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1-04-06韩洋
韩洋
摘 要:在初中教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部分。根据当前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还要推动学生文学鉴赏及文学创作水平的进步,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而不仅是在教师的推动下进行被动的阅读。所以,教师应该促成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要认识到阅读能力提升对其自身进步的重大意义,而不只是去追求在阅读理解中取得较高的分数。那样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其有效教学方法两个角度展开相关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阅读是一个人重要的自主学习途径,在漫长的人生中,有数不清需要运用阅读能力的场合。近年来,由于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变化,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改变,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将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考虑对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认真设计教学计划,激发出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真正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追求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未来离开学校之后才能继续在阅读领域持续成长。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刻板的教學方法,忽略了人文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在不断进步的。而且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当代初中生有了足够的机会去阅读更多优秀的内容。但是,这并不代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完美无缺了。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刻板,还没有从以往的理念中走出来,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学生学到的仍然是“知识”,而不是获得能力上的成长。学生的学习模式还是以背诵和记忆为主,属于被动式的学习,学习气氛压抑,学习兴趣不足。
(二)教科书知识有限,缺乏辅导,加深理解
其次,虽然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课外阅读,但尚未形成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的紧密结合。比如,一些教师只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没有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对象,也没有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结果学生看似在进行“自由”的课外阅读,但实际上只是一种接近于娱乐化的阅读,得到的收获非常有限。如果阅读对象在难度和内涵上与初中生的能力和认识不相匹配,反正有可能伤害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对策
(一)创造良好阅读情境
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其水平是必须认可的。但是,初中生的社会阅历很少,是否能够理解这些课文中的内涵是很难保证的。所以,教师必然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他们理解。而如何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效率是非常值得讨论的。与过去那种教师直接把课文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方式相比,通过创造阅读情境来促进学生理解显然更加合适,更能够实现锻炼学生阅读思维的目的。当然,这也要求教师要对阅读对象和学生都有充分的了解,让学生能够获得直观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这篇课文无论在时代还是空间的背景上与当代初中生都有较远的距离,其讨论或讽刺的社会现象也是初中生还不熟悉的,学生很难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为此,教师可以创造一个表演情境,也就是组织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几个人物,将课文的故事情节表演出来。通过表演,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人物面临的局面,心中涌现出类似的情感,从而产生与作者的共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故事改编,然后进行表演,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文和他们自己的经验更好地联系起来。
(二)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上文已经提到了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能面临的困难。除了通过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集体的力量利用起来。因为初中生个人虽然很难得到对课文的全面理解,但他们之间在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会让他们对课文得到不同角度的理解。如果能将这些收获都综合以来,那么学生的理解就会变得更为全面,而且能够避免过去那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传统学习模式。为此,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并瞄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合理组织交流活动,以确保教育质量。
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的时候,有的学生非常佩服愚公,也有的学生认为智叟说得有道理,因为最后其实是神仙帮助愚公解决了问题,如果真的依靠人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移山”。这两种想法都有道理,后者其实指出了这则寓言故事诞生时候的局限性。这就给了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的空间。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大家碰见了自己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怎么办呢?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如果没有的话,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怎样从这个角度去看待“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导每个讨论小组充分交流理解。
(三)实现课堂课外结合
上文已经提到了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不够的问题,既然明确了问题所在,就要进行针对性的解决。阅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课外阅读是这个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外阅读及课内外结合能够提升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积累的效率。基于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更多的关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形成课堂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补充。不过,教师仍然要保持原则,不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干涉过多,而是可以通过组织阅读活动的形式,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阅读收获。
例如,在学习过《孔乙己》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更多鲁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建议学生下课后阅读更多鲁迅的作品。在此后的时间中,教师可以时常组织一些阅读分享会,通过学生在分享会上的表现判断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的阅读,引导学生将课堂阅读学习的收获应用到课外阅读中,鼓励学生互相分享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又如,在学习过《智取生辰纲》之后,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组织一些情境表演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水浒传》的精神内核。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他们的综合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能力、需求以及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入手,引入多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课内外阅读的兴趣,不断提升其语文知识技能水平,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阅读积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最终实现远超以往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闫冬梅.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革新,2019(12):23.
[2]岑礼霞.基于有效教学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2):158-159.
[3]秦艳萍.如何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现代交际,2019(08):199-200.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