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2021-04-07龚钰山思积存
龚钰山 思积存 司 琦 韩 境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都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二者因差异才具备交流的基础[1],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要素的流动方向不一致。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将会集中各项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提升产业发展效率。在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可以有效提升城镇的竞争力。同时,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是保持农村资源,基于将生产要素投入乡村建设中。在这个过程中,集中资源发展城镇,是实现拉萨农村振兴的重要问题。
一、拉萨市城镇化现状
1.人口向城区聚集速度加快
人口向城区聚集速度加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城镇人口增长规模扩大;三是城镇人口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2.城镇化率领跑全区,但城镇化水平不高
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年末,拉萨市行政区划面积为2.95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55.89万人,全市的总人口为95万人。由于拉萨市地域较大,因此人口总数与人口密度远低于城镇化水平相当的全国其他省市。拉萨市作为首府城市,其城镇化率领跑全区,可以说是全区的标杆;从全国城镇化水平上来看,城镇化率超过全国各省市平均水平,但不及全国其他四个自治区省会城市。乌鲁木齐市城镇化水平为 90.2%,银川市的城镇化水平为79.1%,呼和浩特市城镇化水平为70.45%,南宁市的城镇化水平为63.7%。
表1 全国、西藏及拉萨市城镇化率
3.产业基础逐步夯实,但产业发展受限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拉萨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三次产业比重在1978年为50.7∶27.7∶21.6,产业排序为“一二三”;1994年为46.0∶17.1∶36.9,产业排序为“一三二”;2001年为27∶23∶50,产业排序为“三一二”;2008年为15.3∶29.2∶55.5,产业排序为“三二一”。计算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常见的有两种方法:一是边际法,以产业增加值的增量比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量,较适用于计算年度贡献;另一种是弹性法,其含义是各产业间以及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等因素存在交互作用,较适用于计算不同时期的贡献,实际计算的是加权贡献率。这里采用弹性法,待估方程为:ln(Y)=a+β1In(Y1)+β2In(Y2)+β3In(Y3)+ε,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Y1、Y2、Y3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a表示经济制度变迁对总产出的贡献,β1、β2、β3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的产出弹性。引入虚拟变量来分离测算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这样就把1978年~2008年分为4个阶段,同时把加性、乘性方式引入上述待估方程。根据1978年~2008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统计数据(1978年价格),运用逐步回归法,并约定β1+β2+β3=1,估计结果见表2。
表2 1978年~2008年西藏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本地区生产总值影响的估计
表2显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有整体的解释意义,回归方程的残差项不存在序列相关,因此方程的参数估计在统计意义上是可行的。
表3 三次产业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
根据1993年~2019年主要行业增加值(当年价格)进行估计,根据弹性法利用方程列出产出弹性估算的系数值。
表4 1993年~2019年主要产业/行业的产出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的估算系数值
由于拉萨市位于高原地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生态恢复速度较慢。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拉萨市由于自身区位环境的限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逐步形成了“三二一”倒金字塔型产业结构。但是,随着近年来的农业技术不断提升,在高原地区通过搬迁、农作物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目前拉萨市已经能够完成粮食自给自足,同时地区中各类蔬菜种植和肉类农作物的供应能力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在拉萨地区实现“粮食储备用地”,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将以“新基础设施”为重点,有效促进第二产业产值持续增长。2019年,中国在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的基础上,实现7.4%的经济增长。虽然拉萨市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不过拉萨市耕地面积仍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拉萨市农业规模化生产。当前拉萨市产业结构正在偏向于第三产业发展,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第二产业较为缺少支持,尤其是当地的工业化基本力量较为缺失。因此,拉萨市从倒金字塔型的产业结构向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由一个不完善的产业结构所导致的,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工业发展将会继续恶化。
4.社会治理工作稳步推进,但城乡规划管理仍不完善
在社会治理方面,拉萨坚持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大力治理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方便可靠的便民服务中心。并且,不断通过标准化建设的方式,来提升拉萨市居民的认可;同时,在此过程中,大力推进党建工作,通过选派“农村经济专干”“社会治理专干”“宣传文化专干”的方式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但是,在社会治理服务工作推进中,由于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服务开展并不均衡。有些地区地区基础设施差、医疗卫生机构不健全,特别是在农牧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同时,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当前拉萨市在乡村振兴中存在建筑缺乏特色,布局分散,建筑面积平均高度低的问题,这就造成城乡土地资源消耗低,土地资源浪费大的严重问题。
5.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但思想观念滞后现象存在
为了了解拉萨周边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满意度,本次问卷调查通过使用主观量表进行。在实地调查中,笔者发放问卷120份,在现场进行填写,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8份。问卷调查范围涵盖拉萨市曲水县、林周县和墨竹工卡县。
通过这次田野调查发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在拉萨市周边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感较强(见表5)。在调查中发现,尤其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能力较为突出。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就是曲水县所采用的形式,即建成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生态公园。另外,在发展过程中,拉萨市也在积极推进各项政策制度,从宏观角度提升拉萨的城乡景观建设,这些工作使得拉萨市的市容市貌产生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根据在拉萨工业发展和农村振兴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受访者主要关心国家和地区政府的政策,他们对于来至于政府的帮助非常重视,并且将其视为实现农村振兴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投资促进实现目标识别率提高。除此之外,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来改变拉萨市的区位环境,依靠高效的交通运输来提升电商商务规模的路径也存在问题。当前拉萨大多数商业贸易结构都是“运来的”,很少有拉萨本地的商品能够“走出去”去打开全国市场的。
表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对生活状况的改善程度
表6 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主要依靠的力量(选择两项)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定量分析法
在乡村振兴研究过程中,需要多个变量(指标)对区域进行综合评价。
1.乡村振兴综合评价的步骤
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的核心就是将多个乡村发展相关指标合成一个综合指标,以反映区域乡村振兴的综合水平。要完成此项任务,一般需要以下5项步骤:(1)选取指标;(2)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3)对指标进行简化或归类处理;(4)确定权重;(5)计算综合评价值。
第一步骤主要依据乡村振兴的目标、概念模型或理论基础以及指标选取的原则而定,与所采用的定量方法关系不大。
第二步骤对所涉及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技术。极值化方法、标准化方、均值化方法和标准差化方法是无量纲技术处理比较常见的方法。
第三步骤用不同定量方法对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合成。常用的指标合成方法有:德尔菲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2.乡村振兴建设指标分析
乡村振兴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组成等多因素相关联。本课题采用主观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乡村振兴的特征,将拉萨市乡村振兴系统划分为三层模型结构构成的目标集(见表7)。
可以计算出指标层C对指标层A的权重值(见图1)。
图1 指标层C对指标层A的权重值
三、路径选择及政策保障
为有效实现拉萨市乡村振兴,就须要通过当地居民的努力。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激发和培养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带动农民们从传统农业走向新农业或工商业。具体发展路径就是通过教育、指导、培训和推广,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培养出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会经营和管理的新农民。这些人次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支撑,也将成为拉萨市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来源。
发展内生发展能力,要培养农民以“教育”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思想,以满足农民的概念等知识、技能、增收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因此需要提高农民的内生发展的意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增加农民教育培训,选择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多元化提升农民的可持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
要培养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第一,要增强农民的内生发展意识,就是要加强农民主体意识;第二,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为了适应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必须更新农民的传统农业发展理念。只要让农村脱离小农意识,学习现代化发展意识,进入到经济社会生活中,就能够通过我国较强的内需市场,摆脱贫穷面貌。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培养内生发展能力的农民,有必要将优先发展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渗透到农业、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中,根据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要求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度。
农村教育培训可以提升农民自身知识水平,促进农民内生发展能力。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多种方式来开展农村教育,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扩大知识和技能培训。举办农民夜校和各种技术培训班,培养农民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技术,增强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增强农民权利和所有权意识,积极参与农村公共事务。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学习、了解、理解和遵守法律。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个开放、包容的宏观环境,因此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农民的素质和能力,使客户和新型商业能够进入到拉萨地区。同时,通过农村文明建设将有效提高农民沟通能力,建立一个适合商业发展的市场氛围。要完成上述目标,第一,需要在各地区开展一系列的农村文化活动,打造一个利于农民学习、成长的有利氛围;第二,要开展定点化的教育活动,建立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第三,需要重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基于农民自身,发挥出农民的文化主导作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这个阶段,可以充分利用拉萨市周边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来帮助地区发展。具体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特色美食等各项创意产品。另外,在发展过程中,考虑到拉萨市的资金不足、产业不完善的问题,需要结合新兴产业建设、文化产业链、发展文化产业的新形式,来综合完成乡村振兴建设。
农民内生发展能力的培育,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地区资源,加强地区产业合作。一是发展农民合作社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从一定程度上优化农村电商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信息技术的帮扶,推进农村电商平台建设,使更多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进入到拉萨地区,加快拉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资源整合,电商优化的方式能够有效为农民内生发展能力的培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发展的灵活性将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全球产业模式的来临,将会有更多新型产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相互融合发展。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拉萨市乡村振兴发展将会更加有序,使得拉萨市居民能够突破信息壁垒,完成资源整合,加快农户的技术学习成长,为地区发展提供帮助。另外要注意的是,由于互联网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将会导致地区产业发展不平均,造成个体之间产生互联网“红利差异”,因此要注意调和社会发展矛盾,优化整体知识结构,使互联网能够帮助更多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