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下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探讨

2021-04-06郑慧婧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3期
关键词:留人学生党员入党

文/郑慧婧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点放眼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如何培养和选拔新时代党和人民的优秀干部提出了一系列选人用人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对丰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人用人理论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为新时代选人用人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1]。

党建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具有重要性,2016年12月29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到,“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打造强有力的学生党员队伍,不断破解党建难题变得极为迫切且至关重要。

一、关于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的介绍

人力资源5P模型理论由郑晓明在其专著《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导论》中提出。众所周知,新时代对人才资源越来越重视,它应用范围较广,任何组织想要发展壮大都需要具备优秀的人力资源以及对其有效配置。本文着重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5P”模式,即识人(Perception)、选人(Pick)、育人(Professional)、用人(Placement)、留人(Preservation)。在一个企业中,如何寻找合适的人才并留住、发展人才,确保组织能得到强有力的人力支持而变得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这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任务(见图1)。5P模型的步骤如下:

图1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5P模式

第一步:识人,基础环节。即为组织挑选出所需人才,要明确判断人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第二步:选人,区别环节。即采用现代化方法和工具,根据需求设计科学的选拔方案,增强选人的科学性;第三步:育人,动力环节。即从战略层次为组织目前及未来提出所需人才的数量和素质特征。针对目前的人才素质特征,为其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培训。为化解企业未来的技能风险,制定开发方案;第四步:用人,核心环节。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最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组织的目标;第五步:留人,目的环节。在前几个环节铺垫的前提下,组织要考虑留人问题,但“留什么人,怎样留人”是值得思考的。因此,要始终围绕“持续激励人”这个核心来布局。在企业里,会建立科学的考核与薪酬体系用以持续激励人才,为组织留住所需要的人才。

二、我国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正在注入进党组织。但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入党动机方面:部分申请人存在动机不纯的现象,如一些申请人是以当学生干部为目标,或为了增加就业的筹码以及虚荣心作祟,或为满足父母的面子而申请入党;另外,在入党材料方面,学生的入党申请、思想汇报等的雷同现象十分严重,而介绍人、培养人的意见也没有针对性,基本上大同小异;在入党培训方面,部分高校的培训内容十分枯燥,培训形式也十分单一,难以给学生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反而成为学生的负担,并且有些学校只关注学生最后的培训考核成绩,而对其思想状况、能力素质及道德品行等方面关注不足。

(一)大学生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大学生党员素质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党性修养也有待提高,一部分原因是归结于发展过程中存在需要改善的问题。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要求: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介绍人要认真了解申请人的思想、品质、经历和工作表现等。但部分入党申请人的入党动机并不端正,跟风、功利主义思想极为严重,把入党这件事当作一种荣誉,作为今后寻找好工作的敲门砖。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这种动机较强的学生入党前后的表现差别很大,入党前表现良好、积极进取,入党后思想懈怠、事不关己。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入党介绍人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纠正这样的思想,把关不够严格,就会造成“不达标”的申请人加入了党组织。此外,由于学生在入党申请和日常思想汇报写作时,书面材料出现雷同,入党介绍人、培养人本身也没有对申请人投入过多精力,发展过程中的不规范,造成大学生党员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出现。

(二)大学生党员修养有待提高,党建工作模式较为枯燥

《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有: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虽然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党组织一直会强调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但依然存在理论水平薄弱、思想信念淡薄的问题。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教育培养分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培养、预备党员教育、党员继续教育。特别是党员的继续教育规定党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个学时。认真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现实情况是部分高校距离党建工作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党员教育培养还不到位,导致入党后思想松懈,党员意识逐渐淡化。再者,传统的党建工作通过纸质学习的模式开展,听报告、学文件等,这种模式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较为枯燥,不容易吸引大学生党员的注意力[2]。

(三)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较弱,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充分发挥

学生党组织力较弱体现在多个方面,如组织生活模式化,创新不够、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约束力不足、深入群众不够、政治功能弱化等方面[3]。其中,导致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较弱的原因也很多,主要包括思想意识层面的重视程度、组织管理角度的顶层设计等,离“学生党组织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针对性实效性强,能够在推进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工作有力。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引领优良班风、校风、学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个别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党员带动意识不够强,存在着自身优秀却不帮助带动身边同学的现象,先锋模范作用未充分发挥,不能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带动一个群体的作用。

三、基于5P模型下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探讨

(一)发展学生党员前,构建以识人、选人为基础的“大学生党员画像系统”

2016年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随后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接着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这一系列的举措都足以说明,针对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等方面,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之一。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党要切实严格把大学生入党关,健全学生支部组织生活。

对学生党建抓得牢,就是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发展学生党员前,笔者建议,致力于打造大学生党员线上平台,该平台集成诸多方面消息,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格、优缺点、心理素质、个人特长、喜好、交流沟通能力、与人相处能力评估等;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在校期间表现,尽量做到能够全面测评申请人在校期间表现,细化对申请人思想、品质、经历和工作表现等测评指标,如政治立场是否坚定、任何场合中有无不正当言论、对党的认识程度及忠诚度、对身边的同学是不是有积极带动作用、是否有服务他人的意识、是否团结同学、遇到困难时刻是否有奉献精神等。该系统对入党介绍人、申请人的同学以及教师开放,在日常生活中均可为申请人进行评议打分以及记录。笔者认为,如开发大学生党员画像系统,该系统应运用于大学四年,需要专人进行信息维护及完善,做好管理工作。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提出的学生党员发展的原则,发展党员要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禁止突击发展,反对“关门主义”;要强化发展质量,严把发展关口,严格政治审查,确保政治合格;要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防止把学习成绩作为党员发展的唯一条件。如果建立并认真维护该平台,可以说是为党组织选拔优质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构建以用人、育人为重心的“大学生党员培训体系”

《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指出,全面落实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知识技能教育。为此,发展学生党员要加强关于党的基本知识、党性党风党纪、党的优良传统等培训教育,有效提升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红色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党性锻炼,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练就过硬本领。

聚焦发展对象,他们更需要加强党的基本知识、党性党风党纪等教育培训,强化思想入党。除此之外,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理论教育和严格党性锻炼,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奋斗精神、练就过硬本领。笔者建议,可根据要求构建以用人、育人为中心的大学生党员培训体系,设计完备的培训计划和课程、拥有健全的培训制度以及安排专业的培训教师。

首先,课程是培训的灵魂,包括课程设计、课件的制作、讲义编写、课程的审核评估。笔者认为培训内容应以政治理论教育为主但不局限在此方面,可包括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多个方面,如新生适应系列、求职系列、专业学习系列、心理系列、能力提升系列等。其次,培训体系制度是基础,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讲师是载体,即讲师只是培训体系中的一个执行者,扮演的只是去演绎课程的角色。所以,需要为每次课程都要精心挑选合适的讲师:一是该讲师自身的政治素养过硬,对讲师也要有一定的筛选与把关;二是要利用丰富的形式把课讲好,增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作用。党校培训班可成立讲师团作为培训支撑。最后,在每次完成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后及时进行培训评估,以此来达到优化培训质量的目的,真正做到从全方位为党培养优秀人才。

将完备的培训计划融入发展党员过程,形成良好的用人、育人计划,把其作为发展党员的计划表。该课程通过结合学生本身,扩大课程知识体系,把课程形成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在培训教师方面,挑选合适的思政课教师授课,运用专业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执行考核与培训相关制度,该制度是为规范行为而存在,发挥相关规范作用,为大学生党员培训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三)预备党员转正后,构建以留人为目的的“大学生党员考核制度”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员应该履行党员的各项义务,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2014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进行严格考察教育管理。高校党委作为基层的一级党组织,应把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发挥模范先锋作用等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大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机制,督促大学生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留人的问题基本上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即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首先,满足人的最基本需求是用不错的待遇留住人才。其次,情感留人主要是需要人性化管理、平时做到和员工多沟通交流,暖人心田。在生活上关心关怀,工作中支持帮助,用来满足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最后,也就是最高层次的需要,用来进行自我实现的是事业留人,即人尽其才,让人才有发展空间和上升的余地。作为党组织,对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认真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考察、发展和教育工作。

首先,完善大学生党员考核制度。要严格对照《党章》上的党员标准一一对照,设计量化考核评分表,以学期为单位对党员进行考核并达到督促的目的。《党章》第九条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党章》第九条的规定实际是对不合格党员进行组织处置的规定,包括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党内除名。对考核不达标者,建议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其次,建立相应的评奖评优机制与学生党员工作表现挂钩,以此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工作热情,使大学生党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党组织要时刻关心大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状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体现“家”的温暖。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为党选拔和留住优秀的青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优秀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后备军,选拔他们进入党员队伍至关重要,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留人学生党员入党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引才难留人难 西部高校如何突围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点把点的他留人
因病施治化解医院“留人难”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县级医院怎样留人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