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生活巧识字
——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渗透

2021-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字识字生活化

耿 颖

前言:识字是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前提,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然而,小学生需要认识的汉字数量多且烦琐,这让他们产生抵触甚至逃避心理。作为教师,应当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学,在消除学生负面心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认知程度,而生活教育思想的渗透是较好的选择。基于此,文章就如何通过渗透生活教育思想构建高效识字课堂展开研究。

一、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渗透价值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育思想,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识字教学的亲切感

相较于枯燥、抽象的生字,生活元素对小学生来说更加熟悉、亲切,比如以他们的姓或名字为载体指导他们认识某个或多个生字,更能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致[1]。所以,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渗透有利于增加识字教学的亲切感,更能激发学生识字动机。

2.降低学生识字难度

借助生活元素展开识字教学,能够利用“熟悉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小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学”“校”两个字,但是每天上下学看到学校大门上的校名,对“学”“校”二字也有了大致的认识。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学”“校”这两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校名去指导,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因此,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渗透能够降低学生识字难度[2]。

3.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指导学生认识生字,并不仅仅是让他们理解并记住这些生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去运用这些生字,比如去阅读、去交流,而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渗透将识字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可以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思想的策略

1.新课导入生活化,强化学生识字动机

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了学生一整节课的听课兴趣和学习效率。就当前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识字普遍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甚至抱着应付、敷衍的态度去学习,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要想保证识字教学效果,教师要在一开始就唤醒学生的识字兴趣,让他们的学习态度由“要我识字”变成“我要识字”,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就会主动、自觉识字,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3]。实践证明,设计生活化导入,能够利用“熟悉感”唤醒学生的兴趣、热情,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接下来要学习的汉字充满兴趣。

以《端午粽》这节课为例,涉及的生字有“端”“粽”“节”“肉”“豆”“米”等。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张粽子的图片,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东西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粽子”。“对,看样子大家都吃过粽子,那你们知道粽子的‘粽’怎么写吗?”学生十分疑惑,摇了摇头。接着,笔者又问道:“你们一般都是什么时候吃粽子?”“端午节的时候?”笔者继续追问:“那‘端午节’三个字你们会写吗?”学生摇了摇头。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学生说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粽子’这两个字怎么写了,也知道‘端午节’这三个字怎么写了?”这样的导入具有生活化,对学生来说熟悉、亲切,从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节课的识字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生活化,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在识字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识字效率,教师可以对教学方式进行生活化处理,让教学方式更受学生喜爱,更能调动学生能动性。

例如,利用实际事物创设生活化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元素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事物的指导下高质量识字。举个例子,在指导学生认识“欢”这个字时,笔者所在的班级有个姓名中带有“欢”这个字的学生,于是点名了该学生,让她上黑板写出自己的名字并对自己的名字进行分析,包括这个字的结构、含义等。由于学生之间彼此熟悉,对各自的名字也都认识和掌握。因此,在该学生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大多数学生都借助这一情境有效记住了这个生字,不仅理解了其含义,更重要的是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再举个例子,在指导学生认识“笔”这个生字时,教师可以拿起讲台上的粉笔盒,指着粉笔盒上的“笔”字给学生讲解这个字的结构、含义。因为实物的介入,学生对汉字有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印象,这让识字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化教学法。小学生的生活十分丰富,而且他们性格活泼,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结合教学需求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化教学法,以此增强识字教学的实效性。举个例子,小学生普遍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猜字谜,如指导学生学习“困”这个生字时,给学生出示谜语:“一个四面都是围墙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树。”然后让学生去猜这个字,从而调动学生能动性。又如,通过编顺口溜的方式指导学生识字。在小学生识记了独体字以及很多部首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编顺口溜的方式指导学生识字,如部分学生经常混淆“炮”“泡”“饱”“跑”等字,教师可以编制这样的顺口溜:“有火放鞭炮,有水冒气泡,有食能吃饱,有足才能跑。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编儿歌的方式指导学生识字,以此提升识字教学效果。

3.课后作业生活化,提升学生的识字量

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方式,一方面,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识字量[4]。生活中的汉字资源取之不尽,如商店的店铺名称、公交车或地铁的各个站台名称、四处可见的宣传海报等,这些都是识字的载体。教师可以抓住这些,以此为切入点给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从而提升学生识字量。例如,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认识三个新的生字,必须是课本上没有的,然后将它记录下来,再查阅字典,清楚地记录下在哪里看到这个字以及这个字的具体的发音与含义,教师每天对学生进行抽查检验。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识字量,促进学生识字效率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新课改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有机渗透生活教育思想,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打造“接地气”的课堂,将语文知识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兴致,帮助学生牢记知识,促进学生对生字的运用。

猜你喜欢

生字识字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读儿歌识生字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字辨识大闯关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