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养生之道

2021-04-06姜元明

艺术评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声乐艺术

姜元明

摘要:歌唱是人类传递情感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人们在高兴时唱、悲哀时唱、劳累时唱、轻松时也在唱,歌唱不限地域、不限年龄,歌唱的宗旨在于传递情感、互通文化、沟通灵魂。在当今社会中,物质的极大满足促使着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声乐艺术就是人们要去追求的一种精神文化。在注重品质生活的同时,人体的健康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何做到健康的追求高品质生活便成为了当下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借鉴道家养生学、内气功和中医理论的相关知识着重论述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养生之道。

关键词:声乐艺术  养生之道  道家养生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179-03

声乐艺术,顾名思义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的一种艺术手段,就是人们平时生活中所理解的唱歌。唱歌是用气息冲击声带所产生的声波,通过人体的腔体来释放人声,演绎音乐。它涵盖了各种风格的演唱,其中包括了人们所熟悉的几大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等。养生之道即休养生息的法诀,它兼顾内外的休养,涵盖面特别广:可以是人体养生之道、社会的养生之道、民族的养生之道及其全世界的养生之道等等。在本文中主要论述的是人体养生之道,是结合声乐艺术对人体心境、气质和体质的养生论述。

一、声乐艺术中演唱姿态及其给人体养生带来的好处

为什么90%以上的歌唱者会有异于常人的气质?这都得益于他们从事的专业。歌唱毕竟是一门舞台艺术,姿态丑陋的歌者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因此,歌者对姿态的修炼十分重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也经常会对学生做以下几点姿态的要求:

第一,双脚分开、错开并站稳,分开和错开的程度自己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控,只要保持身上的力量一直在两腿之间便可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歌唱时重心稳定、根基牢固,避免在舞台上发生摔倒等意外。

第二,跨要松开,保证腰间有受力感。因为,跨松开以后有助于“气息的下沉”。

第三,挺胸、抬头、拉背并放松。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拔高人的精神气质的同时有助于气息的通畅运行。

这种站法再加之后面论述的气息技巧,二者的配合便是传统内气功站桩的基本雏形。长此以往,不但会提高个人的气质,更加会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对日后气息技巧的练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声乐艺术中气息运用的技巧及其给人体养生带来的好处

在声乐艺术的演唱技巧中,气息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吸一呼可以说是所有生命体的本源之一,也就是说,一旦脱离了呼吸的支撑,所有的生命体将难以存活下去。正所谓,人活一口气就是这个道理。

气息技巧的练习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它可以是任何人都能够轻易掌握的生存手段;它也可以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掌握的歌唱本源之力。要想炼好声乐艺术中的气息运用技巧,首先就必须对这一吸一呼有深刻的理解。众所周知,人体的器官中“肺”是主要用于呼吸的脏器,空气通过人体的口、鼻、上呼吸道进入到肺泡中,由肺泡中的毛细血管吸收空气中氧气,同时体内所排出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再通过肺部排出体外,吸收的氧气再由血液运达至全身从而达到体内微循环。这就是呼吸的基本原理,也是所有人都能够轻易掌握的一种生存手段。虽然声乐艺术中的呼吸也是建立在这一基本原理之上,但是其练习的方式和方法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世界上所公布出的呼吸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它们分别:是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声乐艺术中的呼吸主要采用的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一呼吸法主要是利用肺部强大的伸缩性来实现的。我们都知道肺部是在人体的胸腔之中,那么人体的胸腔和腹腔是通过横膈膜来连接的。胸腔的外围是肋骨,伸缩性弱;而腹腔的外围是肌肉群组织,伸缩性强。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就是通过人体的这一特征使肺泡充满扩张至胸腔的外扩极限,再由肺泡挤压横膈膜向腹腔扩张。因腹腔的外围是肌肉群组织伸缩性强,在肺泡的挤压下不断的扩张,最终像气球一样充胀起来。经常会有人说:唱歌要做到气运丹田,甚至有些声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把气息吸到小肚子里。其实这都是声乐呼吸练习中的方向性意念,相当于练习这一法诀的心法。大脑通过这种向下的方向性意念来控制肺部和橫膈膜慢慢加大向腹腔的扩张力度,从而更好地利用胸、腹腔体中有限的空间,好让肺部更多的吸收空气,为歌唱储存本源之力。呼气时,是通过腹部肌肉群组织发力,迫使横膈膜上台挤压肺泡中的气息排出体外。“力”是相互的,这样的吸气方法对腹部肌肉群组织冲击力越大,那么在呼气时腹部肌肉群组织所回应的冲击力就越大,呼出的气体就越多、越持久。前面提到,空气中的氧气是通过肺泡中的毛细血管进行吸收,再由血液运送至全身;同时人体所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大部分也是通过肺部排出体外的。在这种情况下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无疑是加大了人体的含氧量、促进了体内的微循环,从而加速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人体胸腔和腹腔中的各大器官通过这样不断的挤压和还原,就像给各个器官做按摩一样加速了受损细胞的修复、延长了各器官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三、声乐艺术中共鸣腔体的运用及给人体养生带来的好处

共鸣腔体运用的技巧是声乐艺术中极为重要的歌唱技巧之一,科学合理的技巧练习和手段,能使人体慢慢成为一个“行走的音箱”。因此,共鸣腔体的优劣和利用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声乐演唱时声音质量的优劣。声乐演唱时,共鸣腔体运用的越多、越合理,唱出的声音质量就越好,反之越差。

人体的腔体有很多,但在声乐艺术中能够利用上的共鸣腔体无外乎是以下几个,他们分别是:胸腔、气管、喉咽腔、口咽腔、鼻腔、头腔和窦腔。这些腔体又分为可扩充腔体和非可扩充腔体。可扩充腔体有:胸腔、咽喉腔、口咽腔和鼻咽腔,这些腔体可通过人的意念和方法适当扩大,剩下的几大腔体是没有办法通过意念控制的。胸腔的扩张可通过挺胸、拉背和扩胸运动等相关的动作进行适当扩张,再结合之前所讲:通过肺部的扩张进行胸腔腔体的扩张;咽喉腔的扩张可通过喉结的人为下移进行适度扩张;口咽腔的扩张可通过张大嘴、啃苹果、抬笑肌和打哈欠等动作进行适度扩张;鼻咽腔的扩张可通过抬眉毛、打哈欠和闻香味等动作进行适度扩张。这些腔体的扩张必须要结合呼吸进行练习,呼吸间的腔体扩充练习会让人适度兴奋,提升人的精神力。当这种练习形成习惯时,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从而解释出为什么那些大的歌唱家会有异于常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这就是腔体扩张给人体养生带来的好处。

声乐艺术中的“声”是通过气息冲击声带所产生的声波,再由共鸣腔体的加持增加其声音的冲击力和穿透性释放到体外的。学习声乐的人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说:“你的胸腔支点不稳、你的声音不够深、你的声音太白了、你的声音太挤了、你的声音位置太低了”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共鸣腔体利用的不合理和方向性意念不准确所导致的问题。因此,声乐的学习是七分靠想,三分靠练,悟性差的同学是很难修成正果的。在上述共鸣腔体中,胸腔之大甚至超过了其余腔体之和。我们都知道越是大的腔体所产生的共鸣效果越强、越容易使临近的腔体共鸣。上述所有的共鸣腔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只有利用好胸腔的共鸣效果才能够很容易的使其他腔体共鸣,当全腔体共鸣时才能唱出优等的音质。共鸣腔体的练习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利用腔体的多少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着因材施教这一宗旨,不能统一施教。在全腔体共鸣歌唱过程中,就像按摩师给各个腔体同时进行声波按摩,声波的震动会促使修复各腔体中受损的细胞和病变的细胞,使得各个腔体寿命延长,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四、声乐艺术中艺术休养的积累和提升及其给人体养生带来的好处

(一)歌唱情怀的养成给养生带来的好处

所谓歌唱情怀就是歌者在演唱时的情愫和胸怀。我们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都会要求学生们要做到胆大、心细,胸怀坦荡、宽阔,情感丰富、细腻。要求做到胆大是因为万事开头难,只有大胆去尝试才会有成功的机会,试想连做都不敢做,何谈成功?要求心细是因为声乐艺术的学习并不是动手就可以学好的,正所谓“七分靠想、三分实践”。所以,学习声乐的人“脑子不够用”是不能学好的。要求做到胸怀坦荡,是因为歌者在唱歌时不能因任何事情而分神,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所演唱的作品中才行。所以要求胸懷坦荡、无谓,从而才能达到歌者在演唱时免除后顾之忧的境界。要求做到胸怀宽阔,是因为学生一生要演唱的作品千千万万,所表现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因此,胸怀越宽广,包含的变化就越多,歌唱的塑造能力就越强。要求情感丰富是因为歌者演唱并非机器放音乐,歌者要为声乐艺术的宗旨服务,传递情感、互通文化。因此,歌者的情感越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就越丰富,文化互通的力度就越强。要求情感细腻,是因为我们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中,这种演唱情感的表达不但要做到“量”更要做到“质”。表现的情感越细腻,所展现的音乐内容就越明了,所传递的文化就越直接。

当我们的心胸开阔了,做事情就不会畏首畏尾;心细了就会不断提升做事情的成功率,从而增强自信心;胸怀宽阔坦荡了,心就静了,心一旦静了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容易生气和过激;情感丰富细腻了,只要你愿意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围在你身边,从而让我们的心情得到愉悦和放松。这就是情怀的养成给我们人体养生所带来的好处。

(二)艺术文化的积累与沉淀给养生带来的好处

对于歌者而言,艺术文化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歌者不断地博览群书,积累各种文化、思想、理念等等。因为音乐无国界,歌者想更好地传递演唱作品的思想、情感,就必须深刻的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理念以及当地的风俗人情等。作为一个优秀的歌者,一生不可能只唱某一个地域的几首作品!要想更好的演唱多地域多领域的众多优秀声乐作品,就要不断的积累相关文化知识。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表达相关的声乐作品时,就会游刃有余。从而更好的做到把控音乐情感的表现张力、传递音乐的思想。

当我们博览群书时,我们的心是静的;当我们游历各地采风时,我们的心是轻松的,身体状态是积极的、兴奋的。正所谓修身养性有静、有动,静的是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的吸取养分和能量;动的是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接受着不同文化的真正洗礼。动、静结合,洗涤思想、增强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这就是艺术文化修炼给我们人体养生带来的好处。

(三)乐思和乐感的表达给人体养生带来的好处

所谓乐思就是音乐的思想,而乐感就是对音乐的感觉。我们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经常会对学生们提到:“你的乐思表达的不充分、不明了,你的乐感表达的不准确、不丰满等等”。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表达作品中的乐思和乐感呢?首先,我们必须要做到,对演唱作品的音乐思想有充分而深刻的理解。当我们拿到一部作品时先不要着急去唱,而是查阅该作品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创作背景;然后再小声地唱歌谱,必须把作品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唱准确,同时要把谱面上的所有记号表达出来,在唱谱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揣摩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最后,揣摩歌词、诵读歌词,把歌词中的语气全部读出来,当深刻理解歌词含义后再与音乐相融合。我们把这些全部做好,再去表达该作品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感觉时,就会得心应手、极富张力。作品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感觉表达得越深刻、越丰富,对歌者的心境提升就越快。同时,歌者对作品乐思和乐感的表达和抒发,能够起到梳理情绪、疏通欲积的功效。这便是乐思和乐感的表达给人体养生所带来的好处。

五、结语

在当今的中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远远大于物质的追求,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人体养生的重视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新高度。到底如何去养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的人是锻炼身体运动养生,有的人是参拜祷告、信仰养生,有的人则是崇尚武学练体养生。本文中,笔者通过对道家养生学、内家功和中医理论等相关知识的梳理,结合声乐艺术的练习法,希冀能给那些热爱养生的朋友们开辟一条声乐艺术养生之路。

参考文献:

[1]胡东冶.音乐表演行为研究——从声乐艺术表演的角度[J].音乐创作,2018(11):165-167.

[2]杜娟梅.论声乐艺术中的情感先行[J].艺术百家,2016(A01):304-305.

[3]秦华.音乐养生与音乐治疗[J].民族音乐,2011(02):23-24.

猜你喜欢

声乐艺术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美及民族特色
审美定位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探析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
中西声乐艺术的文化价值探讨
浅析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发展
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艺术有机结合研究
声乐艺术在校园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谈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功能
重唱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