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2021-04-07张德富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情感

张德富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古今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的作用。先秦孔子非常重视“诗、礼、乐”对人成长所发挥的作用。新时代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凝聚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时代共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美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起着很大的作用。

中学生心理的主要特征是个性的基本形成和初步完善,审美领域不断扩大,审美观点日益提高。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充分依托语文课堂,创设育人环境,用自身的“美”熏陶学生,以优美的语言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来感染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展示教师之美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在课堂上传播知识,同时也成了学生模仿的对象,被学生所欣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可见,教师的整体形象与学生的关系密切。教师的美不仅对学生的美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内外兼修,力求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1.整体形象美

人的外貌有美丑之分,美有内外之别。语文教师每天在走进课堂前,自己的衣着要力求整洁、朴素、得体,不修边幅,会使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减分;穿奇装异服,过分化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面部要保持美好的表情,端庄中的微笑,严肃中的柔和。语言要讲究文明,讲究语言的恰当之美。在课堂上,教师的整体形象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教育的需要和美学原理去创造个性鲜明的形象。当然,教师的整体形象美要与自己的年龄、性格特点相符合,还要与课堂教学的气氛相适应。

2.教学风格美

每位教师因各自的气质性格、思想认识、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水平、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侧重形象思维和美感熏陶,强调语言的优美,强调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强调教学中的情感之美,做一个“情感型”风格的语文教师。如果把课堂比作一个演出的舞台,那就要求语文教师做一个好演员,扮演好各种角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有广度也有深度,教学中能旁征博引,征服学生。情感细腻丰富,形象思维强,课堂反应灵活敏捷,表达准确,擅长演绎和分析。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能比较深刻地领悟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情绪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做到以情动人。

二、挖掘教材之美

文学作品这一审美客体与学生这一审美主体之间起中介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决定了审美教育的效果。教材中文学作品中审美因素众多,语文教师应该多多挖掘。

1.体会形象,感受人物美

文学作品是作者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倾注着作者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心里复现形象,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美,从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荷花淀》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白洋淀的农村妇女为歌颂对象,把战争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抒写到极致。如“夫妻话别”片段,简洁的对话,没有华丽的语言,朴素自然,但饱含着纯美。如水生嫂的这几句话,“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话语中既有关心又有担忧、嗔怪。“怎么了,你?”表达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关切之情,同时表现了水生嫂的性格温柔、心细。“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表达了水生嫂既赞许、自豪又不舍、担心、埋怨的多种感情。最后“流着眼泪答应了”丈夫的嘱咐。一个勤快能干、温柔体贴、依恋忠贞、深明大义、爱夫爱家又爱国的女性形象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出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美。

2.吟诵诗文,感受音乐美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常用而重要的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些难以解释清楚,不能言传只可意会的词句,朗读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对于优美的诗文,诵读可以使学生想象其中的情境、情感,情感上产生共鸣,增进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如选自《诗经》的《采薇》,前三章的第一句,只有“作”“柔”“刚”的不同,第二句也只有“莫”“心”“忧”“阳”的不同,其余的重叠反复,诗句富有节奏感、音乐感。通过诵读,学生可以体会到一唱三叹的音乐效果,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

《琵琶行》作者用妙笔写难以摹写的音乐,妙“喻”连珠,音乐旋律美妙,节奏多变,精彩绝伦。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提出朗读要求,指导学生朗读,可采用配乐朗读、个别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开想象与联想,读出诗中的音乐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尝试绘画,观赏画面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欲知情,必先观景,不善观景,何由入情?我们在读这类文字特别是诗词时,要让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形象,培养将语言还原成画面形象的能力。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可以让学生反复思考,交流合作,抓住画面中最具代表性的景和物,给画面拟标题,并尝试根据文字的描述进行绘画再创作,进一步感受美的画面。

《故都的秋》作者对故都秋的描绘,秋中有情,情中有秋,流露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趣。文章主体部分描绘了五幅秋景图,可让学生拟出标题,然后选取一幅图作画。第一幅画立体感强,“碧绿”的天是画的背景,院子、槐树、日光、各色的牵牛花等构成画面元素。学生通过作画,把文字转化为形象,能感受到作者是如何将景物转化为文字的,在领略美的同时,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用自身的“美”和语文教材中的“美”感染、熏陶学生,提高学生感受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趣味,造就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情感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