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1-04-07王刚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教学方式

王刚芹

新课改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即创新性思维。它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探索、钻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环境,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一、从学习动机着手,发展思维的创新

学习动机是一种认知内驱力,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不及格引发的一种学习动力,它持续的时间一般较短。而内部动机则是个体内在、兴趣或者成就需要的学习动机,它是一种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首先,我们要给学生传达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信息。例如给学生讲感恩教育、读爱国教育、学励志故事等,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他们一起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其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其次,语文课堂中,我们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篇课文都是从字、词、句、篇入手,由旧知向新知迁移,学习起来感觉千篇一律。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用学生喜欢的语言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而这个兴趣应重点以“语文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好语文是每个同学的必备素质之一。学生具备了内在的学习动机,就会主动探究学习,才有创新的可能。

二、抓住课堂生成,培养思维的创新

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课堂生成,这个往往是学生思维敏锐力的一个体现,也常常是一节课的亮点所在。“课堂生成”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时,让学生自学7、8 自然段,并找出最喜欢的优美句子品读。有一个同学回答,我最喜欢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老师,我觉得这句话写得有问题。”未叫其名先听其声,不用看,也知道他是我们班有名的“捣乱王”陆某某。我压住火气,心平气和地说:“哦,那你说说作者的那句话有问题,问题在哪儿?”他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就是那句“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生命指的是会动的,会呼吸的,比如虫子之类的。所以,我觉得这儿写的不对。教材上只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就可以。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谈谈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异常兴奋。回答的是多姿多彩,各种各样:有说没有新生命,只是一种比喻,比如风吹树叶晃动,有的说上面可能有小鸟在玩乐,有的说是太阳光的照射,有的说是漂亮的绿叶,使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一个课堂不经意的“生成”,使学生能够不受教材的束缚,滋生了新的生长点,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力。

三、改变教学方式,培养思维的创新

新课改实施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一去不再,最常用的是启发式或问答式教学。课文里的字、词学习,段落划分,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呆板、固化。现在我的教学方式发生转变。第一,我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因为经历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财富。语文课堂中,我特别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各小组交流自己的观点,每人都说说自己的认识感受,互相启发,经历一个提炼知识点的过程。第二,我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例如,教学诗歌时,我经常采用吟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中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及朗朗上口的韵律美;教学童话、寓言故事时,采用分角色表演,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这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同学们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快乐地体验着;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先动手画画,自己编制一幅美丽的充满生机的画面。例如,我们在学习《桂林山水》时,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后,我给学生留了课后作业:请用自己的眼光画一幅桂林山水图。同学们利用电脑、画板等工具做出了特别精美的画卷,有同学竟然你能看着画面说出课文的全部内容,真令我大吃一惊。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依托评价制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形式存在,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3]。因此,运用多元化的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建立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体系。教师多欣赏、多肯定、多鼓励,学生就有信心、有力量积极参加活动,并创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予以重视,并加以指导。学生得到认可后,创新活动会更主动、更热情。其次,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非常渴望自己被重视,被表扬。因此,我们不能以每次的考试分数作为优等生与差等生的区别。如,上学期我规定了三好学生的标准:课堂表现、学习过程、考试分数,每项都制定了评分标准。一段时间后,班级的学生成绩有了很大的改观。尤其是课堂活动环节,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出现许多“新发现、新问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先从学习动机上着手,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语文教学中,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上,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抓住课堂生成,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语文课外,我们教师要依托评价制度,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努力。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教学方式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