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

2009-05-13曹涤环

农村百事通 2009年6期
关键词:生理性早稻秧苗

曹涤环

早稻推广旱育秧已经多年,具有少用稻种、节省秧田、节约用水、投工少、秧苗素质好、增产增收等许多优点。据笔者下乡调查。因措施不当或管理不善。早稻旱育秧年年都有不少死苗的情况发生,现将几种常见的死苗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一、揭膜前的死苗原因及对策

归纳起来,揭膜前死苗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盖膜过早。播后如果苗床水分过多,立即盖膜会造成农膜与苗床贴得过紧,容易导致秧苗因缺氧窒息而死。因此,播后只要待苗床晾干后再盖膜,就可防止因缺氧窒息而造成死苗。

2膜上盖草过少或未盖草。旱育秧床播种盖膜后,膜上没有及时加盖稻草或其他秸草遮阳,有的盖草过少或根本不盖草,在遇到晴天高温暴晒后,苗床内部温度上升过快,造成局部秧苗烫死。因此,苗床盖膜后,应及时加盖适量的稻草以防高温烫苗。

3苗床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未充分腐熟,施用时期晚,盖膜后苗床温度升高。有机肥料在土壤中腐熟分解过程中,与幼苗争夺水分,局部高温产生高浓度的氨或其他有毒物质。侵害秧苗根部,对幼苗造成毒害、灼伤甚至死苗,防止措施是:在苗床上不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或在播前一个月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并盖膜增温促进肥料分解转化,使之尽快与土壤融合,饼肥必须经过泡沤堆制后才能施入苗床。

4施肥不匀。整地施肥后,翻耕次数少,土肥拌和不匀,秧苗1叶1心后,秧根下扎接触到肥团被烧伤,导致地上部分生理性失水而死苗。另外,苗床施用含氯的复合肥料,且用量较大,如果梳耙不均匀,就会使稻种与复合肥直接接触,影响发根而引起局部死苗。防止措施是:苗床施肥要均匀,注意多梳耙几次,施用复合肥应在播前7~10天施下,梳耙均匀作中层肥。

5化肥表施。播种前将化肥表施苗床上,未能均匀施入0~15厘米土层内。容易导致种子萌芽后胚根被灼伤,造成幼苗有芽无根,成片枯死。而化肥作基肥如果施得太晚。而且用量大,施入的氨态氮未能转化为硝态氮供种苗吸收,氨在秧苗根系中积累就会造成“氨中毒”而死苗。

6追肥不当。旱育秧一般不需要追肥,但有的人习惯水育秧方法,在齐苗后一次追肥过大或施肥不均匀,如采用撒施后又不及时喷施清水淋洗,就可能出现秧苗成片或呈带状死苗。防止办法是:严格控制追肥,只有在秧苗生长偏弱瘦时,才可在秧苗1.5—2叶期施用少量的“断奶肥”,以用0.5%的尿素液喷施为宜。

二、揭膜后死苗的原因及对策

有的育秧户在揭膜前秧苗生长良好,因忽视揭膜后的管理,结果出现死苗,严重影响早稻的插秧。揭膜后死苗有以下几种情况:

1揭膜过早。秧苗根系尚未完全形成,遇晴天高温易造成僵苗和生理性失水死苗。因此,揭膜不能过早,应掌握在播种后10~12天。当秧苗第2片真叶展开即将进入3叶期时揭膜为最佳适期。

2中午揭膜或揭膜后没有及时浇水,秧苗遇高温后造成生理性失水死亡。因此,最好在傍晚时揭膜,并及时浇一次揭膜水。

3膜上盖草过密或揭膜太迟。在这种情况下,常常会导致旱育秧生长得过嫩。黄苗现象明显。如在揭膜后遇上晴天高温高温。就容易造成局部死苗。因此,应随时注意膜上的加盖物要适量,既保证有一定的光照,又不可太密,并应根据秧苗的长势适时揭膜。

猜你喜欢

生理性早稻秧苗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刍议临床检验中血液生理性
农民
国家统计局解读2017年早稻生产情况
2016年早稻产量同比下降2.7%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今年全国早稻稍有减产
插秧
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