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2021-04-06胡宇沁孙莹余琪
胡宇沁 孙莹 余琪
摘 要:隐形冠军是众多制造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研究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并运用2013—2017年60家隐形冠军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隐形冠军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国际化水平、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均对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正向影响,且国际化水平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呈现倒“U”形的特征。
关键词:隐形冠军;面板数据;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3(b)-03
隐形冠军企业指的是诞生于全球化背景下一类世界级的制造企业,知名度不高却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占有绝对份额。德国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认为,隐形冠军企业将在国际竞争中地位日益凸显,是未来全球化的先锋,将成为全球中型企业的战略榜样,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当前,引导中国企业在更多细分产品领域形成全球市场、技术等方面的领先地位,契合了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精神,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当前打造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背景下的重要实践议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培育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制造企业在细分市场领域内的国际竞争优势培育问题。目前中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如何?影响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培育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竞争力?本文试图利用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微观数据展开相关研究。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隐形冠军企业的相关研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的系列研究。他首次提出了“隐形冠军”的概念,即知名度较低却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占有绝对份额的企业,这些市场领先者构成了德国经济的主力军,也正是这类企业而不是那些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提升了德国的出口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隐形冠军企业(规模界定标准为营业收入在50亿美元以下)并不属于国内我们所认知的中小企业,其实这类企业规模更接近于我国的中型或者中大型企业。
隐形冠军企业特征包括专注细分市场、归核化的集中战略、良好的客户及供应商关系,创新及领先的技术,领导者及人力资源管理,满足客户需求、有效的领导者和良好的组织环境(Voudouris,2000;Rache 2003; Leitner and Guldenberg,2010;Witt and Carr,2014;Rammer and Spielkamp ,2015)。Schlepphorst 等(2016)发现隐形冠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取得依赖于通过产品领先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并依靠企业内部研发而非外部支持获得技术优势得以实现。一些国内学者还对我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培育路径进行了研究。金石(2012)总结了日本隐形冠军的成功因素,认为我国中小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关键,其次应推行独特的竞争策略及能够促使战略实施的组织文化。刘志彪(2018)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点,指出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培育应注重向上延伸产业链,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朱巍等(2019)则是以“五力”模型为核心角度,提出围绕专注力、创新力、开放力、领导力和持续力五力提升的隐形冠军转化路径。
国内隐形冠军企业培育路径的现有研究,主要是从隐形冠军企业的战略逻辑和经营模式入手,鲜有涉及对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后续发展的综合考量。而且现有研究多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缺少利用企业微观层面数据的定量分析。以往对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界定和识别的障碍,主要源于细分市场领先地位的界定比较困难。2016—2019年,工信部陆续出台了“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和培育企业名单”,为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经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样本企业名单。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将为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提供客观的经验结论。
2 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2.1 隱形冠军企业数量少,区域分布差异大
目前,中国隐形冠军数量在世界排名第六,与排名第一的德国仍有不小的差距。截至2019年11月,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已公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共计244家,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东部制造业发达的区域,由东向西有明显的递减趋势,其中山东、浙江、江苏是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最多的省份。
2.2 行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中高端技术产业
从工信部公布的244家单项冠军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高端技术产业,占比达57.6%;其次是中低端技术产业,占比3.6%;高技术产业、低技术产业分别占比9.1%和9.7%。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的单项冠军企业占近四成的比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则是我国单项冠军最为密集的高技术行业。
2.3 开拓国际市场意识不强、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隐形冠军上市企业平均海外营业收入比(用海外营业收入除总营业收入得到,相关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在27%左右,与德国有近一倍的差距。一方面,在某些特定领域中国本身就是增长最快的战略性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对本国市场进行深耕,是中国隐形冠军企业降低市场培育成本的一种有效方式;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尤其是高端国际市场的壁垒要明显多于许多发达国家。
2.4 创新投入持续加大,专利增速加快
我国隐形冠军上市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上市公司的研发相关数据来源于锐思数据库)是制造业上市企业的2.8倍,研发人员平均数是后者的2.7倍,研发人员占比均值为17.77%。虽然研发人员比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高,但人才储备的绝对数量有一定优势。技术创新是隐形冠军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经营手段,只有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才能保持市场领先的地位,且现阶段我国创新成本如专利申请费等相对较低,获得专利的增速不断加快。
3 隐形冠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隐形冠军企业在主营产品质量和相关专业技术上有着独特的竞争力,甚至可能拥有定价权和垄断全球市场的能力。因此,本文选择销售利润率作为衡量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创新。创新和技术进步能提升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是隐形冠军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的源动力。本文选择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作为衡量指标。
第二,国际化水平。目前国际化水平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本文选择海外营业收入比作为衡量指標。
第三,运营能力。运营能力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综合管理水平,体现了领导者科学决策的能力。本文选择固定资产周转率作为衡量指标。
第四,成长能力。成长能力反映企业的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以及未来扩大经营的能力。本文选择总资产增长率作为衡量指标。
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如式(1)所示:
其中,SPR代表隐形冠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DF代表企业技术创新,由于研发投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FRTR代表企业国际化水平,并用国际化水平的二次项反映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FAT代表企业营业能力;TAG代表企业成长能力;it表示第t年第i个企业;ε代表未被考虑到模型中,但对被解释变量有影响的其他因素。
为了确定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采用Hausman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拒绝原假设,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3.2 数据来源
本文以国家工信部公布的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和培育企业名单”为基础,考虑到企业微观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选择其中的60家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海外营业收入比根据Wind数据库的数据计算得到,其他变量数据均来自锐思数据库。
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具体回归结果见表1,估计结果表明,4个解释变量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国际化水平、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我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其中,隐形冠军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果较大,技术创新及成长能力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国际化水平二次项估计结果为负,表明我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化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呈倒“U”形关系。也就是说,在“U”形曲线左端,国际化水平较高的隐形冠军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强,而在“U”形曲线右端,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会逐渐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隐形冠军企业主营产品单一且聚焦缝隙市场,使得进入国际市场初期所承担的销售成本较低,能够快速打开国外市场,享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红利,因而提高国际化水平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有正向作用的。但那些国际化程度超过最优拐点的隐形冠军企业,协调成本等逐渐上升,且非市场因素对企业发展的直接性影响愈发明显,因而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对企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4 提升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隐形冠军企业应注重对资源的系统化整合,保持企业运营与融资的多元性,避免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提升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应对重大变化的能力,在营销上更多地关注客户的需求,以提升品牌在客户心中的认可度和依赖度,大胆探索能够高效运作的企业组织结构,培育能够促使战略实施的公司组织文化。
(2)隐形冠军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并非越高越好,因而不应一味地追求国际市场的份额,应深入分析国际化进程中的各项成本,特别是政治等不确定风险的增加,提高非市场战略在公司战略中的位置,制定灵活且可持续的国际化战略。政府应给予具有国际化潜力的企业相应的鼓励和宽松政策,并为其提供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的咨询及海外维权的援助。
(3)隐形冠军企业作为所处行业中稳扎稳打的长期盈利性企业,必须将重心放在技术研发上,加快对高新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的引进,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对产品性能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改造,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视野放到世界范围内,了解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需求,创新定制化的产品,利用自己的产品优势增强品牌效应。
(4)政府应利用产业集群使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获得成长必需的资源,搭建区域创新网络和其他创新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放宽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还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和担保体系,加大财税的支持力度,切实降低隐形冠军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隐形冠军企业成长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德]赫尔曼·西蒙,著.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M].张帆,吴君,刘惠宇,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Schlepphorst,S.,Schl?mer-Laufen,N.,& Holz, M. 2016. Determinants of hidden champions: Evidence from Germany (No. 03/16). Working Paper, Institut für Mittelstandsforschung (IFM) Bonn.
金石.日本“隐形冠军”企业的成功因素及启示[J].宁波: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03).
刘志彪.培育全球价值链上的“隐形冠军”[J].中国经济报告,2018(06).
朱巍,陈慧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时间梯次培育路径——基于隐形冠军的思考[J].科技中国,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