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2021-04-06陈玉

课外语文·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既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本文主要就朗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且着重探讨了朗读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意义与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9-0023-02

【本文著录格式】陈玉.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课外语文,2021,20(09):23-24,27.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既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中也都明确表达了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朗读的意义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不管是讲授哪种体裁的作品,也不管是面对哪个学段的学生,都要用到朗读。小学语文老师要想做好朗读指导和教学,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朗读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集中注意力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他们大多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注意力相对更加容易分散,不够稳定,而朗读则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在朗读时,学生往往需要不停歇地读完一段或一篇文章,在此期间应做到不丢读、不倒读和不误读文字。同时,学生还要深入文本,理解作品内容,想象情景意境,并结合自己的感悟用恰当的朗读技巧准确生动地把作品表达出来,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朗读中,倾注在朗读的作品中。

(二)规范发音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说普通话”。虽然学生们进入小学不久就接受了一个多月的拼音教学,但并没有进行非常系统的普通话的发音学习,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常常使用方言进行交流。但当学生一旦开始朗读课文,就必须使用普通话,就会讲究声、韵、调和轻重格式、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声音样式。因为有文字依据,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也会比较容易发现问题,进而及时纠正。实际上,学习朗读的过程,同时就是学习普通话的过程。因此,朗读在规范发音、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加深课文理解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朗读绝不是简单地把书面语言声音化,而是朗读者在对作品理解、想象和感悟的基础上,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的一个创作活动。因此,为了能够准确表达,朗读更需要学生认真领会、仔细揣摩文字作品的语词含义和精神实质。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又会不断咀嚼文章的内容。这样的循环往复,也就意味着学生对文字作品会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感受。

(四)培养语感

语感是指人们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含义、情味、理趣的理解力。它其实并不是不可捉摸的虚无缥缈的东西,与其他语文能力一样,语感也可以通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得以产生,而反复朗读就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与只凭借看这一条渠道的看书相比,朗读使得文字的接受渠道变得多样。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眼、口、耳等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形成多通道的神经联系,这无疑会加深大脑皮层的印记。学生通过反复不断的朗读,又会逐步提高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感受能力,提升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以及对文章的鉴别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朗读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在各个学段对朗读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虽然在各学段的具体表述时略有差异。如,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个学段的要求体现了学生朗读能力渐进发展的特点,其中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些要求始终贯穿各个学段。

(一)用普通话朗读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存在着非常多的汉语方言。而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了能消除不同地域人们之间存在的语言隔阂,能顺利地沟通交流,我们需要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因此推广普通话一直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并且能用普通话交谈。因此,学生朗读时必须使用普通话,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来读字音,尽量克服地域方言的影响。如,“风”应该读fēng,广州人不要把它读作fong,潮州人不要把它读作hong,客家人也不要把它读成fong。客家人还要注意不要把普通话高而平的阴平调降低调子来读。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

正确地朗读指读音准确、清楚、响亮、不错不漏、读出句读、轻声儿化。这就要求朗读者首先需要具备正确识字的能力。如果作品中有许多字,朗讀者不知道它们的读音,就不可能进行朗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老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好生字关。同时,学生在朗读时面对不认识的字千万不能乱猜,可以借助字典,排查生僻字,正确把握多音多义、形似音异和一字多音的现象,最终扫清文字的障碍。老师在教学时还要特别注意地域方音对读音的影响,并加强指导。其次,在教学中,老师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引导学生学习轻声、儿化音的读法,掌握“一七八不啊”的变调等。如《秋天》一文中出现了“一”的不同读音,“一片片”“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这其实涉及到“一”的变调。但在教学中,老师不需要讲变调规则,只要让学生注意到“一”的不同读音,能借助拼音读准这几个词语。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养成清楚响亮读字的习惯,并且要集中注意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颠倒。最后,学生朗读课文时,应停顿恰当,不读破句。目前,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往往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一字一顿式的朗读。如学生读“乌/鸦”而不读成“乌鸦”,老师在教学时要提醒学生一个词要连读,要把词作为一个整体,词内部字与字之间不能停顿,当然也不能把非词强行拼凑成词。面对句子的时候,也不要在影响句子结构、句意表达的地方停歇。如“乌鸦喝水”这句话,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主谓句法的概念,通过“谁+做什么”的结构引导学生切分简单句的主语和谓语。然后,掌握主谓停连规则,即主语内部连读、谓语内部连读、主谓之间停顿,学生就能正确读出“乌鸦/喝水”。

流利地朗读实际上是正确朗读的一种熟练化,就是要求把文章读得连贯自然,不断读,不疙疙瘩瘩。这个关键在于扩大视读角度,口读前一个词,眼顾下一个词,迅速地把几个词连起来,按意群停顿,在不断实践中提高朗读水平。

(三)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知道朗读是朗读者运用有声语言把作品的思想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正所谓意会言传,没有“意会”,怎能“言传”?只有朗读者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通过朗读准确传达作品情感。否则表错感情,反而适得其反。因此,理解作品是进行有感情朗读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朗读的效果越好。

为了能深入地理解作品,除了对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进行细致的分析之外,还应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念等。如朱自清的《背影》,如果能了解作者当时的家庭状况,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为什么会被父亲的背影感动。同时,朗读者要再现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要朗读得非常生动,还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要把作品内容、语言,化为自己的理解、感受,使得作品中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是从自己内心流露出来的一样。只有朗读者和作者真正地融为一体,这样的朗读才能最大程度地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具有感人的力量。最后,我们在朗读作品时,也应关注到作品的文体。因为不同的文体,它的情感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比如写景类文章,语言一般比较优美,要注重声情并茂地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说明文在于说明事理,介绍情况,语言一般比较严谨准确,朗读时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感情。

进行朗读时,一方面要正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恰当地运用各种朗读技巧。所谓朗读的技巧,是指朗读者对有声语言进行设计和处理,以便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而这些设计和处理一般是从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節奏等方面入手,再加上面部表情、眼神的运用,以及身姿仪态等的配合,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而且使语言富有表现力和音乐性。比如学生要朗读《陶罐和铁罐》中的这场对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这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还是非常分明的。铁罐傲慢,看不起陶罐;陶罐谦虚,处处让着铁罐。在朗读的时候,“敢、碰、陶罐子”这些可作为重音词语,“你”字可以略拖长音,以此表示铁罐的傲慢;“不敢”读得平稳些,“兄弟”稍重,以此表达陶罐的谦虚。

有感情地朗读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如果朗读者没有深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容,没有被文本激起的内在情感波动,仅仅依靠“轻、重、停、连”等朗读技巧去支撑整个朗读过程,这样的朗读无疑将是一潭无源之水、一棵无根之树。这样的朗读指导,常常是矫揉造作地机械模仿,效果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总之,朗读技巧的指导应渗透在悟情传情的过程之中,文本思想情感领悟和朗读技巧指导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正确朗读是基础,有感情是朗读训练的最高境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低年段的学生因为还处于认读能力的形成阶段,应以用普通话正确读、流利读为重点。中、高年段的学生则应在有感情地朗读方面下功夫。

三、结语

将仲仁先生有言:“就学习语文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诵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朗读的重要意义,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导好学生朗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2]陈宝如.朗读常识[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

[3]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将仲仁.略论朗读和背诵[J].人民教育,1962(10).

附    注

科研课题: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课题“西藏学生汉语诵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TSGZ201807)。

作者简介:陈玉,女,1984年生,江苏南通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