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语文,知识在课内,功夫在课外

2021-04-07李红侠崔桂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课外课外阅读

李红侠 崔桂芳

一、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在课内,课内掌握基础是关键

要学好语文,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先把基础知识掌握好,诸如字音字形、标点符号及运用、语法知识的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及复句关联词及运用等。现代文阅读中,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的把握、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语言特点等;记叙文及文学作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关键语句或段落的赏析,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文章结构的把握,主旨的分析及写作方法等;初中阶段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词义的理解积累,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积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及翻译原则等;还有一些固定题型的答题技巧,语文思想等,这些作为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东西,主要通过课内、课堂学习,掌握好了实际上就把握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但这并不等于就学好了语文,真正要学好语文,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主要的功夫在课外,即课外的所见所感所悟、课外的阅读积累,最终达到量的阅读到质的飞跃,即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学语文,要真正获得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诀窍在于课外,在于丰富的积累

语文学习永远都与生活实紧密联系,只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就会成为井底之蛙。应该教育学生在熟练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从课本走出来,从课堂走出来,走进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天地——生活和课外读物,因为它们中有更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1.广涉足,从生活中摄取更多语文学习资源

走出家门,一路出行、一路风光、一花一木、一人一物、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关键就看学生能否用心用脑将这些丰富的资源变成自己的东西,既丰富自己,又加强修养、内化修为。所谓“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宋代苏辙曾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写道“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作者认为司马迁遍游天下,才知多见广,文章才跌宕多姿,颇有奇气;写自己饱览一切,才知道了天地之广阔,实际都是强调外在阅历的重要性。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是语文”。还有大家熟知的唐代诗人李白,漫游十年,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悉数其诗中的地名就可以为证,也因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以说,这些漫游经历为其诗歌创作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学生,现在是没有更多时间及机会涉足祖国名山大川,但来校回家途中的见闻、周末假期的偶尔出行,是不是也有机会了解、见识更多的人事和其他,只要细心一点,这一切的一切是否也应该被积累下来,成为学语文的资源? 即从生活中学语文。

2.课外阅读,是打开认知外界、认知世界的一扇窗

这里,可以把课外阅读广义化,阅读的载体既包括课外图书,又包括优美的文章、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名人伟人,他们的青少年时期都博览群书,甚至一生都与书为伴。诸如孔子、司马迁自不用说。大文豪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甚至抄书,视书如宝。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伟人毛泽东,即使一定成了国家领导人,工作那么忙还不忘读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屋。即使到了晚年他虽重病在身,但仍不忘阅读。且不说他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阐明深刻的道理、指导革命工作,其《诗词三百首》足以例证多读书的好处。如此多的名人读书事例让后人传唱,让我们奉为博览群书的典范,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成就足以证明多阅读的重要性。

多年的语文教学,了解班级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对课外阅读一定是情有独钟。这里,完全可以以我们的学生为例:2020 年十月份,学校组织初一学生去省历史博物馆研学旅行。一路上,导游就半坡遗址文化及相关历史多次提问学生,班上有一个学生的表现,让导游多次啧啧称赞,并誉他为“小小百科全书”。此后的一段时间,一直关注他课堂上的表现,他不仅知多见广,而且成绩班级名列第一,作文几乎次次都是典范之作。了解这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阅读。可以这么说:这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已经形成了语文能力,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起到的积极作用。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绝对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好词佳句,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可以学到写作的方法,更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正如苏辙所言“气可以养而致”。当一个学生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养成了语文素养时,何愁他的语文成绩不能提高、语文能力不能形成?总之,一个人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他的视野一定是开阔的、心胸一定是宽广的,内心世界一定是丰富的。因为如此,他所了解的世界一定是广博的。

3.作文的功夫,既在课内,更在课外

注重积累、注重阅读,是学好语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根本途径。拥有一颗会思考的头脑,学会观察和思考,广泛的涉足各种领域,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是作文的根本。作文的功夫,既在课内,更在课外。其实,我们上面谈到的两点:从生活中学语文,从阅读中学语文,也包含了积累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语言材料语文材料的意思。一旦有了足够的素材储备,习得了语言能力写作文便是信手拈来了。我们的学生怕作文,不是怕不懂作文的方法,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分段……而是怕没话可说,无物可写。因为学生从课本上习得了那么多经典的文章,它们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结构文章,潜移默化中学生一定掌握了不少。学了朱自清的《背影》,让学生自拟题目写“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学生就以《鼾声》为题,这样开头了“我与父亲不相见已半年有余了,最难忘是他的鼾声。”很显然,书本上的文章开头他一定很好地运用了。所以说,我们学生缺少的是素材以及对素材的处理加工能力。希望学生能从课本以外,课堂以外去学习语文,以提高作文的能力。

总之,语文学习要厚基础,宽口径,广涉猎,也要小切口,深分析。切不可凭热情,存侥幸,更不可受制于课本,不与时俱进,因为语言也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诸如旧词新用,新词、网络词语的出现。所以,我再次强调:学语文,知识在课内,功夫更在课外。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课外课外阅读
小满课外班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