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数形结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21-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数形数学知识思想

王 静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自然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性的学科特点,这对于认知能力差、形象思维占据主体的小学生来讲,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因此,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而数形结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数学思想,能将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观、具体的图形,为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与渗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模式的优化。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数学情感的增强

数学作为一门抽形象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其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直观图形的方式进行展现,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数学是数与形进行结合的重要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逻辑美和图形的直观美。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在数量关系与图形的相互转化中,有助于学生对其中美感的认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强烈的数学学习情感。

2.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自身学习能力的具备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运用,能使学生将数量关系与图形进行灵活的转化,这样就更加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理解、运用的能力,实现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模式的强化。

三、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策略

1.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教学效率的优化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机械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数学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从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就应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利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数量关系等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以下问题的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在池塘四周种树,每个边都应种7 棵树,并且每个角都要种一棵,那么池塘四周一共需要种多少棵树?”这道题在表述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清楚的进行其中数量关系的梳理与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将复杂的数量关系通过图形的绘制来进行直观地展现,这样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地进行了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进而得到24 棵的正确答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关于概念以及理论公式方面的知识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而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这些知识点就成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在对这些数学教学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与渗透,以此实现抽象知识向直观图形的转化,以此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

如,在对学生进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时,教师如果通过以往僵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无法实现透彻的理解。教师就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通过实物或教具的形式向学生具体的展现正方形周长计算就是4 个边长的总和,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进行了正方形周长=4×边长的理解与记忆,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与解决。

3.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谨逻辑性的教学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积极地进行结合思想的运用,通过数量关系与直观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模式的拓展以及数学问题解题思路的梳理,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

如,在教学“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时,很多学生会因为自身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欠缺而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分别进行四只脚兔以及两只脚鸡数量的假设,直观的进行此类问题的理解与解决。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属性结合思想的运用,来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实现了学生思维广度及深度的拓展,增强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提供了自我探究的机会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日益地得到了凸显,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也逐渐成了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缺乏以及学习方法的不科学性,很难实现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运用,来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自我探究,在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在进行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活动的开展,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即指导学生通过将小正方体进行长方体的拼装与组合,并结合学生对乘数与积关系的理解,来进行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探究,这样学生就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了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同时也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发挥,感受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刻内涵。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作为重要的数学思想,对于数量关系的简化理解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思维模式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就应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等,以此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能更加有效的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强化。

猜你喜欢

数形数学知识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思想与“剑”
数形结合百般好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