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专—创—场”四位一体双创实践平台构建与实践
2021-04-06杨景发王淑芳李盼来滕晓云申文增
杨景发,王淑芳,李盼来,关 丽,滕晓云,申文增
(1. 河北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创新驱动发展”新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高校如何深化实践教学和育人模式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高校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1-2]。实践教学基地是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摇篮,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1 000 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基地建设可采取校所合作、校企联合、学校引进等方式”。教育部自2012 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成为学生参与的热点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是培养“双创型”人才的重要手段[3-5]。因此,如何建设多主体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探索利用双创基地培育大学生双创训练项目,开展“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学科竞赛的运行模式,是现阶段高校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我校赫达光电大学生实训中心基地为例,探讨“科—专—创—场”四位一体双创实践平台构建思路与运行策略。
1 “科—专—创—场”四位一体的“三二一X”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思路
为解决到哪里去进行实习实训、如何开展实习实训、怎样提高实习实训效果等实践教学问题,立足我校本科实践教育优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为主线,构建了“学科—专业—双创—训练场”四位一体的“三二一X”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见图1),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图1 “三二一X”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三”是指实现三个融合,即融合学科硬件平台和师资优势、融合专业优势、融合校内外创客空间、企业等平台优势;“二”是指认定两类双创实训基地,即创新实训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形成共享实训基群;“一”是指建立一个创新创业微学院,做好服务保障,实现双创基群的高效规范运行;“X”是指融建X 个双创实践平台,开展X 场实训演练。
2 构建光电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按照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和保定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我校光学工程学科形成的光伏科学与工程、光电材料与器件、发光材料与显示技术、光学诊断与光信息技术特色研究方向,紧紧抓住实训基地对合作企业贡献度和校企对实践教学协同度两大关键,寻找利益平衡点和效益共振模式,分别与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以及英利集团、乐凯集团、天威集团、巨力新能源、利福光电、格林光电、金迪科仪、钰鑫电气、长城汽车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20 余个校内外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基地[6],为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管理新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我校赫达光电大学生实训中心(以下简称“实训中心”)为例,介绍双创基地实践平台搭建。实训中心是我校智能创新工程训练中心之一,由学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建设,隶属校院两级管理,已成为开展双创教学、实习实训、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和学科竞赛等工作的“集训场”,重点建设了7 个双创教育实训平台。
(1)新能源光电器件实训平台。依托我校光伏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光电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及合作企业中国英利集团,引入本科生双导师制,利用“千人计划”“长江学者”“首席技术官”等优秀师资,指导学生开展高效太阳能电池、新型光电器件等方面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开发,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验设计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建立“科研训练—企业实训—本硕博协同”的培养体系,为河北省新能源光电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2)光信息技术实训平台。依托河北省光学感知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光电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及金迪科技、钰鑫电气等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光谱在线测量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等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大气/水/土壤污染物在线监测、中草药成分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及便携式检测设备开发。
(3)LED 发光照明实训平台。依托新能源光电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及河北利福光电、格林光电等合作企业,开展高效LED 用荧光粉及LED 特种照明光源等研发。如制备各种高效LED 用荧光粉;基于高效率、低光衰各色荧光材料的研究成果,构建高光效、低能耗、长寿命的全光谱LED 照明器件;开展LED 光源在设施农业、设施园艺、水族照明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4)光电医疗实训平台。协同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大学医学院等,开展包括光诊断、光理疗和智慧医疗实训。基于人体频谱,利用特定的电磁波谱作用于生物产生的生物学效应,通过对组织中的反射、透射、散射光,或者是组织被激发光激发后所产生的荧光进行实时检测或成像来实现对不同组织体的鉴别——光诊断;利用激光生物效应、红外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以及可见光的光刺激作用,研制相应保健治疗装置——光理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智慧医疗。
(5)虚拟仪器实训平台。包括实验课件、虚拟仪器(软件)两大模块。利用PS、3ds Max、Flash、Unity3D、LabVIEW、MATLAB 等应用软件,开展模型库、渲染库设计,及实验课件、微课、虚拟仪器制作等训练。
(6)智能控制实训平台。包括物联网、智慧家居等模块。开展将数字传感技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技术、DSP 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等应用于电子信息、工业生产过程,并设计出所需要的各类测控系统的应用实训,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与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具备在本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7)双创实训平台。包括专创融合课程、双创大讲堂、双创路演等模块,通过各类大赛锤炼、创业中心孵化、项目团队实操、注册公司实战等训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3 成立创新创业微学院,开展双创项目和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我校的大学生双创项目、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分属多职能单位管理的现实,成立创新创业微学院,负责实训基地的运行,职责明确、专业,区别于学院、教务处、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由学校相关学院和校外企业的指导专家组成微学院专家委员会,由微学院专家委员会和创新创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牵头,确定微学院的组织架构;由学院主管领导兼任院长、院团委书记兼任副院长,设置综合部、教学部、训练部、实践部,明确其承担三大职能。
3.1 遴选培养实力与经验并重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创新创业微学院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操作技能水平高、专业学术背景强、实验教学方法好的指导教师团队,包括教授、研究员、实验技术人员、企业工程师、企业CEO、创业成功人士等,也包括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式学习、发明创造和创新设计的优秀教师,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优秀教师团队和金牌教练组成的顾问团队。
加强教师的培训、交流,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见习培训,提升工程实际能力,实现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借力互长;选聘企业工程师作为微学院教师,并择优聘为学校兼职教授,使“双师制”教师的遴选制度化、常态化,探索专业教师下企业、企业教师上讲台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知识体系的优化、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3.2 制定双创基地的管理规章制度,为双创基地的运行保驾护航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微学院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对基地实训教学链(组织—管理—实施—考核—总结)等各环节,作出明确制度规定,例如制定本科生创新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实习基地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建立监控考核体系,保障创新创业实施效果。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税收政策等办法,保障师生双方以及企业享有的合法权益。学校为企业和项目提供技术保障,加快成果转化和创新项目研究工作,实现校企互赢。
3.3 开展双创基地/项目运行模式探索
基于基地对合作企业贡献度和校企对实践教学协同度,寻找利益平衡点和效益共振模式,对双创基地的“五双”(计划双订—岗位双选—过程双导—管理双联—质量双评)运行模式(见图2)进行探索;比对学科型课程,构建强基固本的核心实践课程模组,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理论;探索以能力为中心的“能力本位”课程和“专创融合”课程;进行以学生为主角的“问题导引式”“项目研讨式”“实证式”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7-9]。建立了双创能力培养的“六三二”质量保障体系(即六条标准三个承诺两个满意),如图3 所示,实现了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保障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创新创业基地顺利持久的运行。
图2 双创基地“五双”运行管理模式
图3 双创能力培养的“六三二”质量保障体系
4 开展双创项目和学科竞赛项目实战演练
将创新实训基地作为创新训练项目的培育站,将创业实训基地作为用创新项目开展创业训练项目的孵化场:采用发布项目指南形式,基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积淀差异,按照项目内容所需的“学科串”,跨越学院专业边界,组成项目团队,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和“挑战杯”项目培育。
通过基地“训练场”对项目雕琢提升,筛选优秀双创项目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学科竞赛、“创青春”创业大赛、“互联网+”以及“神雾杯”节能减排、计算机设计、数学建模、行业技能等学科竞赛,形成了“基地项目培育→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大学生能力训练的闭环链。
5 开展双创项目和学科竞赛项目实战训练
基于双创项目指南进行项目申报,利用双创基地平台进行项目实施,双创成果参加学科竞赛的实战训练的研究技术路线见图4。
图4 开展双创项目和学科竞赛训练研究技术路线图
利用双创基地的共享实践平台,进行大学生“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的培育、申报、实施“集训”。首先,由指导教师和顾问团队征集、撰写和发布大学生双创项目指南,其内容既要有创新性还要有挑战度;其次,基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积淀差异,按照项目内容所需的“学科串”,跨越学院专业边界,组成项目团队,进行大学生“双创训练项目”申报、答辩;最后,在立项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发挥指导教师团队“服务+技能培训”功能,更要注重项目例会、研究日志、中期检查、结项验收等过程文档的科学规范性。
对有潜力的预研成果进行重点培育,对创新训练项目成果进行创业训练项目申报和“挑战杯”学科竞赛项目再培育,对创业训练项目成果进行创业实践项目申报和“创青春”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创业项目再升华。在此阶段进行研究成果的转化,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影响力)、申请实用型发明专利、竞赛获奖、建立新教学模式、研发新产品、成立实体公司等,以保证闭环式成果培育的实际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创新技能,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互惠多赢。
6 结语
构筑的“三二一X”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体现了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建设的双创共享实训基地,既保证了实训实践平台规模层次的升级,又实现了接纳学生人数的增容,已成为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集训场”。2019 年,我院学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 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4 篇,自制仪器5 台(包括虚拟仪器2 件),参加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五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河北省大学生物理/数学竞赛等,获省级以上奖30 余项,其中国家级奖5 项。经过基地实训锻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