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1-04-06宁津县农业农村局刘忠强

农业知识 2021年5期
关键词:死苗叶鞘基部

文/ 宁津县农业农村局 刘忠强

茎基腐病是小麦近些年来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蔓延速度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对小麦生产威胁极大,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最为严重的病害。现将小麦茎基腐病症状表现、发病规律、发病特点、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症状表现

茎基腐病从小麦出苗到灌浆均可发病。小麦感染的时期不同,植株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前期发病轻,中后期发病重。前期症状表现不明显,主要是出现黄苗,很少出现死苗;中期植株矮小,基部叶鞘及节间褐变,出现死苗;后期出现白穗,籽粒干瘪。

小麦出苗至起身期开始感染发病,冬前一般田间不表现症状,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病害侵染加快。小麦起身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植株基部叶片发黄,拔除麦苗,见叶鞘下部有褐色病变,病斑无云纹,以区别纹枯病,严重时根部变褐腐烂(见图1),麦苗枯黄死亡,3 月下旬起身后期病情发展放缓。

图1:根部变褐腐烂

4 月上旬小麦拔节时病情又开始上升,植株矮小,基部节间叶鞘褐变向上发展,随着病情加重,基部叶鞘褐变向内发展,侵害内部节间也变为褐色(见图2),下部出现大量黄化叶片,小麦分蘖在两极分化中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弱小分蘖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麦田。

图2:基部叶鞘、节间出现褐色病变

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小麦孕穗时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病株茎秆基部1 ~2 节出现褐变(见图3),严重的可发展到第3 节间,在高湿条件下,茎秆上特别是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的霉层。染病植株一般只有主茎和冬前大孽能够抽穗,弱小分蘖不能抽穗而死亡。抽穗期间是出现大量死苗或成片死苗(见图4)的时期,成穗数量明细减少。

5 月上旬小麦进入灌浆期,有的染病植株虽然能够抽穗、扬花、授粉、形成籽粒,但存在结实率低,授粉不良,易出现籽粒不育或败育现象。发病严重叶片枯黄或青枯,植株死亡,并出现枯白穗现象。白穗现象多表现整株小麦的分蘖单株枯死,或一株小麦主茎和分蘖几株枯白穗。往年发病重的地块也可出现点片枯白穗。枯白穗出现后灌浆停止,籽粒瘪小,发病早的根本没有籽粒,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图3:茎秆基部1 ~2 节出现褐变

图4:抽穗期间出现成片的死亡

二、发病规律

小麦茎基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病残体上可存活两年以上,主要以菌丝体形式存在于土壤及病残体中。该病具有多次侵染特点。在田间主要通过农机具和浇水、施肥、中耕等农事活动传播,远距离主要通过种子传播。一般情况下,病菌一般从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侵入,侵染小麦主茎和分蘖,然后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扩展到小麦茎基部。在根茎连接处先发病,并逐步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扩展,从基部第一节间向第二、第三节间上移,从叶鞘向茎秆深入,逐步使茎秆维管束部分或全部中断,失去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出现麦苗黄弱或植株死亡。

三、发病特点

小麦茎基腐病是喜湿性病害,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早春低温寡照,苗期降雨多,浇水量大的麦田发病重;播种早,播量大,分蘖多,麦苗拥挤,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的麦田发病重;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不足,中微量元素缺乏,抗病能力差的麦田发病重;管理粗放,水肥管理跟不上,冻害、干旱现象严重的麦田发病重;其他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或不彻底,尤其是地下害虫严重的麦田发病重;连年秸秆直接还田,但没有采取深耕措施的麦田发病概率大,病株率高,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小麦茎基腐病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防治策略,采用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

1. 药 剂 防 治: 早 春 是 小 麦茎基腐病进行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可在返青至拔节期,在小麦茎基部喷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800 倍 液,或70% 甲 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1000 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 ~2000 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500 ~1000 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剂2000 ~2500 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 ~10000 倍液。喷淋小麦茎基部,药液用量要大,使药液流到小麦根部,每亩不低于50 公斤,连续防治2 次,间隔期7 ~10 天。

2.农业措施:包括选用良种,深翻土地,轮作倒茬,播前晒种,种子包衣,提高播种质量,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应根据小麦品种特性,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轮作,科学管理,杜绝或减轻病害感染。

猜你喜欢

死苗叶鞘基部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外源Mg2+对不同水稻品种苗期Cd2+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五河县夏玉米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
浅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早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
好一棵狗尾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