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的身体,从家庭出发

2021-04-06许苗苗

教育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气质美育美的

许苗苗

热门网站“虎扑”有一个爆照打分区,很多男性用户将女友照片上传,任人评说。网站用词极尽刻薄:“3—4分是普通女生,普通脸型、一般身材、五官一无是处,让人过目即忘。”在“看脸”的时代,男孩子也逃不过身体消费,人们同样用“花美男”“小鲜肉”之类的词语大肆品评他们。在这种单一、逼仄的审美观念下,人们为了追逐“标准之美”疲于奔命。只有让“美”重新回归“美”,才能使人获得解放,而改变的力量就蕴藏在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间。“美”的观念变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而家庭作为青少年认识美的第一场所,就是这场“美之旅行”开始的地方。

美的身体是个性的身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花一样的青春即是美,然而,处在人生最美阶段的青少年,却往往认识不到自身的美。

家庭是青少年认识美的第一场所。每个家长都期望孩子拥有美好的形象,但他们通常认为美丑皆由“天生”,很少主动去培育孩子们有关身体美的意识。青少年对潮流最为敏感,在家庭美育缺位的情况下,他们对美的看法必然被大众媒体左右。因此,在面对“何为身体之美”的问题时,青少年往往会从网红的整容脸上、偶像团体的精修图里、时尚杂志的美妆广告中找答案。然而,这种被消费主义遴选出的標准形象,显然不是真正的美。青少年的身体美育任务,不应交给以娱乐和盈利为目的的大众媒体。身体美育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

家庭身体美育的第一要务是让孩子认识到——我的身体是独一无二的。要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有自信、不攀比,不以貌取人,也不被他人言辞左右。

作为哲学概念的“美”,几百年来令美学家争论不休。有人主张“美是客观”,有人主张“美是主观”,也有人提出“美是主客观的结合”。的确,“美”是一个综合概念。特别是人体美,更拥有多重内蕴:既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如形体、容貌、仪态等;也包括人的社会属性,如性格、品德、思想情操等。我们所欣赏的,是自然肉体美与社会礼仪美的统一,也是外在形象美与内在气韵美的统一。具体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情感的亲密互动、表达的生动灵活等,都使个体焕发出不可替代、独具个性的美。这时,虽然客观因素依然有效,主观因素却占据主导。

所谓“个性”,必然是独特的。奇怪的是,在青少年这个最敢于张扬个性、追求自我的群体中,却最流行“任网友评女友,以分数论颜值”。这种为身体美设置标准答案、漠视个体的态度,正是由于本应由家庭承担的身体美育被让渡于大众媒体。

不难发现,当今人们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对国际局势如数家珍,但对自身的了解却越发简单粗陋。性别、年龄、身体数据、收入便是数据库里“人”的标签。以成绩为输出标准的教育模式加剧了人的简化。学生只需背诵操演,失去了独立判断和反思的能力,变成了马尔库塞笔下“单向度的人”。在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劳工培训中,这种方式十分高效。在面对“美”这样的综合命题时,单向度的人就失去了感受和评价的能力,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其直观表现就是放弃个性,以复制明星五官为美,以整容广告中呈现的形象为追求。

自信是美好身体的基础

在青少年认识自身美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不应缺位,而要积极参与,主动引导。

我们在社会新闻里,不时会看到一些被称为“小镇做题家”的优秀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后顿感幻灭,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甚至轻易放弃生命。惋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种对自身的轻视正源于自信的缺乏。我们的孩子从学生时代起,就习惯于被单一目标驱动,认为成绩和名校才是美,缺乏独立选择的能力和对多元价值的认识。

因此,家长在青少年时代就要勇于放手,为孩子提供独立处理社交事务、应对不同局面的机会。只有当青少年获得接触不同社会群体的机会时,他们才能看到惯习之外的新异的美,进而具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意识。

青少年的自信扎根于由父母和血亲构建的原生家庭之中,长辈的评价和教育方式是孩子自我评价的基本依据。作为家长,当孩子产生有关身体的困惑时,不应该透过亲情滤镜廉价赞美,也不应该过于严格刻薄贬损,而要对其身体做出实事求是、客观理性的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的审美观。

人的自信并不是飘浮在空中的虚无意念,它对于身体的形貌有着神奇的改变力量。自信的人面容焕发光彩,举止从容大方,给人以美感,而缺乏自信、畏首畏尾则无美可言。自信虽然没有具体形态,但它却需要丰富的内涵作为支撑。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 这里的“骨”反映出人的文化结构、内在的精神层次和修养。有些人只注重肉体数据,斥巨资整形抽脂。撇开个别悲剧不谈,即便是那些拥有傲人数值的成功案例,也被手术刀和千篇一律的模板夺去了自然的灵气和神采。这种对身体的生硬苛求,看似是在追求美,实际却是在不自信地扼杀美。

自信是美好身体和健康审美观的基础,它来自个性化的、充实饱满的内心,也来自家庭、学校和朋辈的情谊。在与他人的交往、对他人的赞美和对自己的发现中,相信自身,我们的身体就会自然地由内而外焕发美感。

知识与理性滋养美的身体

自信源于内在充实,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的“气”就是精神气质。德国美学家黑格尔曾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身体审美范畴内,理念即气质,即健康审美观的精神内核。气质使人体美不同于肉体美,它使人拥有更丰富、更耐人寻味的美。

气质是一个人特有的、由内而外散发的独特吸引力,它不仅能提升人的品位,也能改变人的外貌。斯文、儒雅、温婉、端庄等有关形貌气质的描述,都来自内心的充实丰盈。让青少年广泛接触文化知识、多接受艺术熏陶、与人为善、团结协作,都有助于气质的提升,进而改善“天生”的面貌。

然而,气质和理念毕竟是抽象的,必须通过具象的血肉之躯体现出来,这就对家庭身体美育提出具体的要求。

首先,让孩子认识自己,正视自身。人体在亿万年的进化中,逐渐形成适应大自然的合理结构和比例。均匀对称、整体和谐的身体外观,意味着良好的发育,体现出蓬勃的内在生命力,自然给人以美感。所以在不同文化中都存在有关人体比例结构的美感共识,例如中国传统美人是“三庭五眼”,西方则欣赏符合0.618:1黄金比例的面部轮廓等。然而,共识是抽象的,不可能人人都长着全社会认可的“大众情人脸”。所以,与公众评价不太匹配的部分恰可看作自身面貌的特色,也就是前述“个性之美”。

其次,养成管理身体的自觉。虽然人体基本结构由先天形成,但容貌仪态却会变化,如果放任自流,就可能走向健康与美的反面。要想保持并发展身体美,良好自律的生活习惯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必不可少,体育锻炼和艺术熏陶便是培育美好身体的有效手段。

体育塑造美型:柔软的腰肢、挺拔的身姿等,都由科学锻炼造就;艺术则赋予美态:在欣赏音乐韵律、绘画色彩的过程中,美通过艺术气质和优雅举止表现出来。体育和艺术训练还能激发青少年的身体潜能,培养坚强不屈、追求上进的品格。家长鼓励孩子挑战自我,为更美的身体努力,也是引导孩子攀登更高人生目标的有效策略。

身体管理是一项复杂工程,除容貌形体外,着装、言谈、举止及整体仪容的和谐等,搭建起美的多重维度。对尚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能使他们在成长中收获经验,在挫败中正视自我。家长主动参与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身体的变化,不回避青春期的生理现象,帮助孩子克服因社会潮流而引起的审美焦虑,才能激发出孩子无限的生命能量。

“颜值即正义”不仅仅是一句社会流行语,更意味着多重力量对身体的角逐。它由消费社会贩卖焦虑的资本力量主导,由大众媒体制造出的时尚潮流推进。面对喧哗的外部声音,家长应担负起家庭身体美育的重要责任,引导孩子思考什么是身体美、如何获得身体美,鼓励孩子坚持个性、保持自信,从而培育真正有灵魂、有神采的美的身体。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颜源

猜你喜欢

气质美育美的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吉仓AOI理想就是看似简单无奇却气质非凡的成熟Style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
伊斯坦布尔:飘浮着骄傲和贵族气质
女星发“饰”界 打造潮女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