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改革探析

2021-04-06李荣根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方法分析小学课堂

李荣根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能力发展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推动学生把理论和生活紧密结合到一起。对此,本文将以劳动和技术课程的设计为切入点,立足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成长,阐述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相关标准,并阐述课程改革的方法与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构建更加生动且高效的课堂,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课堂;劳动与技术;教学改革;方法分析

引言:劳动与技术这一门学科,并不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许多学校并没有提高对这一门课程的重视和关注,在这一领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十分有限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进度。但在素质化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的大背景下,综合素养的培育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劳动与技术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也应当发挥出作用和价值。

一、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基本标准分析

(一)课程理念

首先,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导向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认真分析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提高自身的劳动积极性与自觉性。而且,学生也可以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其次,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来看,这门课程涵盖了许多通俗易懂的知识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让学生獲得更多的亲近感和熟悉感,学会用技术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与花瓶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不同类型的花瓶,并发挥出花瓶的作用。最后,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旨在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和价值,教师能够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技术的价值和魅力,从特定作品的制作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优势。例如,在学习制作小镜框的时候,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展现出较为流畅的手工工艺,但一些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会通过别的途径,来体现出镜框的装饰性特点。以上这些,都可以让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和总结,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进步。

(二)课程目标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习和操作结合到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并用自己的作品去挑战困难。而教师不光能够为学生传授基本的操作规范,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的意义,以及技术在社会上的价值,让学生懂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1]。

二、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改革的方法分析

(一)推动课堂与实际生活的深度结合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紧密,而且也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和手工制品等等。但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是较为有限的,所以教师就应当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提炼,结合生活中的元素与资料,选择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例如,教师可以把纸板凳的设计和制作当作课堂的主题,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和用途,了解纸板凳的结构和价值,培养学生废物利用和变废为宝的意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先引入教学主题,并介绍瓦楞纸这一基本的材料,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和性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凳子,可以是木凳,也可以是塑料的,让学生总结出凳子的特点。而后,教师要让学生从凳脚、面板和侧板这三个角度出发,设计纸板凳的外观结构,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全场巡回,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要求学生在图纸上标注大小和比例,列举出制作的关键词[2]。

(二)推动学生的合作与互相配合

教师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为小组学生分配实践任务,让组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做到分工合作,及时交流探究的结果和经验,做到取长补短。在此,笔者将仍旧以直板凳的制作为切入点,让小组内的不同成员,来负责纸板等不同的制作步骤和流程,一名成员可以负责,刻下侧面板,画出弧线,沿线刻拱形,一名成员可以贴上双面胶,或者是贴上生命粘,把侧板重合到一起,一名学生可以剪出圆角,把前后的板粘边,把侧面围起来,一名学生可以把4个角对直,沿着上口粘一圈,然后再盖上灯面板,最终完成成品的制作。而当小组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作品展示出来,供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欣赏,并给予评价和总结,从板凳的牢固性、安全性和美观性出发,同时,教师也应当观察学生在制作时是否遵循了标准和规范,是否坚持了节约材料的基本原则。这种合作探究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懂得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劳动与技术课程本身就具有十分明显的实践性特点,所以学生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教师应当实现课外的拓展和延伸,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纸板凳制作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做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坐在纸板凳上向前移动,并划分起点和终点,用时最少者获胜,这样不仅可以检验纸板凳的牢固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把劳动与技术课程同其他学科联系到一起,要注重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渗透,这样可以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框架与体系。就好比板凳的制作和设计,需要学生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这就与数学中的比例关系存在共通之处,还会涉及到一些图形的知识,这些都可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调整与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发散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生活元素的筛选、小组合作探究、课外活动的延伸这三个角度,论述了课堂调整的方法与措施,充分结合了劳动与技术的相关内容,也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晓冬.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改革探析[J]. 求知导刊,2020(2):36-37.

[2]孔海丰.论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J]. 科普童话,2019,000(014):P.38-38.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兴海小学)

猜你喜欢

劳动与技术方法分析小学课堂
创新形式,实现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建于生命关怀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浅谈“劳动与技术”课程开发和评价的有效性
英语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