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法治教育的现状及出路

2021-04-06肖璇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出路现状

【摘要】本文论述幼儿法治教育的策略,基于幼兒园、家庭、社区三方面的幼儿法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建议提高施教者的法治素养,编制适合幼儿的法治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社区及职能部门的教育资源,实现家、园、社高效共育。

【关键词】幼儿 法治教育 现状 出路

目前,“法治中国”“法治社会”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变得更加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但社会上与幼童相关的法律事件时有发生,如家暴幼童、虐待幼童、性侵幼童等。这些事件不断警醒着我们,相关部门不仅要注重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养,还要将幼儿法治教育提上议程。从目前国内外法治教育的研究情况来看,专家、学者更多地将研究视角聚焦于青少年及高校学生。在学前教育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家庭教育、情商教育、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等研究,而幼儿法治教育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

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和访谈等,发现不少教育者意识到了幼儿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教育者的法治素养仍有待提高,法治教育内容片面或抽象,缺乏相应的课程或专业师资,社区资源的利用率还有待提升。基于此,本文试图提出幼儿法治教育出路的初步设想,即全面构建幼儿法治教育体系,包括提高教育者的法治素养、选择或编制适合的法治教育内容读本、充分利用社区及职能部门资源等途径,实现家园高质量、精准性共育,以及家、园、社的高效共育。

一、幼儿法治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笔者通过自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别面向幼儿家长、幼教工作者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对幼儿法治教育的认识、幼儿法治教育的执行情况等。同时,笔者还针对社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幼儿法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一)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作为幼儿接触正规教育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幼儿园开展幼儿法治教育的情况,笔者通过访谈的方式,对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部分幼儿园园长及教师进行随机访谈。

1.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渗透幼儿法治教育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意识到幼儿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他们与家长观念一致,普遍认为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法治素养的最重要因素。但在实践教学中,一些幼儿园没有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也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只是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渗透幼儿法治教育。如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开展交通安全等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教育,让幼儿知道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和行人规范等;在语言教育活动中,一些幼儿园利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让幼儿通过阅读绘本故事,从中学会保护自己等法律常识;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创设警察和小偷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获得法治教育。

然而,相对法治教育,受访的幼儿园更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如一位园长说:“我们更重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知道正确的是非观念,而通过对幼儿正确是非观念的培养,也能为提高幼儿的法治素养奠定良好基础。”在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方面,幼儿园更注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开展防暴演练、地震逃生演习等,让幼儿习得处于危险境地如何自保的相关技能。

2.法治教育内容较片面或抽象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幼儿接受的法治教育内容较为片面,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有些幼儿园在向幼儿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中,仅拣选其中部分内容,且缺乏系统的讲解。部分幼儿园多选取约束幼儿行为的法律作为教学材料,让幼儿知晓法律是用于惩治罪犯,自身只要不犯错就行,却忽视了法律具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捍卫人身安全的作用。

教师受制于自身法治水平等原因,对部分法律条文一知半解,无法用儿童化的语言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如劝诫幼儿不能打人时,有些教师会说“警察会来抓你”,幼儿并不明白为什么警察会来,导致幼儿不是害怕法律的惩治,而是恐惧大人的权威。还有一些幼儿园迫于上级要求,让幼儿背诵抽象的法律条文,幼儿只能机械背记,这种形式的法治教育作用不大。

(二)家庭方面

在家庭方面,笔者采用发放自编问卷和访谈并行的方式进行调查。此次调查针对幼儿家长随机发放问卷212份,成功回收问卷212份,有效问卷212份。从问卷的相关数据来看,大多数家长意识到了幼儿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家长对幼儿法治教育的执行情况意见有同有异。

1.大多数家长意识到幼儿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笔者随访一些幼儿家长,从中发现他们大多看重幼儿的认知教育、情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等。而在家庭教育中,他们更看重的是幼儿的认知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等。但随着互联网信息的迅速传播,不少与幼儿有关的法律新闻频繁刺激着家长的神经,他们逐渐意识到了幼儿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数据显示,63.21%的家长认为非常有必要告诉幼儿基本的法律常识,50%的家长认为非常有必要告诉幼儿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30.19%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告诉幼儿基本的法律常识,39.15%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告诉幼儿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如表1所示)

同时,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的法治素养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大。数据显示,68.87%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法治素养的最重要因素;22.64%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法治素养的最重要影响因素;8.02%的家长认为,社会教育是幼儿法治素养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还有0.47%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影响着幼儿法治素养水平的发展。

2.家长对幼儿法治教育的执行情况有同有异

在开展幼儿法治教育的时间起点方面,大多数家长认为法治教育应从幼儿园小、中班开始,但也有不少家长认为在幼儿园大班开始进行最为合适。数据显示,36.32%的家长认为应该从3~4岁开始进行幼儿法治教育,29.25%的家长认为应该从4~5岁开始,24.53%的家长认为应该从5岁以后开始,仅有9.91%的家长认为0~3岁都可以开始进行幼儿法治教育。从数据集中程度来看,家长已经意识到了法治教育在幼儿园时期的重要意义。

从幼儿法治教育的内容来看,大多数家长可以和幼儿讲授“哪些是守法行为”“哪些是违法行为”“遇到坏人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三个方面内容。其中,“遇到坏人时的自我防护知识”这一选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占比90.57%。也就是说,家长认为开展法治教育的内容应将关注点放在“遇到坏人时的自我防护知识”。(如表2所示)

从幼儿法治教育途径来看,他们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渗透性、随机性等优势,“相机而教、遇物则诲”。81.60%的家长选择抓住合适的时机讲授法律知识;70.28%的家长通过动画片等媒介开展幼儿法治教育;60.85%的家长通过富含法律知识的绘本故事开展幼儿法治教育。还有一些家长表示会带幼儿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法治教育,如参与普法宣传活动和夏令营等。(如表3所示)

在随访的部分家长中,他们表示自己虽然意识到法治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意识地教授一些有关规则、秩序等法律知识,但有时会力不从心,家长自身对一些法律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释。

(三)其他方面

美国学者、美国问题学前儿童启蒙计划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提到,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制约,这种生态环境主要由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代系统等组成,表现为一系列的同心圆。儿童位于同心圆的中央,微观系统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这一微观系统就是儿童生活的场所及其周边环境,如家庭、幼儿园、学校和社区。基于此,笔者通过走访、网络调查的方式,了解到目前社区及其他职能部门的幼儿法治教育情况。

在社区方面,全国各地为幼童建造了儿童活动场所。以广西为例,广西创建了不少“儿童之家”,这为学前儿童提供学习和互动的场所,然而这样的“儿童之家”往往形同虚设。其中一个原因是社区力量薄弱,缺乏固定及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社区的法治教育作用不大。部分“儿童之家”利用寒暑假时间面向幼儿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或播放法治类宣传电影,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幼儿参与度不高。随着线上交流越来越便利,部分社区开设了线上教育板块,涉及学前教育领域的内容主要有幼儿保育和常规教育,法治教育内容相对较少。

此外,社区普法教育没有或很少使用幼儿话语,缺乏有针对性的幼儿法治教育。在保护幼童方面,社区力量欠缺,对出现家暴儿童等侵犯幼童合法权益的事件,社区大多以劝导为主,劝导对象多为成人,对幼儿进行法治教育的情况少之又少。

二、幼儿法治教育出路的初步设想

(一)提高施教者的法治素养,实现家园高质量共育

“知道什么是守法”“知道什么是违法”“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等,是衡量一个人法治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准。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的主要接触者、教育者,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多接触法律知识,阅读与幼儿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读懂法律知识,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渗透日常教学中。幼儿园应引导家长多读与幼儿相关的法律书籍,加强实施幼儿法治教育的意识。家长不仅要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遵纪守法。如让幼儿知道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則、去超市购买物品时应该先支付再带走物品、动手打人可能会触犯法律等,以此提升家园共育质量。

(二)选择或编制适合幼儿的法治教育内容,加强家园精准性共育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幼儿以具象思维为主,游戏是他们的基本活动。但从研究结果来看,部分法治教育内容片面或抽象,影响了幼儿法治素养水平的提高。为了加强家园精准性共育,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法治教育内容,在深入了解幼儿目前理解的法律知识基础上,引导他们探索更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形象、有趣、以游戏为主、蕴含丰富法治教育内容的幼儿图书,例如儿童法治教育绘本《正义岛》,展示了生活在正义岛的马特人,如何从没有规则意识到确立一系列规则,并珍视、遵行这些规则的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让幼儿在绘本故事中学会公平规则、平等规则、证据规则、秩序规则、隐私规则等法律知识。

教师还应留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并将这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作为法治教育内容。当幼儿之间发生行为冲突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有效处理冲突,让他们意识到冲突可能引发的后果,如触犯《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条款;当幼儿对交通出行感兴趣,出现了诸如“为什么要‘红灯停、绿灯行”“为什么乘坐汽车要佩戴安全带”等问题时,可以引导幼儿知道这是为了个人安全着想,还可以有意识地向幼儿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知识;当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产生好奇心时,教师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有意识地向幼儿渗透《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学会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以及遇到坏人如何自救等,让幼儿在“玩中学”,对法律条文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实现“跳一跳,摘桃子”。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绘本、动画片、短视频,甚至创作故事等方式营造家庭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幼儿进行法治教育时,教师应关注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不光教会他们遇到坏人时如何保护自己,还要培养其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等。

(三)充分利用社区及职能部门教育资源,实现家、园、社高效共育

社区是幼儿的重要生活场所,相关部门应加大社区的法治素质教育力度,创设幼儿喜闻乐见的、与法治教育相关的宣传环境;可以从社会资源中调动专业人士、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儿童之家的管理和活动组织中,让幼儿在社区生活中感受到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通过耳濡目染学习法律常识,并为自己所用。此外,在开展社区普法活动时,组织者可以多设计一些针对幼儿学习的内容,让幼儿理解相关法律条文的意思,从小自觉遵纪守法以及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等。最后,让年龄较大的幼儿走出家庭和幼儿园,在社区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单,做一个小小的法律宣讲员,提高幼儿学习法律常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普法知识能够真正深入幼儿内心。

总之,依据幼儿法治教育的现状,笔者尝试提出幼儿法治教育出路的初步设想——全面构建幼儿法治教育体系,让幼儿自觉遵纪守法,初步了解法律武器的用途,最终在自我保护与他者保护中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程艳霞.法治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测评的重要维度[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10)

[2]何蓉.基于提升幼儿法治素养的法律安全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

[3]黄翠萍.对幼儿法律意识的探究及其培养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07(4)

注:本文系2020年度校级立项课题“关于全面构建幼儿法治素养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0KY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肖璇(1987—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社会教育、儿童心理学、语言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出路现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