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菜蝽的识别与防治
2021-04-04杨帆望勇王攀周利琳骆海波司升云
杨帆 望勇 王攀 周利琳 骆海波 司升云
菜蝽[Eurydema dominulus(Scopoli)]又名花菜蝽、斑菜蝽、姬菜蝽、云南菜蝽、河北菜蝽等,属半翅目蝽科,国外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东亚、南亚等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国内除新疆等少数地区外均有分布,其中以华北、华中及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严重,是萝卜、甘蓝、花椰菜、大白菜、小白菜、茎用芥菜、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和作物上主要的刺吸式害虫,也常见在豇豆、菜豆、马铃薯等豆科或茄科蔬菜上栖息或取食。
1 田间识别
1.1 为害特点
以若虫和成虫在植株上刺吸汁液,尤其偏好心叶、嫩芽、嫩茎、花蕾和幼果等幼嫩部位,被害处留下黄白色斑点。前期受害植株萎蔫直至枯死,结实期受害结荚率降低或籽粒干秕。
1.2 形态特征
①卵 鼓形,高0.8~1.0 mm、直径0.6~0.7 mm,初产卵乳白色,渐变为灰白色有黑色纹。卵顶端中央呈微隆的黑褐色宽环纹,侧面近两端处有黑褐色环带,间杂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
②若虫 1龄若虫近圆形,头、触角及胸部背面、足黑色;腹部橙黄色,各节背面边缘有黑色锲形斑,第4~7节中间有4块黑色横斑;2龄若虫椭圆形,其他同1龄;3龄若虫前胸背板并列黑色三角斑2个,翅芽及小盾片向上突起;4龄若虫小盾片两侧各呈现橙黄色卵形区域,整个胸部区域呈黑色面具状,小盾片和翅芽伸长,腹部第4~6节背面黑斑上的臭腺孔显著;5龄若虫翅芽伸达腹部第4节。
③成虫 体近椭圆形,长6~9 mm、宽3~5 mm,橙黄至橘红色。头部六边形,黑色,前缘与侧缘呈橙红色、橙黄色或黄色。足与触角均为黑色。前胸背板有黑斑6块,呈前2后4排列;中胸小盾片长三角形,基部中央有1个较大的钝三角形黑斑,近端部两侧各有1个小黑斑,底部整体呈鲜艳的“丫”字形;翅革片颜色同体色,内侧呈斜“B”字形黑色斑,前缘有2个黑点;爪片黑色,具白边。
1.3 生活习性
菜蝽在我国华北地区每年发生2代左右,以成虫在土缝、残枝落叶中,或温暖背风地越冬。保护地内,2月下旬3月上旬即恢复活动,露地3月下旬出蛰,4月下旬交配产卵,5~9月为菜蝽若、成虫为害盛期,田间可世代重叠。
成虫趋绿、趋嫩,多栖息停留于植株顶端叶片正面。成虫喜光,中午活跃,早晚不太爱活动,一般于有露水时在植株上交尾。有假死性,当受到惊扰时易坠落,也可飞离。成虫可多次交尾,多次产卵。雌虫多于夜间将卵产于叶背面,每雌虫产卵100~300粒,呈单层双行排列。高龄若虫耐饥力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2 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与翻耕田地,降低下茬作物害虫的发生基数。
2.2 物理防治
成虫发生高峰期,用水盆振落,或人工摘除卵块,以减少虫源。
2.3 化学防治
田间为害严重时需及时防治,可结合其他害虫(如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或菜蚜等)进行有效兼防。选择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00倍液,于低龄若虫未分散前进行喷雾处理。
(本文配有彩图,详见彩色插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