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区财政局内部控制的思考
2021-04-06刘宗江
刘宗江
摘 要:县区财政局主要负责全县财政资金调配和资金运转的职能,它承担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财政税收方针、政策和财政预算决算、财务、会计方面的法规、条例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管理指导全县财政工作。本文将以财政局内部控制实施现状为依据,分析财政局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财政局;内部控制;策略思考
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进程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针对财政局内部控制工作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由于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应用和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操作中还不具备规范的实施流程,这就使得财政局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财政局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风险评估环节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部分财政局为了尽快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已经设置了较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管理框架体系。在财政局局长的牵头主导下,由预算业务领导小组责任人、政府采购业务领导小组责任人、纪检部门责任人以及各股室部门责任人共同组成风险评估小组。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的弊端,例如单位虽有较为完善的风险评估程序,但是相应的执行力度却没有跟上;风险评估工作的进行与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出现的风险未能及时发现,风险评估周期过长、风险评估结果未能形成书面报告等。
(二)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
从预算管理层面来说,财政局明显存在着业务科室对预算编制工作参与不足的问题,各业务部门的实际支出请款很难准确反映到预算部门;同时,部分财政局的预算管理制度与绩效考核机制联系不够紧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从收支管理层面来说,关于这方面的收支管理制度,不管是税收收入还是非税收收入,财政局都给出了准确的制度,但是对于单位来说,究其本身,并未建立健全的收支管理制度,导致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无法及时的得到分析,影响了财政支出的效益性判。从采购业务层面来说,财政局虽然对采购类别、金额以及程序等制定了明确规定,但没有建立采购项目定期分析机制,采购支出情况无法得到长效监控。从资产管理层面来说,在政策导向下,从资产的采购到最后的报废等一系列流程中,财政局虽给出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关于其制度设计还存在一定操作难度。从合同管理层面来说,部分财政局的合同拟定环节没有相关法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参与;同时,合同履约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无法开展后续的追责工作。
(三)评价与监督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财政局目前虽然针对经济决策和资金支出等环节建立了相应的授权审批制度,但在会议决策过程中,财政局党组织不仅承担着内部控制职能,还要对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进行严格监督,这种管理模式下会引发监督职责问题,也影响了财政局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财政局虽然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但没有专业部门或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普遍未出具相应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应用评价结果进行整改,进而影响了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效果。
二、财政局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策略分析
(一)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财政局一方面要健全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在管理层的牵头主导下,其他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作为参与部门,明确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能权限。例如:在资金管理、业务决算、固定资产管理等财务审核报销工作中,单位应当实行严格的分岗设权和分级授权制度,保证财务处理工作的透明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要想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性,财政局应当完善其内部控制,明确内部控制所包含的范围,如资产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等,这些都应划归到内部控制的范畴中去,并且形成层次分明的制度汇编,使财政局的内部管理工作进行有相应的依据进行约束,认真贯彻“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联签制度,也能够为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风险评估程序
首先,财政局由局长直接领导成立相应的风险评估部门,但受到财政局的规模、发展等的约束,也可成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小组,由单位的预算、采购、纪检等部门中,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该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风险的评估,包括方案制定、因素分析、应对策略等;其次,财政局必须定期对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对于一些风险较高的业务活动,必须密切关注,展开不定期的评估;再次,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单位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对单位造成的影响等,根据评估结果给出相应对策;最后,提高风险措施的针对性,充分利用单位自身的各项资源和相关的政策等进行论证,有效提高财政局的风险应对能力。
(三)强化业务活动控制
1、预算业务控制
财政局的预算工作不能长期采用单一的预算管理模板,需要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时了解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信息的实效性,再结合单位内部实际的管理情况给出相应的经济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方案的科学性;同时,对单位的预算报告形式及内容进行明确规定,除了单位具体的资金收支情况,还要反映出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相应的价值情况,真正做到财政收支情况的公开透明,不仅提高了其质量,也提高了纳税人的满意度。此外,明確预算编制的范畴,将一切收入和支出涵盖进去,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单位运营收入、其他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经营支出等,并且必须强化单位对暂付款管理的力度,压缩挂账规模,保证单位账面资金余额与单位实际的资金留存保持一致,以此达到强化预算支出控制的目的。
2、收支业务控制
对于该部分的业务处理,财政局必须建立健全的收支管理报告制度,并且强制财务部门对收支业务进行定期分析,对本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统一管分析,另外,对单位的支出方面实行计划支出,对于业务活动中产生的办公费、车补、交通费等费用支出进行合理规划。例如:在收入业务层面要具体收款业务的核算及归口管理部门,明确缴款时间、账户以及额度,并严格收支两条线规定;在支出业务层面则需要规范支出范围和开支标准,严格支出申请、事后审核等程序,保证支出事项的合法性。
3、采购业务控制
财政局需要严格采购申请审批环节,将采购业务落实到财政局办公室部门层面。日常的采购活动有财政局局长进行审批,如果是涉及金额较大的采购项目,且金额超过了5万元以上的,则需要分管财政县区长进行审批,重大采购项目还需要集体决策;采购验收活动则需要由采购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与各业务科室共同完成,对于部分高新技术设备应当聘请专家参与验收活动;同时,建立采购业务档案并做好后续运行评估管理工作。
4、资产业务控制
在资产配置环节,财政局应当按照单位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和相应的政策要求进行资产配置,并且尤其注意重复购置、超出一般配备标准等问题出现;在资产维护环节则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搭建单位自身的信息系统,及时是小额办公用品,只要符合资产管理,就必须纳入相应的资产管理系统去,对各项资产的入库、领用等流程实现动态监督;另外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编写资产清查报告,保证资产信息账实一致。
5、合同控制
对于财政局来说,合同管理主要包括采购合同、租赁合同以及工程合同等。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合同控制制度,一方面要规范合同起草、谈判、签订、审核、履行等各环节的职能要求,明确合同主办与承办部门的职责。部分重大经济合同拟定不但要集体决策而且需要保证法律顾问的全过程参与;另一方面,完善合同履约进度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针对合同健全管理办法,包括相应的设施细则、监督制度以及后期档案管理等,确保合同相关业务环节的规范性。
(四)加强内部监督与评价
一方面,财政局应当以财政部门、外部审计部门以及财政局财监股室作为内部监督审计的责任部门,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在内部监督检查小组的带领下定期出具内部控制实施进度报告,并聘请外部审计部门参与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下發至归口部门监督整改;另一方面,发挥党委会议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做好权责体系的划分,并落实决策责任制,保证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政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单位适应外部环境基础、提高内部管理质量的有效方式。因此,财政局应当明确自身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环节,从制度建设、风险防范、业务控制以及监督评价等方面出发,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高财政局的社会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少华.财政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 598(14):39-40.
[2]倪树珍.财政局内部控制现状及建议探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
[3]马平.探讨财政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8, 61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