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应用策略之我见
2021-04-06王惠东
王惠东
摘 要: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方式也随之出现。在其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最喜欢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去教授,因为在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学生能在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使自己的思想改正,并且也可以拥有很好的素质,再加上学生在十几岁的年龄段里对事物的好坏没有分辨能力,导致他们的法治意识浅薄。所以,教师如果使用这种方式去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这些缺点,使学生全方面地提升,也会使学生在以后成为一个守法的好公民。以下,本人身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生活化教学如何有效应用在课堂中做出总结。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生活实例;深化理解;知识运用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把课文知识代入到实例中,让学生感到知识是贴近自己每天所接触的东西之中。教师如果能用这样的方式去教学,学生会在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联想到教师当时举的例子并把它们相结合,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会把这些困难当成不可逾越的鸿沟。不仅如此,学生还能通过这样使自己的思维灵活,使学生在遇到其他事情的时候都能以这样的方式去思考。他们有这样的良好习惯之后,就能轻松应对各种困难并且使自己的心态更加自信。
一、生活实例吸引注意力
学生是非常依赖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知识的质量的,如果教师对一个知识点反复向学生强调,学生这时的心思肯定是已经学会了不用再强调了,但是他们又不敢对教师这样讲,这种情况时间久了之后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那么,教师可以在讲解的时候将知识合理地融入到生活中的实例中去,这样学生会把自己亲眼所见的东西结合到知识之中,使学生能够学会并习惯这样的思考方式,从而提升学生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讲解“公民基本义务”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国家的每位公民都有自己应该做的义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没有完善自己的公民意识。如果教师没有及时指导培养学生的话,学生就不会在步入社会后成为一个好公民。对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时候,通过课文中公民应该有的義务意识传输到学生的思想之中,让学生明白这种和平的生活中自己可以为国家做什么贡献。比如,随手把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桶中这种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向学生讲解,学生就会明白这样的良好习惯就是对社会有益的。
二、深化学生课堂理解
我们在平时想要对一件事情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关键的就是这件事情能够打动我们的内心,使我们自觉地想向它的深处去挖掘。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教师的讲解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但这只是一部分,同样学生自身也有很大的学习问题。而教师想去通过改变自己去深化学生课堂中的知识理解,就应当用生活化教学,通过丰富的知识内容,直击学生的内心情况,使学生自己从心里想要去追求更高层的法制知识。
例如,我在讲解“自由平等的追求”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这节课我要着重向学生讲解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这种意识。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性别歧视、民族歧视、地域歧视等不良思想,但没有人能够左右别人的思想,所以要想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就要从学生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对于我来说,我会使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学习并且交到各种性格的好朋友,以此来预防学生出现歧视的心理。
三、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拥有的,为什么在这个和平年代社会中还有很多违法的人,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这些人的思想中没有正确的法律法规意识,国家推行法律就是要治理这些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不法分子。为了使我们国家整体环境变得更好,教师就要在学生小时候培养他们有正确的思想,让学生明白什么事情才是对自己、家庭、社会有益的。这样来说,学生如果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培养强烈的法律意识,他们会借助这个年龄段的不理智和冲动的头脑和某些方面的不良风气去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因此,教师有必要使用生活化教学去教授,在讲解的时候把一些负面事情当成反面教材去让学生引以为戒。
总而言之,抛开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说,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让学生能够有为社会、国家做贡献的意识,而生活化这种贴近现实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并且教师应该正确使用这种方式,第一,在讲解的时候多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去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到文化知识。第二,教师在课堂中丰富课文知识内容,使学生对课上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第三,教会学生正确地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
[2]齐笑蕾.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