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城市居家养老群体生活境况研究
——以海南省海口市为例

2021-04-07李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居家住房

■李丽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越来越突显。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38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603万人,占比达到12.6%[1]。但我国各省份进入老龄化的速度不尽相同。海南省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一员,本地老年人叠加冬季异地养老的“候鸟”老人使海南养老情况展现出独特的一面。《海南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健康事业发展状况报告(2019年)》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省户籍人口为942.38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6.0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5.5%。海南“未富先老”的特征比较突出。在政府、社会、家庭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养老及家庭照料依然是欠发达地区诸多家庭的优先选择。”[2]。在实际调查中,因居家养老简单易行、人性化等原因成为海南老人养老的首选方式。

课题组选择海口市户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对本地户籍的老年人养老情况进行调查,有利于为政府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也为欠发达地区城市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课题组通过问卷方式调查老年人的基本特征、住房、耐用消费品配置、健康与医疗、社会保障纳入、政府救助需求等情况。为最大程度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样本抽取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课题组共发放2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4份,有效回收率为93.3%。受问卷填答人的年龄、文化程度、语言使用习惯(多使用本地方言)等因素影响,问卷填答方式为访问式调查,即由调查员入户当面提问,再根据受访人回答内容完成问卷填写。这种填答方式有效保证了问卷的完成质量及回收数量。

二、海口户籍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从附表1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分布情况上看,城市老年人口以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为主,这一年龄段的老年人占调查总体的53.13%。截至2019年底,海南省60~69岁老年人74.36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0.9%。[3]从年龄段分布上看,本调查与海南省统计数据基本一致。低龄老年人也是初老群体,是老年人群体中年龄较低、精力充沛、身体状况较好、闲暇时间较多的群体。随着对老年人群体认识的不断深入,这部分群体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待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70~79岁的中龄老年人占调查总体的30.36%。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16.52%。本次调查中,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5位(其中,96岁 2位,95岁 1位,94岁1位,90岁1位)。

附表1 城市老年人基本情况

从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情况上看,被调对象中男性占54.46%,女性占45.54%。填答问卷的男女比例为1.2:1。

从被调查对象的受教育分布情况上看,未受过教育的调查对象占16.52%,小学学历的占21.88%,初中学历的占31.7%,高中学历的占20.54%,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9.37%。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受调查群体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70.1%的被调查者是初中学历及以下。教育对健康有重大影响,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其他健康状况,教育可以降低老年人的失能率[4]。受教育程度偏低的现状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养老生活质量及政府财政投入。

从被调查对象的婚姻分布情况上看,79.02%的受调查者为已婚有配偶,丧偶的占19.2%,未婚和离异的仅占1.79%(其中,未婚1人,离异3人)。健全的婚姻状况是老年人健康稳定的老年生活的保障,更是社会安全网的有效延伸方式。在丧偶、未婚以及离异群体中,有31.91%的受访者处于独居状况,为老年生活带来不稳定预期,值得关注。

从家庭人口数分布情况上看,家庭规模有利于老年人获得稳固的养老支持网络。独居老人占到12.95%;2人家庭占到21.88%,3人以上的家庭占65.17%。受调查群体中,3人及以上的家庭超过六成,这些家庭为代际融合居住,有利于家庭照料。家庭规模越大,相对处于弱势的老年人越易得到家人的支持与帮助,老年生活质量预期越高。在市场化养老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生活照料易遇到困难,亟需关注。

三、城市老年人生活基本情况

(一)安全自购房/自建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待提升

被调查群体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住房是居家养老的重要场所和物质保障。从住房性质来看,87.05%的被调查者拥有自己的住房,无自住房的被调查者占12.95%(见附表2)。拥有自住房的老年人,对住房的使用权由个人决定,较少受外界因素影响,有利于老年人养老需要。租、借的住房极易受到市场、人情关系、承租能力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动,因此不利于老年人对养老生活的预期。

附表2 城市老年人住房情况

从人均住房面积来看,50%的被调查者人均居住面积超过20平方米,22.32%的被调查者人均居住面积在13~20平方米,27.68%的被调查者人均居住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2018年海口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为30.67平方米。也就是说超过50%被调查的老年人住房面积达不到海口的平均水平。老年人的人均住房面积关系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

城市中的房屋结构大多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调查中也基本符合这个情况。从房屋结构来看,70.98%的被调查者的住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2.77%的被调查者的住房为砖混结构,仍有6.25%的被调查者的住房为砖木结构。海南每年夏秋季节多发台风,砖木结构的住房牢固程度相对较差,抵抗台风的能力较弱,给居住在这类住房的老年人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从房屋情况来看,70.54%的被调查者的住房是安全住房;19.64%的被调查者的住房存在个别构件危险,但不影响主体结构;7.59%的被调查者的住房是局部危房;2.23%的被调查者的住房是整幢危房。拥有安全住房才能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质量。局部危房、整幢危房已不能满足居住需求,随时可能会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居住在这两类住房中的老年人通过自身努力改善住房条件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亟需外界给予帮助,尽快改善住房条件。

(二)老年人普遍使用电冰箱、热水器、洗衣机,空调、电脑、小汽车使用率有待提升

从附表3中可以看出,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是现代生活的标志,更是生活质量、生活品质的保证。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情况直接影响到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已有研究发现:居家养老者在耐用消费品上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发展享受,消费呈现“多元化”消费特点[5]。通过调查,受访的老年人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大致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高普及率的耐用品,分别为电冰箱、热水器、洗衣机;第二梯队为普及率较高的耐用品,分别为空调、摩托车、电脑;第三梯队为普及率较低的耐用品,分别为小汽车、组合音响。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作为传统家电,是现代城市生活的必需品,同样被绝大多数老年人所认可和使用。空调属于享受型消费,其使用率较低的原因是:(1)一部分老年人认为空调会带来疾病;(2)自身身体情况不允许使用空调,如痛风、风湿等;(3)空调属于耗电家电,使用成本较高。因此,在高温天气居多的海南,老年人拥有空调量也相对较低。摩托车是本地最为便捷的出行工具,有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利用它出行。电脑、小汽车、组合音响属于享受和发展型消费,这个消费层次高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层次,有一定的消费限制和门槛。城市老年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高生活品质,开始接触和使用这些耐用品。这丰富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质量。

附表3 城市老年人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与2019年全国统计年鉴情况、2018年海南统计年鉴情况相比,除摩托车外,其他耐用消费的拥有量均低于全国及海南的平均水平。其中,老年人对空调的拥有情况远低于全国及海南的平均水平。摩托车的拥有情况却明显高于全国及海南的平均水平。

(三)身体基本健康为主,家人有残障/患病的亟待关注与支持

老年人自身的健康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但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老年人因残障或患病退出劳动力市场后,家庭经济收入减少、日常照料需求增加、心理落差加大等一系列影响,必然会加速养老资源的消耗,影响后续养老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家庭成员(非老人)中有人残障或患病必然会分散原本用来照料老年人的资源,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老年人的养老质量。被调查的老年人中,家庭成员健康的比重占78.57%;有人残障或患病,但未丧失劳动能力的占4.46%(见表1)。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具备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占比83.03%。因此,绝大多数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都很健康。家庭中有人丧失劳动能力的占比16.96%。这一部分老年人需要引起重视,给予一定的帮助。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中有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发生在2人及以下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家中的比例为31.58%(见表2)。缺少家庭照料、抗击风险能力日渐削弱的老年人再遭到残障或患病的打击,家庭照料不足、家庭生计不足的困境越发凸显,老年人生活境况越发艰难。这些老年人的日常照料亟需关注及外界补给。同时,家庭人口为3人的含有老年人的小型家庭中,发生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占比为18.42%(见表2)。这样的家庭同样面临多重压力,生活境况越发艰难。因此,3人及以下的小家庭面临丧失劳动能力和养老双重压力时,家庭抗击风险的能力大大下降,亟需政府与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表1 城市老年人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表2 城市老年人家庭人口数与家庭健康

(四)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范围在不断扩大,但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城镇中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除自有及家庭提供的养老资源外,社会保障能够从外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在资金、医疗等方面得到稳定持续的保障。以往研究表明:社会养老保障等因素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养老保障对城镇老年人养老生活有积极作用。调查了解到,城镇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达到79.46%(见表3),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海南省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7]的前提下,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加,就医需求不断提升,医疗保险对居家老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调查发现,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85.71%(见表3),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以往研究有表明:与男性老年人相比,女性老年人得到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更少。[8]引入性别变量后,男性老年人有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普遍高于女性。缺少社会保障的女性老年群体易陷入养老困境,亟待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总之,海南省养老保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女性老年群体亟待纳入保障体系,得到基本的养老、医疗保障。

表3 城市老年人纳入社会保障情况

(五)政府救助需求中经济救助最为迫切

老年人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减弱,随着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使经济能力减弱,越发迫切需要稳定的养老环境。老年人家庭遭遇重大变故、陷入困境,老年人的养老质量必然受到影响,亟需外界的关注与援助。被调查对象中,有9.82%的老年人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家庭生活陷入极大困境。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遭遇重大变故的老年人家庭中,有33.33%的老年人家庭需要得到政府救助。另有51.85%的老年人需要政府救助,但需要不迫切。进一步分析,需要得到政府救助的老年人家庭中,救助内容依次是大病医疗报销、临时救助、危房改造、就业、入学、政策性房、低保。其中,需要最多的集中在前三项,这三项主要是经济上的救助。后面各项是为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见附表4)。

附表4 城市老年人政府救助需求情况

四、对策与建议

(一)挖掘初老群体人力资源,探索初老群体人力资源有效开发模式

海口户籍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群体中,有超一半老年人为初老群体。随着人们寿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个群体与仍处于劳动力市场的群体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个群体的体力与精力较为充沛、时间较宽裕、接受新鲜事物与学习能力较强、社会资本较为丰厚,人生阅历与工作经验较为丰富,能够较好地适应劳动就业的压力与强度。因此,该群体蕴涵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亟待开发。政府和社会共同探索兼顾居家养老背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群体特征的宽松就业环境、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多渠道探索有效途径调动初老群体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社会建设之中来。让初老群体积极践行“积极老龄化”的倡导,参与到各项建设事业中来,让更多老年人老有可为,找到自身的价值。

(二)构建居家养老居民生活境况监测体系,对生活陷入困境的老年人及时给予援助

因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更易选择居家养老,发生在家庭私人空间内的养老情况不易被外界了解和掌握,因此监管也无从谈起。随着退出劳动力市场而带来的经济收入的减少及身体机能的不断退化,老年人群体抗击风险的能力在逐渐减弱。同时就医而带来的经济支出、失能而带来家庭照料成本的增加使家庭承受压力倍增。藉此,亟待构建居家养老居民生活境况监测体系,借助大数据平台及时了解居家养老者的状况、评估养老者风险应对能力、洞查养老者潜在的风险,为其安心养老提供稳定的条件与环境。对于居住在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房中、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备、残疾或患重病、没有纳入养老保障范畴内、遭遇重大突发情况的老年人及存在潜在生活风险的老年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提供援助。监测体系要特别监控居家养老中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空巢老人、重病老人生活境况。与其他老年人相比,这些类别老人在居家养老中更易遇到难以克服的困境。

(三)积极推进养老保障、健康保障全覆盖,不断加固养老保障安全网

养老保障、健康保障是居家养老者生活保障的重要一环,是老年生活“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欠发达地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健康保障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海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健康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但仍有一部分的个体未得到政策的覆盖。这部分未得到政策覆盖的居家养老者中,多数为城镇中自主就业、灵活就业的个体。这部分群体仍然是政策的盲区,亟待引起关注,加大其参保进程,助力全民参保。海南省的养老保障、健康保障直接受地方财政的影响,其保障的标准远不及发达地区,其保障的稳固全面性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居家养老群体生活条件

居家养老者的基础生活条件是养老质量的保障。欠发达地区的居家养老者的经济支出多数用来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为了进入高龄或失能阶段能够为生活留有足够的经济保障,该群体绝大多数人会有意识地削减享受性、改善性经济支出。为了给居家养老者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为了满足居家养老者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单纯依靠居家养老者来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更多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力量来共同推进。居家养老者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为舒适优越的生活条件可以提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提升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为高质量养老生活打下基础,相应也会减少政府医疗大病的投入。比如可以为老年人购买生活所需的耐用消费品、改善性住房给予一定的补贴与优惠;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免费的文化服务等措施,切实提高居家养老者生活条件。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居家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微生高的往事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