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百家花 酿自家蜜

2021-04-06王小君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示范练习行书

王小君

摘 要:行书在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历史长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笔者实践体会,试从开展名帖引领、多种示范、梯度练习、课后习作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行书内在的风格和神韵,以此来不断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关键词:行书 名帖 示范 练习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其在书写时连笔一气呵成,笔画之间的呼应是有形的牵连,从而引起笔画上的变化百出。由此可见,对于书法教师而言,应培养学生掌握好行书的基本笔法、结构和章法,从而更好地体验行书内在的风格和神韵,以此来不断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一、名帖引路,感受行书的丰富变化

自有了书圣王羲之和他的《兰亭序》,促使历代书家孜孜不倦地研究行书,乃至后来行书大家、行书佳作辈出。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杨凝式的《韭花帖》、米芾的《苕溪诗帖》等。这些行书经典,足以滋养心田,浸润心扉。

1.行书笔法的奇特性

例如通过《兰亭序》中“茂林”二字和“夫人”二字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连接的牵丝和断开的部分速度与节奏上的细微变化。又如:“放浪”二字和“俯仰”二字的疏密对比,能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体会到笔画粗的行笔速度应稍慢些,而细的应快些等等。让学生渐渐体会到行书深层次节奏变化的奇特魅力。

2.行书字法的多变性

以《兰亭序》为例,此篇三百余字的美文,却有二十个不同形态的“之”字,变化莫测,每一个不同形态的“之”字动态对比,展示于学生眼前,那是一幅多么奇妙的画面,它像一根五光十色的线索,把一颗颗珠玑串联起来,然后编成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通过对字的大小、疏密、笔画长短等有无变化的观察,并借助媒体的演示,使这些对比一一得到证实,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大小、疏密、长短的不同也会造成书写的速度与节奏的变化。

3.行书章法的美观性

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此五行,可以用框图或曲线图示之,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这些文字的组合就像小溪流水、弯弯曲曲,动静结合,甚是美观。也可将其中有大小、错落、疏密、欹侧对比的字抽出,便于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辩证对比,从中窥视到速度与节奏的丰富变化。

二、多种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学生初涉行书,往往会把写楷书时的速度与节奏带到行书中去,这既合乎情理也是自然为之。但要注意的是行书相比楷书而言是流动的,更富有变化,不注意变通会把行书写的呆滞、不灵动,缺乏艺术气息。因此多种示范,能使学生搜集大量的模仿信息,从中筛选,逐步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从而更好地进入行书学习的领域。

1.教师示范。教师是学生钦佩、羡慕的对象。教师的现身示范是最好的方法,就怕有些老师示范的时候不注意,过于“认真”了,使得学生模仿时动作照搬照抄,所有的字都用一种速度与节奏,把行书写得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所以教师的示范一定要注意避开个人的不良书写习惯,以合乎情理的方式给学生示范,加上适当的解说,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示范。学生有个性差异,笔性也有好有坏,而良好的笔性一般是与生俱来的,这类学生最易掌握教师传给的方法,稍加点拨,他们就能学着教师的动作、尽情发挥。他们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这类学生为其他学生作示范,有了他们的榜样力量,一大批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看到进步的希望,提高取得成功的自信心。当然也可以指定一些笔性较差的学生上台示范,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学着调整自己的书写状态,多次尝试,学生的这种潜在的灵感会被激发,教学效果自然显著提高。

3.名家示范。教师在平时的课中肯定会向学生传达一些古代的、近代的、乃至当代的书法家的信息。何不利用他们的资源来吸引学生呢?已故的名家,大多数人中,我们已经无法让学生看到他们的示范了。可现在媒体发达,网上名家的视频资料还是比较多的,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比较适合学生观摩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行书书写的速度与节奏。特别是当代的,有许多临摹和创作的名家光盘出售,选取其中的部分内容作为示范的另一种方式,也有助于学生的吸收和借鉴。有条件的,可以带领部分学生参加一些本地的或外地的书法家的笔会,亲自领略大师们的风采那是再好不过了。

三、梯度练习,帮助学生从察形到品性再抒情

学好行书,把握好书写的速度与节奏,最根本的还在于练习,熟能生巧。

宋代米芾走的也是这样一条熟能生巧、集古成家的道路。他临遍古人名迹,察其形、品其性,形气情,毫发毕具,几乎到了可以乱真的地步。他尤其强调书法的抒情目的,而要做到抒情,掌握好速度与节奏的变化更是关键。

1.单个笔画的基本练习。在练习中重点观察学生书写时状态以及书写后的结果,并及时对学生书写时出现的不当速度与节奏作出总结与反馈。一般来说,学生出现的问题较多的在于一个笔画的开始和结束部分,可以重点就这两方面进行练习,能使学生比较快地适应笔势连贯、行云流水的书写方法。

2.先描后补的提升练习。这个方法重在“补”而不是描,描容易束缚学生的手脚,使动作更为僵硬,只是作为规范笔法的一个重要补充。而“补”可以使学生放开手脚、发挥性情,更容易做到和前面笔画的笔势连贯,即便是写得不太美观,也应该鼓励他们能大胆而不失精微。这样,经常的训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从而较快较好地掌握书写要领。

3.不同风格的对比练习。这一层次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理解不同风格的行书书写的速度与节奏是不一样的。如:可以选取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几行与《兰亭序》的几行作对比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后能明显感到速度与节奏是不同的,但是教师要注意引导,为什么同样是写行书,不同的人书写速度与节奏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还是除此之外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关系到作品的背景問题,比如《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是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而《兰亭序》是在“江南草长,草长莺飞”的季节,王羲之等文人在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自然这两篇行书的速度与节奏是不同的,呈现在人眼前,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四、课后习作,提高学生书写行书的创作能力

1.降低临摹要求,激发艺术潜能。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针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接收能力,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要求他们都能做到准确地临摹,也不太现实。因此降低一点临摹的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自信和希望,也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临摹《兰亭序》的其中一行或两行,可以把字放大,局部的笔画粗细、牵丝连带、结体准确度等不作严格要求,这样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就会千人千面,甚至还会有一些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艺术灵感和潜能会被激发。

2.精简习作数量,任其自由发挥。虽然看上去好像太放任自由了,其实学生都是需要正向引导的,只要老师经常的表扬、鼓励,他们是会非常认真对待的。习作数量太多、要求过高,担心学生草草应付,还不如放开手脚,反其道而行之。用毛笔行书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较短的信,看谁能像古人那样,一封信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习作再次强化,二度书写,或者多人合作等方式也可。经常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轻松的、愉悦的氛围,能不断地激励学生认真书写,大胆发挥,使之在习作中又能尝试和体验行书的速度与节奏。

3.提出量性规定,开放书写内容。发给学生同样的一张纸,要求学生在这张纸上完成一幅四字行书作品,书写时间为一分钟,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书写时间进行练习。学生可以是临摹他人作品,也可以自己创作。由于时间和纸张大小的约束,学生在书写时定会提高一定的速度,有意识地进行练习,加上行书本身用笔迅速的特点,比起篆、隶、楷书而言,有着更浓厚的随性意味,笔顺也不需要遵循严格的规矩,可随着书写时的灵机一动而有弹性。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灵动的作品,当然也可以在课堂上尝试这种方法。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行书书写视野会逐渐扩大,会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与节奏,会为他们今后一生的学书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浩如烟海的书法艺术宝库中,行书无疑是一座最为绚烂多姿、丰富厚重的宝库。只有让学生多研悟名帖,并勤于临帖,既继承又创新,才能采百家花,酿自家蜜,从形似到神似,从而形成行书书写的鲜明个人风格。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教育学》.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邱振中.《書法的形态与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示范练习行书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行书释函可《偶感》(70cm×45cm)
脚踏实地
书画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初学钢琴的手指训练方法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瑜伽练习对产妇身体形态影响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