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模式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

2021-04-04季力

现代农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单粒墒情除草

季力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北票122100)

我国是玉米种植大国,玉米获得高产是实现玉米增收的主要措施,高产栽培技术及栽培模式是实现高产稳产的主要保证。北票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对玉米栽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今一些栽培新技术模式实现了高产目标,推广这些技术成为促进北票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现就北票地区几种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如下。

1 玉米增施农肥深松单粒精播密植绿色模式

1.1 选用良种

选择熟期适宜、高产稳产、耐密抗倒、抗病抗逆,特别是高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玉米螟,后期脱水快、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优良玉米品种(联达522、联达F085、东单1331);种子发芽率≥95%、活力高、顶土能力强、发苗快。

1.2 施肥管理

秋收后入冬前利用210马力拖拉机进行耙茬深松的同时亩施农肥3000 kg以上,播种时施用底肥二铵15 kg、硫酸钾15 kg、尿素15 kg。

1.3 合理密植

待土壤温度稳定通过7℃时开始播种,一般年份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利用精量播种机进行单粒精播,播种深度5 cm左右;留苗密度每亩4000株左右,耐密性好的品种可适当增加密度。

1.4 化学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墒情适宜时用40%乙阿合剂或48%丁草胺·莠去津、50%乙草胺等除草剂,对水后进行封闭除草。也可在玉米出苗后用48%丁草胺·莠去津或4%烟嘧磺隆等除草剂对水后进行苗后除草。

1.5 提墒增温

玉米3~4叶期利用25马力以上拖拉机进行中耕,中耕深度20 cm以上,达到提墒、增温、蓄水,促进土壤养分释放的目的,为玉米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1.6 适时追肥

拔节至小喇叭口期(7~9叶),玉米根部5~10 cm处进行侧深施追肥,侧施深度10 cm左右,亩施尿素15 kg。

1.7 病虫害防治

种子全部采用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和丝黑穗病,利用赤眼蜂或Bt颗粒剂或无人机药物防治玉米螟。

1.8 机械收获

在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25%以下时,利用4行玉米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玉米籽粒。若玉米已达完熟期,但籽粒水分难以降至25%以下时,用摘穗型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果穗。

1.9 灭茬整地

用80马力以上拖拉机进行灭茬起垄秋整地,并在起垄的同时施入农家肥2000 kg以上。

成本效益:以平均亩产800 kg、价格1.8元/kg计算,每亩目标产量收益1440元;亩均成本投入790元;亩均纯收益650元。

2 玉米单粒精播密植保护性耕作节本绿色模式

2.1 选用良种

选择熟期适宜、高产稳产、耐密抗倒、抗病抗逆,特别是高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玉米螟,后期脱水快、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优良玉米品种(联达522、联达F085、东单1331);种子发芽率≥95%、活力高、顶土能力强、发苗快。

2.2 合理密植

待土壤温度稳定通过7℃时开始播种,一般年份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利用免耕播种机进行单粒精播,播种深度5 cm左右;留苗密度每亩4000株左右,耐密性好的品种可适当增加密度。

2.3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

前茬作物留茬收获后秸秆还田要覆盖均匀,覆盖率不低于30%,玉米留茬覆盖处理的茬高应不低于20 cm。免耕播种机原垄迎茬直播,苗带宽度(开沟宽度)仅为2 cm左右,没有开闭垄,有效保持土壤墒情和生态环境。要求作业无堵塞,播种质量好,亩用籽粒量1.5~2.5 kg,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墒情好时可偏浅,墒情差时可偏深。施肥深度一般为5~8 cm(种肥分离),即在种子下方或侧方4~5 cm,亩用长效缓释肥30 kg或二铵15 kg、硫酸钾15 kg、尿素15 kg。

2.4 适时播种

待土壤温度稳定通过7℃时开始播种,一般年份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2.5 化学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墒情适宜时用40%乙阿合剂或48%丁草胺·莠去津、50%乙草胺等除草剂,对水后进行封闭除草。也可在玉米出苗后用48%丁草胺·莠去津或4%烟嘧磺隆等除草剂对水后进行苗后除草。

2.6 适时追肥

拔节至小喇叭口期(7~9叶),在玉米根部5~10 cm处进行侧深施追肥,侧施深度10 cm左右,亩施尿素15 kg。

2.7 病虫害防治

种子全部采用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和丝黑穗病,利用赤眼蜂或Bt颗粒剂或糖醋溶液防治玉米螟。

2.8 机械收获

可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后秸秆还田,或割晒机高留茬收获后进行秸秆粉碎还田,达到保护土壤、减少风蚀和有效水分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达到保墒养地的作用。

成本效益:以平均亩产750 kg、价格1.8元/kg计算,每亩目标产量收益1350元;亩均成本投入700元;亩均纯收益650元。

3 玉米大垄双行膜下滴灌节本绿色模式

3.1 选用品种

选用高产、抗病、耐密、抗倒伏的优良品种(联达522、联达F085、东单1331)。所选种子应色泽光亮,具有本品种固有颜色,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损,要求种子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95%。

3.2 翻耕整地

耕作深度30 cm左右,耕后及时耙压保墒。

3.3 机械化单粒播种、铺管和施肥(覆膜)

用播种施肥铺设节水滴灌带覆膜一体机进行单粒精播,播深4~6 cm,播种密度每亩4000株左右,播种时一次侧深施入长效缓释肥20 kg或二铵15 kg、硫酸钾15 kg、尿素15 kg。

3.4 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

采用干播湿出,播后滴灌上水,玉米全生育期滴灌8~10次每次灌水量20~30 m,亩灌水定额200~300 m3。全生育期需氮肥(N)20~25 kg,按照苗肥10%、拔节肥20%~30%、大喇叭口期攻穗肥40%~45%、吐丝期攻粒肥20%~30%比例,结合灌水,实行水肥一体化施用。

3.5 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采用40%乙阿合剂或48%丁草胺·莠去津、50%乙草胺等除草剂苗前封闭除草,全生育期采用无人机药物防治病虫害。

3.6 机械收获

收获后抽出滴灌带,应用残膜回收机清理地表残留地膜后秸秆粉碎翻埋还田。

成本效益:以平均亩产850 kg、价格1.8元/kg计算,每亩目标产量收益1530元;亩均成本投入800元;亩均纯收益730元。

4 玉米比空种植单粒精播密植高效绿色模式

4.1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病性强,生育期在128~130 d以内的高产稳产、耐密的优质玉米品种(联达522、联达F085、东单1331)统一播种。种子质量要求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含水量不高于14%。玉米比空种植模式栽培技术即玉米“双行紧靠”栽培,种植二垄空一垄,三垄为一组,将其三垄应栽的株数集中在两垄上,再增加10%~15%的密度,全市目前玉米生产行距多数在45~50 cm左右,把株距调整到20~21 cm,亩保苗4000株左右。施肥也是将其三垄的肥施入两垄中.而且空垄也可以种植矮棵作物,增加效益。

4.2 尽早采用大型农机具(904、1004、1304等)旋耕、灭茬、深松、施肥、起垄、镇压一次作业完成,达待播状态,以耕深20 cm以上,垄距50 cm,做到垄向直、无漏耕、无坷垃。

4.3 测土配方施肥。根据测土数据和专家推荐施肥量科学施肥,缺啥补啥,做到两个“三结合”即农肥、化肥、微肥三结合;底肥、种肥、追肥三结合,空垄不施肥,不播种,推荐底肥施肥量为二铵15 kg、硫酸钾15 kg、尿素15 kg。

4.4 田间管理。定苗后至拔节期要及时打杈去分蘖,去除田间杂草。适时追肥,拔节至小喇叭口期(7~9叶),在玉米根部5~10 cm处进行侧深施追肥,侧施深度10 cm左右,亩施尿素15 kg。

4.5 病虫害防治。种子全部采用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和丝黑穗病,利用赤眼蜂或Bt颗粒剂或糖醋溶液、无人机统一防治玉米螟。

4.6 机械收获。可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后秸秆还田,或割晒机高留茬收获后进行秸秆粉碎还田,达到保护土壤、减少风蚀和有效水分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达到保墒养地的作用。玉米“二比空”种植模式目的就是利用空垄的边际效应增加田间通风透光量,改善玉米生长环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成本效益:以平均亩产850 kg、价格1.8元/kg计算,每亩目标产量收益1530元;亩均成本投入720元;亩均纯收益810元。

猜你喜欢

单粒墒情除草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除草记
家蚕种质资源单粒缫丝成绩评价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玉米单粒播种子质量标准实施我国精量化播种步入规范化新时代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家蚕单粒缫丝质评价体系初报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开封市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建设研究
额尔古纳市2013年春季土壤墒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