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早期发生远端转移与乳腺21基因低风险的相关性研讨

2021-04-06田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资料

田瑞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乳腺外科 264000

乳腺癌作为女性人群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细胞中。由于乳腺并非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因此原位乳腺癌的发生并不可怕,也不会对患者产生致命威胁[1]。但是由于乳腺癌细胞无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容易出现松散并发生脱落,游离的癌细胞会随着血液、淋巴液散落至全身,形成转移,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乳腺癌作为导致女性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需要提高早期诊断、预后效果,保证患者生存率。由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关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远期转移等研究仍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不过随着现在乳腺癌筛查在广大基层医院普及,加上规范化的治疗措施以及多种基因检测评估预后广泛应用,使得乳腺癌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3]。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乳腺癌易感基因和特异性基因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以及远期转移中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对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4]。本次研究中,针对21 基因检测结果与早期乳腺癌远端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收治的120 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均接受乳腺癌21 基因检测,120 例基因检测低风险评分患者激素受体为阳性、HER-2 阴性以及淋巴结阴性。患者入选标准[5]:(1)浸润性乳腺癌患者;(2)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3)雌激素受体阳性。排除标准:(1)pT分期Tis、T1a或T4;(2)pN分期为N2、N3;(3)转移性乳腺癌;(4)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根据其RS检测值不同分组:0~10分为A组、11~18分为B 组。A 组64 例,年龄(52.9±5.1)岁(37~68 岁);浸润性导管癌13 例、黏液腺癌13 例、浸润性小叶癌12 例、浸润性导管癌11 例、浸润乳头状癌15 例;B 组56 例,年龄(52.5±5.2)岁(36~69 岁);浸润性导管癌12 例、黏液腺癌11 例、浸润性小叶癌12 例、浸润性乳头癌11 例、浸润性乳头状癌10 例。两组患者肿瘤大小、病理分级、Ki-67 指数以及手术方式等基本资料结果见表1。两组乳腺癌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乳腺癌患者术后将其病理学组织进行切片检验,经SurPlexM 基因mRNA 表达液相芯片技术检测乳腺肿瘤组织21 基因。21 个与复发风险相关基因分别为:Ki67、STK15、Survivin、CCNB1、MYBL2、GRB7、HER2、ER、PGR、BCL2、SCUBE2、MMP11、CTSL2、GSTM1、CD68、TFRC、GCS、RPLPO、GAPDH、ACTB、BAG1。最后通过相关公式计算21基因表达获得复发风险评分(RS)[6]。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RS 评分值不同的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学特点、远期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B两组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比较 A、B两组乳腺癌患者在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级、Ki-67 指数等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比较4 例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A组患者出现1 例远处转移,B 组患者出现3 例远处转移。3 例(2.50%)女性在乳腺癌诊断时年龄小于40 岁,1 例(0.83%)女性在诊断乳腺癌时年龄大于40岁,见表2。

3 讨 论

乳腺癌作为我国女性人群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每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原发性乳腺癌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但是一旦乳腺癌患者出现远端转移,即癌细胞转移到患者的肺、脑、骨等部位后,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7]。因此对于女性乳腺癌患者而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判断出患者是否出现远端转移十分必要。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率、治疗效果不断增加,我国乳腺癌治疗模式逐渐转化为综合外科、放化疗、内分泌和靶向治疗[8]。但是这些治疗方式的不良反应也较为明显,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尽管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能够减少局部和远处复发以及转移,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限,但是化疗还会引起患者出现心脏毒性、骨髓抑制、卵巢功能衰竭、神经毒性等。另外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是否可以从化疗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也尚且存在争议性[9]。

表1 A、B两组乳腺癌患者病理学特点比较

表2 4例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病理学资料比较

如今,随着基因学不断的深入发展,基因学在乳腺癌诊治中逐渐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临床上也逐渐侧重于个体基因检测从而保证医疗效果,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推荐使用21 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在早期乳腺癌风险评估中能够取得理想效果。与传统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免疫组化结果相比较,21 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确切的诊断价值[10]。

21 基因复发风险近年来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该诊断技术能够有效协助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众多研究表明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能够为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小部分低复发风险评分的乳腺癌患者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化疗,从而避免化疗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伤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21 基因风险评分可以有效预测乳腺癌患者远期疗效,从而能够帮助临床医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式,以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

21 基因检测主要是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评估乳腺癌患者癌症的相关基因,以及5 种参考基因的表达,进而预测其预后复发风险。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探讨乳腺癌21 基因检测在早期乳腺癌远期转移中的影响价值,对1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确定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年龄低于40 岁可能是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并未有相关研究证实年龄与乳腺癌患者总的生存期存在一定关系,需要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中去确定年龄是否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影响[12]。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从随访中可以看出,低RS 组(A 组)只有小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放疗和化疗,大部分乳腺癌患者仍然接受内分泌治疗,而且RS低分组仅有1 例患者出现远端转移,因此可以体现出21 基因检测在指导乳腺癌患者临床决策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RS 低分组早期乳腺癌患者放化疗比例,在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保证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临床生存率,对患者预后康复均具有积极意义[13]。

在陈海军等[14]的研究中,确定了5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出现术后远处转移,同时关于年龄变量分析未得出确切论证,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性。本次研究由于样本比例较小,因此关于RS 低分组患者的年龄是否与远处转移存在联系同样留有争议,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证实以上观点[15]。

综上所述,随着临床检测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有关乳腺癌基因检测的相关研究逐渐提高,国内外21 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得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而且该检测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乳腺癌患者诊断中,同时对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同样受用,在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患者均为激素受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为其术后远期复发提供精确化临床依据,但是还是建议扩大样本检测数量,以进一步验证效果。

猜你喜欢

浸润性乳腺癌资料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β-catenin、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