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广州中考,改进“比热容”的教学

2021-04-06郑瑞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0期
关键词:比热容实验教学策略

郑瑞华

【摘要】热学中的“比热容”是近几年广州中考的考试热点,也是大部分学生的失分点。为了掌握这个重点和突破难点,笔者详细认真地分析了这几年的广州中考,深入研究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广州中考;比热容;实验;教学策略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比热容反映了物体吸热或者放热能力的强弱。所以要真正理解比热容,就要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能力。也就是从分析物理事实到抽象出比热容的概念,再提升到理解比热容概念的内涵,这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做好实验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显得非常关键。

一、近几年“比热容”在广州中考中的考查分析

二、学生失分的原因及改进教学策略

【原因一】学生不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读图表能力弱。

【对策】根据几年中考的测试数据,给我的教学一个提示: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规律?①是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教师在新授课时多从几个角度提问,引起学生思考,不需要通过大量习题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题量减少了,学生就有时间思考、消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就透彻。②是教师利用手中的一些题目,改变所给的已知条件,追问学生,学生就能通过老师的提问,更深刻、全面地理解知识,课堂上多些这样的活动,学生的作业就可以少些,而成绩也肯定不会差。

用图像来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除了平时常见的折线图,还有2017年中考的直方图,还有其他各类的图表,教学中老师不可能每类的图都教给学生,关键是在常见的图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读图的通用规则:首先要看纵横坐标,知道图表示哪两个物理量的相关关系,其次要结合文字,知道这图线是在什么条件出现,也就是控制了什么变量,或变量如何变化。

【原因二】学生没有认真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不会利用Q=cmΔt分析实验数据。

做實验时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只是去实验室凑个热闹而已。另一方面学生没有养成用笔写下公式,然后对照公式一个一个物理量去分析的习惯,控制变量在学生脑里只是背得滚瓜烂熟的一个物理名词,而不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没有根据题目实际所给的条件,具体分析问题,只是在脑里想想,大量的练习题让他脑里有一印象:“比热容大,升温少”“比热容大,吸热多”完全没有对照公式,理解这两句话的前提条件。

【对策】如何帮助学生纠正这错误认识,可从实验及习惯两方面入手,在做比热容实验时,温度可以从温度计上读到,但没有一个仪器直接观察到物体吸收的热量多少,虽然老师强调过加热的热源一样(同一酒精灯或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但不少学生仍不清楚如何得知两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所以在实验开始时老师明确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在完成让学生明白要取质量相同的、初温相同的两物质做实验后。给出问题“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少由什么决定?”经过分析,老师要通过板书让学生明白实验过程通过看时间来判断物质吸热多少,而不是看物质的温度。所以比热容实验设计的实验表格如下:

实验做完后,分析表格时向学生提以下的问题:“①t1时刻哪一物质的温度高?②0~t1哪一物质吸收的热量多,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③你根据表格哪一数据知道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学生回答完第一问,凭直觉,在回答第二问时,会说温度高的吸热多,老师再问依据,就会有部分学生反应过来不能从温度高低判断吸热多少,而应从加热时间上看,0~t1加热时间一样,所以不管谁的温度高,吸的热都一样,再通过第三个问,学生就可以应用:“吸热多少,看加热时间长短”判断得知: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就越多。经过这两环节,应可以帮助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在学习完Q=cmΔt,可以再次让学生利用这公式分析上述的实验表格0~t1,两物质质量相等,Δt看温度计可判断,因为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两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在此过程老师一定要在黑板上板书Q=cmΔt,分析过程一定要指着公式分析,而不是口头分析,因为老师的言传身教很重要,若我们自己不板书,学生也学会只在脑里想想,不用笔写下来,也不会“盯着”公式分析问题,这样也许能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原因三】学生的审题能力弱,不能提取有用的信息。

课标在“过程与方法”这维课程目标就提出 “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要求。能读懂信息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前提。学生要读懂与物理相关的文章,除了语文的阅读能力,还需要物理的学科知识及阅读科普文章的技巧。平时强调学生要审题,其实就对其阅读能力的一个要求。所以教会学生阅读物理文章与教会学生物理公式一样,是物理教学的一个任务。而且不是单单让学生掌握阅读文字技巧,还要让学生掌握读图表、图线、图的技巧。如果题目除了文字还有图、图线,这种表述方式在物理文章是很常见的。但学生若没习惯阅读教材,阅读科普文章,就会对物理表述方式很陌生。就会感觉阅读有困难,也不知道如何提取信息。

【对策】要重视教材的阅读及培养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的能力。在新授课教材的文字、图、图表、图线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的阅读材料,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好素材。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上网查阅资料及自己阅读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到相关知识同时还学会如何查找及分析信息。这样的教学活动多了,学生的阅读和审题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

[2]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物理科).2012—2018.

猜你喜欢

比热容实验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深度思维:物质的比热容概念教学例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解读比热容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