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
2021-04-07张燕翼
◎ 张燕翼
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升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法律条文、道德界限了解和熟知,将为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指引方向,也为其健康向上成长划定了红线。
一、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概述
中学生受自身阅历不足、不成熟等生理特点的影响,极易受到社会负面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核心素养教学的具体表现。具体到法治素养方面,是指培养学生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能够对法律条规做出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在道德和法治的角度评判和解释现实问题。
对初中生这一特定的群体而言,其法治素养表现在尊重和自觉维护现有的法律法规,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观念的养成和认可,并自觉维护我国的法治精神[1]。对于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和专题做到深度掌握,了解宪法至上、宪法的普遍约束性、权利和义务中对于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拥有的权利以及对自由的理解。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知识的获取是学习的重要目的,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也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还要具备准确的个人认同、崇尚的民族自豪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的公民。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教学的本质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基础,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和成绩的获取,对于满足学生的个人认知和厘清社会责任,培养知识技能都有重要的价值[2]。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一点与素质教育对于满足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教学核心是一致的。
2.新课改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摆脱了以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单一目的,有倾向性地培养适应社会生活和身心健康,能满足社会发展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人才。通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满足在当前阶段培养人才的综合性要求,并且给予科学的评价机制,树立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化成长的理念。
3.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书本知识之外更多的是要充实自己、全面提升自己,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在信息世界中能够辨别真伪,主动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健康成长,做对社会有价值、对自己成长负责的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实践
1.依托教材开展教学
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融入了现阶段社会发展与学生思想发展的指导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展对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法律法规的教学。在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并在教学中积极地与学生产生回应,对于学生的问题给予积极解答,对于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给予正向评价,并且及时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便积极反馈。
七年级教材主要涉及开展人际关系、个体生命、情绪培养教学并初步感知法律条文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八年级教材中对于秩序与责任的教学比重加大,教育学生在公共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做守法公民,遵守社会秩序,通过教材深入学习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捍卫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准则。九年级教材对于家国和世界观的教学,让学生的思想走出小小的课堂一角,把视野更多地放在人类共同的家园与世界的舞台上。
2.重视教学环节
教学课堂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点环节,通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来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做到趣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注重学生自身的参与度和正向的有效评价,让学生能够学得有趣,学得开心,学有成效。在情境导入环节,如在学习《遵守规则》这节课时,让学生理解规则意识是我们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必修课。笔者针对插队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不遵守规则给社会以及他人带来的影响。
利用微课、多媒体、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图像、动画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更高。如在学习《情绪的管理》一课中,教师播放短片,从科学的角度解释青春期出现情绪问题的原因和管理情绪的有效方法。用真人和动画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认知,同时积极地创设场景,利用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3.丰富评价模式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对于学习效果的检验往往只通过考试成绩单一模式,导致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只是用来应付考试的科目。至于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到多少,对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价值没有深刻的感知,甚至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应用完全割裂。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可为与不可为的尺度,让学生明白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与制裁。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当多样化,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利用考试答卷、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通过校内和社会实践,将课堂内容落到实处,如通过学雷锋教育、国庆教育等加强学生助人精神与爱国情怀的表达,通过手抄报、写读后感等方式厘清学生的认知,通过校外服务实践活动反思来体察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的真正领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