入当地文化灵魂,带动旅游业产业升级。通过实施多元化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发展领域。

3.3 优化人才结构,开展产学研“工艺美术+现代科技”模式

以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依托国家人才优惠政策,解决企业用工结构性短缺矛盾。培养和引进高级人才,选拔优秀技能型专业人才,扎实做好人才储备工作。通过举办艺术节和大賽,评选艺术世家、新人奖等方式,调动艺术家创作积极性,提升行业知名度。鼓励老艺术家带徒授艺,鼓励新人传承文化。与美术学院签订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搭建人才工作站和教育实践基地,联合举办研修班,培育“大师经济”,引进“大师工作室”模式,为技艺传承创造师资条件。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在维护绿色生态的基础上,深入探索陶瓷、雕艺、香制品等领域,研究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展产学研“工艺美术+现代科技”模式。

3.4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塑造优质品牌“创新+产品”模式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引进新观念、新思维、新材料、新技术,补齐设计短板,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个性化定制和产品功能,树立品牌形象,通过创意产品塑造行业优质品牌,提高附加值,提升产品设计创新内涵,避免低端同质化竞争[3]。加大媒体品牌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为品牌战略打基础[4]。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扩大生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制作工艺。

在推动品牌创新的过程中,要在管理方面进行创新。着力改变行业无序竞争、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的局面,推进行业信用管理,完善产销环节的主体信息,推动行业发展规范化。引导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通过战略重组转型成为品牌化的行业领军,带动产业规模发展[5]。

3.5 发展电商“创新+营销”新零售模式,国内外市场双向互通

对于泉州工艺制品产业来说,传统的市场版图已趋于饱和,需做好国内外市场双向互通,拓宽市场份额。发力抢占“海丝沿线”市场,鼓励企业赴外参展,发展会展经济,促进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对接,拓宽思路、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为产业发展注入前沿信息和创新思维。同时深耕国内市场,发展“创新+营销”电商模式,采用O2O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实现国内外市场双向互通。挖掘新电商数据技术带来的红利,实现工艺技术、传承创新的信息资源共享,为产业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落实电商“创新+营销”新零售模式,企业可通过招聘有能力玩转新零售电商营销模式的综合素质人才,借助自媒体如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和微博等进行网络营销,围绕消费者打造具有个性化的产品和特色服务,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消费者画像定位,使得生产和库存达到平衡,避免超量生产存储或者断货,合理利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通过自建网站或依托电商平台进行营销推广。国内时下主流的平台有天猫和京东,跨境B2B主流平台是阿里巴巴国际站,其他平台有速卖通、亚马逊、Wish、eBay等。基于石雕、树脂和陶瓷都是大且重的商品,可考虑运用亚马逊海外仓模式,先由海运将商品送至亚马逊当地市场的仓库,国外消费者在平台下订单后,由亚马逊系统发货,大大缩短消费者收到商品的时间,提高用户体验,增加黏性和复购率。通过Google、Facebook和Twitter等国外搜索引擎与社交平台宣传推广并开发客户。

4 结论

泉州市工艺制品产业面对市场环境调整,需由传统手工业向文化产业转型,本文建议政府和行业协会联手,积极扶持引导企业;加强产业互补融合,“产品+文化+建筑+旅游”模式协同发展;优化人才结构,开展产学研“工艺美术+现代科技”模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塑造优质品牌“创新+产品”模式;发展电商“创新+营销”新零售模式,从国内外市场双向互通等方面入手,推动产业进一步顺利转型升级。

参 考 文 献

[1]王潇.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6.

[2]吴丽璇.惠安石雕石材产业集群现状与对策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7.

[3]朱辉球,吴旭东.传承与创新困境中:“景漂”助力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景德镇陶瓷,2019(2):1-3.

[4]仲维庆.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8(4):37-39.

[5]陶庆先.传承创新中推动湖南传统工艺品行业品牌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9(5):130-131.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