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香港短期理财产品市场
2021-04-07张曼玉赵雅慧唐晓谛
张曼玉 赵雅慧 唐晓谛
(1.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3.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马来西亚)
存款利率是银行吸引资金的主要手段,如果银行利率进行下调,那么散户将撤出基金转而投资其他短期理财产品如余额宝。那么中国香港在零利率的背景下,为什么市场上很难找到短期理财产品呢?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前,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需求对一个市场或一个行业的重要意义。中国香港居民对短期理财产品的需求不足,是导致短期理财产品难以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因此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中国香港对短期理财产品的需求不足。
一、影响需求的因素
1.投资渠道少、门槛高、手续费用高
成为私人银行的客户可以获得产品经理对于金融产品的推荐,但其门槛高达1000万美元,未达到此标准的中国香港居民只能通过将钱存入银行追赶通胀,然而银行的利率极低,投资者随即将目光转向债券基金或者股票基金等,但是其不仅门槛很高,手续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中国内地货币市场既有场内基金,如华宝添益和银华日利,也有余额宝之类的场外基金。由于内地的大多数券商并不收取交易佣金,所以场内基金收益率可观;而场外基金不仅可以去银行进行认购,也可以去基金公司进行认购。由于去银行购买收取手续费过高,一般来说是百分之几,比如余额宝在支付宝上进行交易它的手续费是接近于0的,交易成本低,因此在内地进行基金投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但在中国香港,除了南方东英发行的一只其余都是场外资金,并且交易成本和运营费用也很贵。“大多数银行而言,基金的运营费用可高达7%,即使可根据客户等级减免1%~3%”,再加上基金管理费用,依然在收益中占很大一部分,客户的期望收益就会非常低。例如:在汇丰银行购买货币市场基金,认购金额不同收取不同的手续费用。认购金额不到100万元收取2%的手续费用,超过100万港元的,收取1.5%的手续费用。一般来说,第一年的收益被银行瓜分,投资者拿到手的收益少之又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购买货币基金的行为即使有一定的收益,实际收益也并不可观,故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吸引力大大降低。
表1 汇丰银行认购费
2.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主要投资者身份不同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进一步作出合理推论:在中国内地,投资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个体居民,人们常常自己购买理财产品,而在中国香港,因为开户难度、金融监管制度、投资门槛、手续费等外部原因,中国香港的个体投资者往往将自己的资金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进行进一步投资,因此中国香港投资市场以持有大规模资金的金融机构为主。投资者组成成分的差异导致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投资行为和投资策略,促成了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市场对短期理财产品的需求上的差异。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中国内地投资者(主要为个体)以及中国香港投资者(主要为金融机构)对短期理财产品的看法,以及二者的投资行为两个角度来分析对比他们对短期理财产品需求上的差异。
3.短期理财产品本身存在许多“陷阱”
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但是高等教育普及率依然不高,有专业金融知识的公民数量更少。西安财经大学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有超过1/3的短期金融工具的使用者不能正确地认识该产品存在的缺陷。
短期理财产品主要存在以下4个误区:
(1)预期年化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存款与长期理财产品。人们在挑选产品时,年化收益率是主要参考指标,而短期金融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金融工具中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大多数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可以达到4%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对比当前1.5%的存款利率,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前者进行投资。然而许多投资者没有意识到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实际收益情况都是低于预期值的。
(2)流动性强。短期理财产品的周期一般为30天到一年以内,且许多产品是银行发行的。因此很多投资者认为该产品流动性强,安全性高,收益也比存款利率高。但实际上,短期理财产品并不等同于现金及其一般等价物。流动性强仅仅是因为时间周期短,但在该期间内,投资者不可以提前支取自己的本金,有一些产品上甚至会附加有且只有发行方拥有提前终止权的条款。这极大地增加了该产品的风险系数。
(3)预期收益率计算方式存在问题。一个理财产品一般在产品开始前有一个募集期,而在产品到期后存在一个清算期。但是在计算收益率时,往往不会加上这两个时期。例如一项周期为30天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为4%,但是该产品存在7天的募集期和3天的清算期,那么该产品的实际预期收益率应该是4%×(30/30+7+3)=3%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算法陷阱,夸大了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能力。
(4)产品本身较为复杂。当前理财产品种类多样,如外债、股票、基金、外汇等。许多投资者只了解其中的一两种,对各种理财产品之间的区别更是知之甚少。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像外汇、黄金、联动等,一旦标的市场出现大的波动,那么预期收益率将很难达到。在中国内地,很多投资者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基本都是出于其认为该产品存在风险低、收益比存款高、流动性强这些“优点”,也因此吸引的大多为散户。但实际上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短期理财产品并没有那么优越,其本身存在许多“认知陷阱”。在中国香港,金融机构主要为基金经理等,他们能客观地认识到短期理财产品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和夸大的地方,这导致在中国香港,对短期理财产品的需求远远小于中国。
二、外部影响因素
1.持有时间差异
影响货币基金期望收益的因素不仅有交易成本,货币基金的持有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是因为持有时间长短的不同,所投资相同产品所产生的利率或者回报率是不同的。在境内货币基金的平均持有时间不可以超过180天,而货币基金在中国香港的平均持有期不可以超过90天。持有时间的较大差异,造成客户所期望收益的差异较大,进一步导致中国香港的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会相较中国内地少了许多的竞争力。
2.推销货币基金动力不足
博瑞港源货币市场基金是中国香港规模最大的传统公募基金,截至2018年1月4日,资产管理规模达到6.2亿美元,而三年年化收益率仅有0.28%;汇丰港元A类单位-A作为第二大货币基金,其资产管理规模为5.6亿美元,三年年化收益为-0.03%;第三大的施罗德金融市场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1.8亿美元,三年年化收益率仅为0.08%。以上货币基金均为非场内可交易基金,投资者需要前往银行进行认购,银行现时利率低下,银行拿到储户的存款代价十分微小,几乎可以不进入成本范畴。为防止现金流分散,银行缺乏动力推销货币基金产品。在港股,货币基金的交易佣金和股票是一样的。虽然港交所豁免了股票印花税,但是交易征费和交易费用都还是跟股票一样,一分钱都不能少。加上各种费用,三个月的HIBOR就没有多少百分点了。
图1 中国香港HIBOR(三个月)走势 数据来源:wind。
3.货币基金跟随电商迅猛发展
电子商务崛起,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发展,衍生出天弘基金等货币基金。余额宝从2013年上线开始,在短短的四年时间,资金管理规模达到了1.78万亿元。截止2018年6月,资金规模达到了1.86万亿元。甚至超过了中国银行的活期存款规模。货币基金的总规模达到了7.7万亿元。余额宝的设计类似于银行的活期存款,但其利率远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设计灵活方便,收益率高,一经上线就受到大众的推崇,加之流量的变现,获取客户的成本与银行相比降低,其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香港地区还未出现类似于淘宝一类的电子商务平台,无法获得稳定低成本的客户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销售的难度,而银行作为主要的认购渠道,其认购金额的限制、手续费的收取对中国香港普通客户并不友好。
4.中国香港的金融监管更严格
相比于中国内地的金融监管制度,中国香港的金融监管制度更加严格。监管严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力不足。余额宝这样高收益率的货币基金存在挤兑风险,趋于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限制措施也接连出台。例如每日取现规模降至1万元等。中国香港由于监管措施十分严格,漏洞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收益率产品的推出,自然也就不会出现类似于余额宝这样的产品。另外,由于中国香港本身金融中心的特殊身份,具有较大的反洗钱压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税收调查的压力,资金明细要求较高,资金来源要求明确,以上标准限制了货币基金的灵活运营。
三、总结与未来规划
1.缺少短期理财产品的影响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香港缺乏短期理财产品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银行利率持续低下,主要投资者构成成分不同,该差异性导致投资水平、投资目的和投资理念的差异,衍生出对于短期理财产品的需求程度不同;其次,产品本身设计的不完备性、收益率计算的问题以及产品本身的复杂程度,造成短期理财产品对于中国香港投资者来说,产品本身吸引力与中国内地相比较低;最后,即便以上条件全部满足,其外部因素例如政策不同、缺乏电子商务平台、金融监管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香港短期理财产品的推出。
2.未来发展与努力方向
(1)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理财产品多样化。中国香港的货币基金大部分都是场外基金,并且客户只能从银行进行认购,导致成本高,收益偏低。因此,应加强对理财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将场外变为场外和场内并存,打破银行独掌理财产品的现状,从而推动香港地区短期理财市场的繁荣。
(2)积极推动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制度转变。随着金融业本身的发展及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混业经营更适合中国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分业经营的局限性对短期理财产品的发展产生了障碍,因此银行业应积极推动分业经营向混合经营转变的过程,探究混业经营的方法,以推动短期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以适合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