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学核心素养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2021-04-07时业辉
◎ 时业辉
高中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有深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发挥现代化措施具有的优势,在各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分析与处理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核心素养。而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注重开展实验教学,落实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凸显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教师则应采用多样化手段,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来教学。
一、针对高中物理课堂教育中核心素养主要内容的探究
如果学生未能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那么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都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要求学生具备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观念,所以是核心素养在学科教育中最为具体、直接的体现。学生的学习要有助于形成学科素养,即使是已经离开了学科领域,也能实现利用自身已经具备的能力和手段继续学习该学科的内容。但是对于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在学校中所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而教师则应善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基本素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物理知识应用观念、实验探究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当学生具备良好的物理观念时,其在实际学习中就能够坚持遵循从物理学的角度为着手点来对相关专业内容深入认知和了解,其中主要包括运动观念、互相作用以及物质观念核心要素。学生在具备良好物理观念的同时,还要善于采用科学的思维来对事物进行认识,在基于事实、证据来提出全新的观点。科学思维不仅体现在模型建构上,同时还包括科学论证等关键要素。物理学习要求学生深入探究各重点内容,而实验探究则是要求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依据重点内容深入探究,并付出实际行动,依据自身猜想和假设对获取的信息解释。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物理学科,主动地融入各个学习环节,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针对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可行性对策的探究
1.注重提升学生的物理观念
在物理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为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应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物理观念。要想保证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要求学生要具备特定的观念素养,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融入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概念。比如教学“物体平抛运动”中则应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重视课堂导入环节,采用具有趣味性的导入来引入教学重点,并让学生一开始将自身关注点放在学习中,再为其设计各项实验,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与平抛运动相关的学习重点。在授课中,教师应让学生实践操作,体现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抛运动与垂直向下运动的特点,让学生表达出对两者的看法,寻找差异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借助桌面斜槽实现小球运动等教学方式来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实验内在的物理原理,并准确记录小球的运动轨迹,让学生积极观察、全面记录,深入理解平抛运动的相关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应通过平抛运动来落实对本次课程开展系统介绍,促使学生理解平抛运动的要点、各关键定理。还要让学生了解到平抛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加以联系,才能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物理观念,让学生始终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重点,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
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本质不同,物理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对各知识重点深入探究。所以,在物理学习中,教师应基于实验构建各模型,对于物理模型的相关内容加以推理和论证,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重点内容,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及时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发挥自身引导优势,放低“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展开深入交流和沟通。比如“功”是物理学科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当教师为学生传输和“功”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则应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通过相互了解,教师可以在班级中选出几名力气较大的学生来共同进行实验。在此之前,教师要准备好教学工具,提前备好四个水桶,然后让四名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将水桶转移到事先规定好的地方,而教师则应善于观察学生所采用的转移方法。有的学生会采用抱起水桶的形式,将其转移到固定地点,还有的学生则是采用拖拽的形式对物体转移,各种方法的应用都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将自身关注点始终放在学习中。而在这时,教师应为学生渗透本次实验中的物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只有不断利用正式分解的手段,才能得到“功”的主要计算方式。另外,部分学生也会采用位移分解的形式来得到功的计算方程,在发现这一问题后,教师应让学生和其他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并分享自身推导过程,而未参与移动水桶的学生则应当依据该学生的推导过程提出问题,实现让全体学生全面掌握公式的含义,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3.重视开展实验探究工作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应始终坚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实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动手意识、操作意识。比如“功率”是物理学科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当教师为学生传输和“功率”相关的内容时,可以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再组织实验教学工作,为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实验设备。为了确保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产生热情和主动性,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重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让学生能够依据测量电阻电路图把散乱的实验设备合理连接。为了提升实验教学整体质量,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然后再为各小组发放实验工具,促使学生间交流探索,思维发生碰撞,在相互协作互助中处理物理问题。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善于观察。因为部分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表现出不自信,不敢在实验中将自身的观点和建议表达出来,缺乏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等待学生完成自主探究环节后,应依据存在这一现象的学生开展教育指引,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实验、勇敢尝试,实现在实践中积累处理物理问题的经验,为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物理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基于物理学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教师也要科学地看待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制约因素与薄弱环节。教师对于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缺少重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所以,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深入探究高中物理课堂教育中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其中主要包括物理概念、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以及责任,实现在后续教学工作中提升学生物理观念、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意识,主动进行实验探究、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发挥“三段式”教学优势,提升物理课堂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