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2021-04-07吴如遂
◎ 吴如遂
当前,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加强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任。高中教育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高中德育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能否向高等院校输送品行优良的当代精英。因此,进一步增强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对德育工作开展深入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努力提升高中德育工作的成效。
一、学校重视
校方应摆脱眼光的限制,不能仅仅只以升学率的高低判断学生品行,校园管理者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明白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是高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谓“合格”的标准,不能只是成绩的优良,还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优良的品行。学校要在实际行动上支持德育工作的开展,为学生创造参与德育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努力融入德育教育活动中,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如敬老院看望老人,并举行文艺会演为其带来慰藉等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道德修养。还可以定期在校内举办“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的评选,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集体的重要性,要在集体的道德修养提升中努力完善个人。学校应注意到,仅从学生层面进行德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校园管理层面入手,加强管理者队伍、师资队伍的道德修养。校方可以定期组织德育工作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也可以邀请道德模范到校内进行讲演,还可以在教师队伍内进行道德模范评选等等,从而有效地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教师榜样
教师的时代重任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还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行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关注和模仿最多的。在面对一位品行优良、举止端正、作风良好的教师时,哪怕是德行较差的学生也会在其面前有所收敛,其他学生也会有向这位教师靠拢学习的想法。在潜意识的关注和模仿下,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德行,之后哪怕是离开这位教师,也会不由自主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到最后,这种优良的品行会伴随学生一生。可见,教师的优良品行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反之,若有一位品行恶劣、动不动就冷言冷语,对学生进行打击教育、体罚教育的教师,学生的品行养成就十分让人担心。因此,为了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于教师而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端正自身言行,始终言行一致,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精神面貌去引导和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榜样。
三、营造环境
德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德育创造有利的环境,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学校不仅要重视道德资源建设,又要关心能对学生成长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各种因素。比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的素质等,还有学校的校纪校风、课堂教学气氛、校园环境等等;无一不对高中生的品德修养有直接的影响。学校创设良好的文化精神环境,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活动,而且有利于实现自然与人、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和美化,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提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氛围。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隐性德育资源的正向功能,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使学生的道德教育达到预期目标。
四、学生体验
开发系列化、多层次、丰富鲜活的德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身心体验中感悟成长、体悟内心、省悟修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以期达到“情理共振,行随心动”的德育效果。为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学校可以把德育主题活动交给学生,把舞台留给学生,把麦克风交给学生。此时,学生有了舞台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然空前高涨。比如,学校开展“文明用语”为主题的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自己评论,学生通过表演社会上由于粗俗的语言引起的一些啼笑皆非的闹剧;甚至因为语言不当引起打架、斗殴、杀人的事件,用这一件件血的教训,从而倡导学生平时一定要礼貌待人、文明用语等等。还可以开展“只有放下手机,才能拿起世界”为主题的活动。学生共同分析了一些学生手机成瘾产生的原因,一些学生沉迷手机造成的危害,寻找防止部分学生沉迷手机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倡导学生珍惜学习的美好时光,健康学习、健康生活、健康成长。
总之,在高中德育工作中,要求学校、教师齐心协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体验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