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合思维构建中国地理微课资源体系

2021-04-06冯翠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0期
关键词:综合思维微课资源

冯翠容

【摘要】综合思维是高考备考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关键能力和思维方式,是高考评价学生地理学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中国地理是高考试题综合思维考查的最好载体,借助微课特有的优势可以让高考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落实最主干的知识,达成综合思维学科素养。本文分析中国地理在全国高考卷中的考情,地理综合思维在高考试题中考查特点,微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基于综合思维构建中国地理微课资源,探讨微课在高考中国地理备考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综合思维;中国地理;微课资源

一、中国地理在全国高考卷中的考情分析

1.中国地理在高考命题的命题特点

《2020年全国新课标地理高考大纲》中明确的高考的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其中中国地理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必修3整合的有关内容。

从2016—2020年近五年全国高考Ⅰ、Ⅱ、Ⅲ卷的试题分布来看,中国地理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分值比例较大,地位非常重要。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选择题占一定的比重;素材多以中国重点工程和时政热点的小尺度区域地图为载体的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思维方式思考,从分解和综合两个维度去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内容主要是综合判断区域的地理位置,综合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成因、评价区域特征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生态建设与资源的配置、区域间的比较等,重点突出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三大素养。

2.中国地理在高考备考中的困惑

中国地理部分是八年级地理的主要教学内容,部分学校为了保证中考的升学考没有正常开课,家长与学生的不重视,一直以来地理被定义为“副科”,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薄弱。再加上高中阶段受课时与教学安排的影响,中国地理直接进入高考的一轮单元复习,没有专门开设新课,学生的中国地理知识出现了断层,“弱基础、缺方法、难掌握”是目前学生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为学生后续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课改和新的高考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强化学生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更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重要原理与规律来分析、解决区域地理问题能力。因此,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寻找有效的复习策略,提高中国地理复习的有效性已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要课题。

二、地理综合思维在高考试题中考查特点分析

1.综合思维概述

《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明确“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它强调用全面、系统、辩证、动态的视角去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并研究如何协调区域人地关系。因此,在综合思维的培养过程中,高中地理学不仅研究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统一,也要考虑要素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综合思维主要包括地理要素的综合、地理空间与时间的综合和区域内部与不同区域间的综合三个方面。

(1)地理要素综合

地理要素综合是指能够从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和生物)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聚落、交通、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要素空间与时间的综合

地理要素空间与时间的综合是从区域角度,能准确認识区域内各地理事物的发生与演变过程,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能否准确认识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的发生和演变的过程,并能对演变过程做出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3)区域综合

区域综合包括区域内部与不同区域间的综合,是分析不同尺度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区域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差异、区域内部的发展和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以及区域的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需要以区域认知为前提,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整体观与全面观,是否具有分析区域人地关系的能力。

2.地理综合思维在高考试题中的考点分析

本文以2016—2020年五年高考全国Ⅰ、Ⅱ、Ⅲ三种卷型共15套试卷11道与中国地理相关的非选择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与整理中国地理考点考查的角度,地理综合思维在高考试题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具体如下:

(1)侧重“区域综合+要素综合”考查:2016年全国Ⅰ卷36题广西横县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较高的旱地种植茉莉的原因、工业聚集的原因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2017年全国Ⅲ卷37题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及产量低的原因;2019年全国Ⅱ卷36题云南宜宾县地形特征及其对耕地资源与气候特征的影响、水果种植业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区域经济发展措施;2020年全国Ⅱ卷37题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金沙江流域断裂发育的原因、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2)侧重“区域综合+区域人地关系”考查:2016年全国Ⅱ卷37题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措施;2017年全国Ⅱ卷36题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煤炭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2018年全国Ⅱ卷36题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优势条件、贵州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聚的条件和对区域的影响、相关工业部门的开发与节能降耗措施。

(3)侧重“区域综合+要素综合+区域人地关系”考查:2018年全国Ⅰ卷37题东北乌裕河扎龙湿地的地貌与气候特点、流域降水量与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含盐量变化及其原因、是否改变河流状态;2020年全国Ⅲ卷37题毛乌素沙地当地沙地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湖沼面积减小的原因、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环境影响。

猜你喜欢

综合思维微课资源
漫溯学生思维之湖,科学导航促思启智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微课资源开发
环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之新视角
中职“单片机”课程中微课资源的开发研究
微课资源在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英语课外学习中应用的思考
微课资源与模型的巧妙结合
中西文化差别之源:大小关系相反的时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