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
2021-04-06李兆阳方东红
李兆阳,王 羽,方东红
(吉林大学 实验室管理处,吉林 长春 130012)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及不良影响。为此,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发布了多项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文件,促使高校更加重视实验室的安全问题。面对这一形势,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际,借助传统道德和危机文化理论,思考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探寻提升师生安全文化修养路径,为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1]。
1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等院校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建设和培育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注重安全意识与安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安全常识与技能,本能地敬畏生命,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当拥有良好安全素质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必定会影响身边的人,并逐步促成全社会形成安全文化生态的良性循环。因此,实验室安全文化的育人意义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
2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开始注重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但依仍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文化重视程度不高。一些高校领导、二级院系负责人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高。一方面,安全文化建设确实存在专业性强、费用高、见效慢、组织难,难以引起相关负责人的重视。另一方面,教育培训模式内容空泛、形式单一,难以提高组织者的积极性[3]。
(2)安全文化制度落实不力。当前,一些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尚未形成制度化,或有制度而落实不力。许多教师重科研轻安全,导致学生安全意识比较淡薄[4],安全文化制度难以成为实验室师生的工作习惯和准则。
(3)安全文化专业队伍不足。一些高校缺乏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方面的专业人才,只好依靠外请模式,这一做法在时间上、效果上都难以保证。此外,教育培训普遍存在针对性弱、连续性差、覆盖面小、效果欠佳等问题[5]。
3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应以人为本,扎根传统文化,坚持科学精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1 传统文化是安全文化的传承根脉
文化是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社会现象。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让师生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形成正确的文化心理定势,发自内心地接受安全道德理念,形成危机文化意识,培养自觉的安全行为习惯。这里的安全道德理念和危机文化意识是安全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根脉。
3.1.1 传统道德文化和安全文化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的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内涵,实验室安全文化首先应体现这一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
(1)“仁”就是爱人,以人为本。安全文化首先要热爱生命。孟子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意思是说,不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地方,要重视自己的生命,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为人类为天下作更大的贡献。
(2)“义”是对公道的一种坚守。安全文化是一种公道,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学生坚守这种公道,始终如一,坚定不移,不能有丝毫麻痹和侥幸心理。
(3)“礼”是对他人的尊重,也就是做人、做事需得体。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人,学会担当,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4)“智”是明是非曲直、是缜密,也是科学。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要有顶层设计、专业构架,要让学生有应变思维,要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能防微杜渐,把事故可能性降到最低。
(5)“信”就是诚信,诚信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在一个人独处,没有人监督的时候,也能坚守原则。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安全文化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次行动上。在安全行为上自觉、主动、忠诚。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的建设过程其实也是传统道德文化育人的过程[6]。
3.1.2 危机文化和安全文化
传统危机文化的核心就是危机意识的培养。危机意识是指对紧急情况的感知和应变能力。
(1)危机教育强调“防”。荀子说,“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也就是说安全文化建设中,预防是最重要的。
(2)危机教育强调“细”。刘向说:“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就是这个道理[7]。
(3)危机教育强调“警”。要时刻保持危机感,甚至要善于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杜荀鹤说:“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就是说越是看起来安全的地方,越让人麻痹、越容易发生事故[8]。
(4)传统危机教育强调“补”。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9]中说:“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所有发生过的问题,哪怕最小,都不能放过,要及时改正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5)危机教育强调“纳”。要让学生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切不可像成语“曲突徙薪”中的主人,轻视固执,酿下大祸。
(6)危机教育强调“预”。实验室中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都要事先让学生了解,事故应急预案要翔实可行[10]。
总之,传统的危机文化是源于人对大自然本能的敬畏意识,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安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1.3 传统文化在安全文化中的定位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经典文化,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文化和危机文化构成安全文化的重要理论内涵,与现代技术性文化和制度性文化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构成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见图1)。
3.1.4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实验室管理人员须重视传统文化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可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文化和危机文化内容课程化。通过编写教材,安排教学计划,并借助各种媒介,以生动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与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要有相应的检查和考核,要撰写体会,要深刻反思。通过反复的宣讲和多渠道落实,使道德文化和危机文化深入人心,促进安全文化生根开花结果。
图1 安全文化构成图
3.2 现代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根基和主体
现代文化的精髓是科学精神,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能力、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人才、安全领导、保障体系等。在这些方面都要体现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念、科学的特征。现代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可以看作是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基础,是构成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
3.2.1 重视安全技术管理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要追求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模式。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安全知识技能体系。要在安全技术、知识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而严格的教育和培训。
首先,建立实验室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体系,并根据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体系内容。其次,所有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学习前必须接受二级单位或实验室开展的安全技术系统培训,培训合格后,签订安全承诺书及实验室安全责任书,方可进入实验室。最后,要把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全员化,明确参加的对象、内容等,强调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安全技术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切实把好入口关。
3.2.2 重视安全制度管理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实验室安全制度管理的关键是要有稳定的政策、有力的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首先,要形成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各级部门都应该专设安全分管领导,负责相应的安全工作。除分管领导外,各级领导都要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安全文化素质,自觉做安全文化的传播者。其次,要明确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可以实行导师责任制。明晰导师权责,用自身良好的安全素质和安全行为引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最后,高校应设立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与保障机制,为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夯实物质基础,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3.2.3 重视专业队伍培养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安全管理和培训离不开专业化队伍。目前需要一批既懂得中国传统文化,又了解实验安全管理方面的专门人员。如果没有这样一支队伍,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将很难落到实处。因此,高校需要重视这方面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加快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队伍建设。
3.2.4 要重视创新精神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多学习国内外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文化理念和管理经验,要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比如,安全教育与模拟实训是提升安全素质的有效途径,美国、新加坡等高校EHS(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建设起步较早,有着完备的教育体系、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法规制度,值得学习借鉴[11]。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新问题,推出新模式。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方法如表1 所示。
表1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4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效
实验室安全文化是师生在实验室遵循事物规律的行为活动的总和,当它被师生普遍认同并传承发展后,就会由行为惯性转化为实践动能,由文化约束上升为文化趋同[12]。目前,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已引起了各高校管理层的重视。以我校例,学校定期组织安全文化月活动,持续开展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知识竞赛、微视频比赛等,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此外,将实验室安全知识上传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形成广泛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学校还设立了实验室安全奖,制定严格的评选制度,对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实验室和负责人进行奖励,其示范作用明显。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得以稳步提升,安全文化氛围逐渐浓郁,安全理念逐步形成,安全文化魅力彰显,安全文化育人工作初放异彩。
5 结语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它需要坚持不懈的积累沉淀,需要细致入微的浸润渐进,需要全面严格的科学规范,需要每时每刻的自觉自律。同时,推进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提升师生的安全素养,对培育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乃至形成整个社会安全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