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中的文法评点初探
2021-04-06蔡燕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对单篇阅读的有力补充,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路径。阅读时需要留下印记,前后勾连,才能形成对作品的深度认知。因此,评点法是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好方法。评点者可以从诸多方面对作品进行评点。本文总结前人在文章“规矩绳墨”上的评点经验,主要分析“草蛇灰线法”“背面铺粉法”“极不省法”与“极省法”这几种文法,以期给学生的评点提供指导,以提高其阅读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文法;评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0490(2021)09-0007-02
【本文著录格式】蔡燕.整本书阅读中的文法评点初探[J].课外语文,2021,20(09):7-8.
整本书阅读是对单篇阅读的有力补充,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路径。阅读时需要留下印记,前后勾连,才能形成对作品的深度认知。
因此,评点法是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好方法。评点法,就是评论及圈点。既要评点,就必然要熟悉文本,这就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专注程度。故教师要启发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圈点精彩之处,评论文法之妙。
同时,评点是将信息重新组织、加工的过程。经过这样的环节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已经内化为精神内核的一部分。这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自己获得的,从而便于记忆、便于检索。语文素养也就会在一次次的细致评点中默默提升。
评点者可以从诸多方面对作品进行评点。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而写”,也要关注“怎么写的”。怎么写的,除了深究文章的语言之外,还可以就文章的“规矩绳墨”进行评点,包括文气、文势、文法等等。诸如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归纳出“看文字法”,对评点的作品进行严谨的文章学阐释,就涉及到文章的“规矩绳墨”。
前人总结出诸多文法,有些依旧活跃在现代人阅读与写作中,可以理解学习并借鉴以评点。
一、草蛇灰线法
此种文法,其实就是现代写作技巧中的“伏笔”与“照应”。
金圣叹解释:“如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紫石街连写若干‘帘子字等是也。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
在《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段故事中,武松与柴进、宋江告别,武松“拴了哨棒,要行”,后柴进治酒送行,武松又“提了杆棒,相辞了便行”,接着宋江、宋清送行,武松“倚了哨棒”,“拿了哨棒” ……金圣叹将每一“哨棒”处都作了标记,直至武松打虎处的哨棒十八。看哨棒这个细节,从前文与柴进、宋江告别处,施耐庵就时时提及,若隐若现,读者初始不会在意,看到打虎的精彩处,才觉察出武松带了哨棒在身是给他助长胆气了。当武松“尽平生力气”,一棒没有打中老虎,将哨棒“折成两截”,读者不禁又替他捏了一把汗,武松挥拳将老虎打死之后,“把棒橛又打了一回”。到此,哨棒才算完结。紫石街“帘子”同样如此。
金圣叹为什么把这种文法归纳为“草蛇灰线法”?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回前总评中提到过:“如草中之蛇,于彼见头,于此见尾。”草蛇,就是草中之蛇,忽隐忽现,有如无物,但又确实存在。灰线,当为灰里之线,似断似续,形断实续。“拽之,通体俱动。”
金圣叹阐释的草蛇灰线是“哨棒”“帘子”这些细节,毛宗岗的理解范围更广:“《三国》一书,有隔年下种,先时伏著之妙。善圃者投种于地,待时而发;善弈者下一闲著于数十著之前,而其应在数十著之后。”先有预伏的“种子”“妙着”,后有“发”与“应”。从这一点来讲,更类似于现代阅读写作中的伏笔与照应。
同样,脂砚斋评点《红楼梦》就强调“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有时更是直接用“伏线”二字。例如《红楼梦》第二回,甄士隐随疯道人飘然而去之后,贾雨村新升任知府,得知了英莲被拐,说“自使番役务必采访回来”。脂砚斋随后评点:“为葫芦案伏线。”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回前评中,脂砚斋评论:“起社出自探春意,作者已伏下文兴利除弊之文也。”
前文埋下了伏笔,只作暗示,简洁含蓄、点到即止、深藏不露,读者不以为意。后文情节发展到关键处,有了照应,读者才恍然大悟,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原来作者早就有了提示,原来构思如此精巧!正如同打仗预伏奇兵一样,旁文之中带出了正文。前文的伏笔使文章后文的发展水到渠成,自然不突兀;后文的照应使前文的伏笔焕发新的生机。当然,伏笔与照应不宜靠得太近,不然会显得刻意、呆板。
这种方法,一直具有生命力。著名的“欧·亨利式的结尾”,就是伏笔与照应的巧妙运用。前文设下伏笔,使得结尾的转折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例如欧·亨利的名篇《最后的常春藤叶》,主人公之一的琼珊得了肺炎,她觉得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掉下来,生命就要完结。她以寂寞、悲凉的心态盯着那片叶子,最终那片叶子一直没有掉下来,琼珊有了生的信念,病情好转。这就是伏笔,这一片叶子怎么可能不惧狂风暴雨呢?结尾处揭示原来是贝尔曼在凄风苦雨中牺牲自己画了一片常春藤叶拯救了琼珊。看到最后的照应,读者会为前文看似漫不经心的伏笔击节赞叹。
中学生在阅读评点中,可以关注作品中的伏笔与照应,评出作者构思的精妙之处。
二、背面铺粉法
金圣叹解释:“如要衬宋江奸诈,不觉写作李逵直率;要衬石秀尖利,不觉写作杨雄糊涂是也。”单纯写宋江奸诈,会显得直白无味,越是写李逵的直率,越是能让读者自己去发现宋江的虚伪狡诈,也就会对其越发鄙视。金圣叹的解释可以看出,这种文法类似于现代阅读写作中的反衬,以乙反衬甲,从而使甲的形象更鲜明更突出。
而在《红楼梦》中,这种文法的解释有了变化。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黛玉欣赏史湘云的诗句“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远。”这里的背面傅粉理解为不从正面直接描绘眼前的“供菊”,而是转换视角,另辟蹊径,想到菊花尚在园圃时的情境,从而翻出新意,扩大了诗境。这儿的背面铺粉有追叙、衬托的意味。
此种文法,我们可以归结为要想表现甲,不直接描绘,而是通过写乙来突出甲,对应现代阅读写作中或是反衬,或是正衬,或视角的转换,即从侧面去用墨。
“背面铺粉法”在作品中很常见,中学生在阅读时也可以就此评点。例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越是把欧也妮写得纯真善良、宛若小绵羊,越能突出葛朗台的锱铢必较、六亲不认;文中的夏尔迷失在金钱世界,更能突出欧也妮始终不渝的高尚淳朴。再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越是写华连卡和柯瓦连科的活泼爱热闹,越能反衬出别里科夫的顽固守旧、谨小慎微。
三、“极不省法”“极省法”
金圣叹这样解释“极不省法”:“如要写宋江犯罪,却先写招文袋金子,却又先写阎婆惜和张三有事,却又先写宋江讨阎婆惜,却又先写宋江舍棺材等。凡有若干文字,都非正文是也。”
金圣叹笔下的“极省法”:“如武松迎入阳谷县,恰遇武大也搬来,正好撞着;又如宋江琵琶亭吃鱼汤后,连日破腹等是也。”
归结到现代阅读写作的理念,就是材料的详略处理的方法。跟正文内容发展密切相关的部分要充分展开、浓墨重彩地描绘,不相干的部分就制造巧合、相对俭省、轻描淡写。详略得当,才能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
例如,有学生这样评点《雅舍》:“写腿被蚊子叮得像玉米,写吃烧饼油条吃到老鼠屎,写房东没一个是好东西,写垃圾桶是资源共享,写吃汤包汁溅到别人脸上,上不了台面的,我们极力回避的,他拿来极为详细地描绘,欢快地进行吐槽。但吐槽归吐槽,这背后又暴露出他那欢快的心来。浮生漫漫,每天都有大片事去做,如果刚好得空,闲下来看看身边万物,都觉得可爱万分,这不是笑点低,这是闲情。”由选材中详写的部分,看出作者梁实秋欢快的心境、安贫乐道的情怀,很有见地。
文章的选材、详略的处理,确实是我们评点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前人总结出来的“文法”很多,涉及诸多方面。例如,金圣叹总结出十四条文法,除了上文的四种,还有“倒插法”“夹叙法”等;毛宗岗也概括出十二种文法,说《三国》有“追本穷源之妙”“巧收幻结之妙” ……了解古人的这些术语,帮助我们现代人更好地从古人评点本中汲取智慧,從而评点时更有针对性,除了直觉之外,多一些理性的分析方向。
当然,古人的评点算不上尽善尽美,有的比较零散、琐碎,有些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其中熠熠闪耀的智慧之光,是难以磨灭的。借助他山之石,掌握评点技巧,提升整本书阅读水平,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金圣叹.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M].长沙:岳麓书社,2015.
[2]毛宗岗,等.毛批三国演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3]周汝昌.周汝昌校订评点本石头记[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蔡燕,女,1982年生,江苏泰州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