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医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21-04-04殷宁充子
殷宁充子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思政部,湖南长沙 410100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战略高度上诠释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针对突发大型公共事件的防控工作,提出“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1],为培养医学生的劳动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劳动教育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中更是蕴含了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职业素养资源,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2020 年6 月5 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课程。 课程是医学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环节,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有鉴于此,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充分运用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提炼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展医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更好地为新时代健康中国培养医学人才。
1 医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陈宝生[3]提出“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这是党中央对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为新时期深化医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指明了方向。医学是专业技能和人文精神兼顾的学科,医务工作者也是劳动者,医护人员的使命就是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今后将长期奋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沿战线,面临工作时间不规律,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的职业特点。开展医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医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帮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提升医学生的劳动素养;还有利于强化医学生的责任担当, 推动医学院校医德医风的建设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能够充分展示医学生的职业特点,实现医学生的技术劳动价值,促进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国家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2 课程思政视角下医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医学院校中,对医学生的劳动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个单一的渠道来实现。大多数没有形成专业课和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没有灵活运用实验实训实践教学,构筑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2.1 思政课程孤掌难鸣
医学院校的思政课程一般是《概论》《思修》《形式与政策》三门为主,在公共课程中的总体占比不高,导致对医学生劳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覆盖面较狭窄。一方面,医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长期接受思政课的理论学习,原本就对医学院开设的思政课程有抵触心理, 甚至偏科严重,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不重视思政课程的学习,削弱了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力量。 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的授课以传统的理论课件讲述为主,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不多,与学生的互动不足。且思政课教师受自身专业的局限性,在教学中对医学相关的领域涉及较少,并缺乏与专业教师的有效沟通,导致学生思政课程参与度和获得感不足,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4]。
2.2 专业课程单兵作战
专业课程作为医学生的核心课程,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专业课教学以医学专业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为主,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到位,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情,与己无关的层面上,认为思政教育是锦上添花,专业教学才是主责主业。在专业课教学中没有主动寻找与劳动教育契合的切入点,教学各环节仍旧以专业知识的掌握为主, 缺乏整体的设计和规划,因此在专业课中开展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专业课教师单兵作战,课程思政流于形式。
2.3 实验实训收效甚微
按照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实验实训课程也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医学院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通常都开设了专门的实验实训课,培养和规范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之以校企合作形式的医院见习实训,且在理论学习结束后进行10 个月以上的临床实习。 实验实训教学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医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的重要平台。 但劳动教育内容尚未纳入实验实训的课程体系中,没有融入实验实训教学考评中。医学生以单纯完成实验训练项目任务为主,医院见习更是走马观花,没有发挥实验实训的优势,即有针对性对医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5]。
3 课程思政视角下医学生劳动教育的探索
3.1 坚持思政课的育人使命
医学院的思政理论课程在医学生劳动教育培养过程中始终无法替代。在思政课的教学中更要把稳教学方向,扩大显性功能,做好主战场。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主题升华,完成劳动价值观塑造,推动医学生成为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劳动实践者。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的核心。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医学生的劳动态度,影响医学生劳动的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培养医学生成为“为人民群众劳动、为党和国家奉献的劳动者”。通过思政课程,不仅帮助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形成正确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价值取向,更使得医学生养成踏实、勤奋、严谨的劳动品质,在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同时,也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让医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成长、成才[6]。
3.1.1 升华课程内容,彰显劳动价值 在医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政策和方法,还要把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并且结合医学生的职业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绝非片面地搞卫生、做家务,更包含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志愿服务等。在思政课教学中,应该在课程设置中系统规划劳动教育内容,帮助医学生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医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注定其付出的劳动具有一定的技能性和技术性,医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打破劳动必须要是体力劳动的定位,可以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各个环节中充实劳动育人的理念,通过概念解读、角色定位,引导学生将劳动价值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和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结合起来,培养医学生公共服务精神。
3.1.2 多维度教学方法,提升劳动获得感 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师主导课堂的方式,引入“微课堂”、慕课、“劳动主题展示”等多维度的教学形式,把课堂适当地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碰撞性的思维,多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问题。 在课程主题展示上,让学生以5~6 人自由组队,选取劳动相关的话题,老师把关把后,团队合作以视频、戏剧、表演、展览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展示集体劳动的成果。 紧扣劳动育人,结合当前社会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展开研讨,将真实的社会现实情境带入学生头脑,拓宽学生劳动实践的视野和范围。 生活化思政课上所讲授的枯燥理论,让劳动教育靠近学生,靠近生活,接轨世界,实现真学真用,提升医学生的劳动获得感,培养医学生的劳动品德和担当精神。
3.1.3 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师资建设 思政课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课程,担负劳动教育的重要责任。 思政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劳动育人的现实价值,也直接影响到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实际上,部分思政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也存在偏差,没有真正领会,教学中难免生搬硬套,填鸭灌输。故而打造思政教师的劳动思维,提升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是劳动教育成功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通过系统化的专门培训,帮助教师深刻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掌握劳动教育的实践规律,激发教师自身对劳动教育的认同,也能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劳动教育队伍,提升课堂的感染力,解除医学生的困惑,让学生感悟深刻,知行合一[7]。
3.2 深化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专业课程在固化的概念中主要是医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基本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因此深化专业课程的育人能力,要在课程建设中充分激发专任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中,让医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新时期劳动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3.2.1 明确目标理念 通过专业课程培养医学生的劳动教育,关键是在知识传递中,发挥育人的力量,做好劳动品德的培养。专业课程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不可打破,这需要在专业课的教学上,遵循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综合设计医学生的劳动教育。 一是明确专业课教学的思政目标: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也是与学生交流思想,从而端正医学生的劳动态度。二是把握专业课程中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结合专业课的医学特点分析其医学生劳动价值和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将专业知识与劳动品德融通结合,帮助医学生掌握知识本领,深华劳动情感,为今后迈向工作岗位培养专业过硬,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生命守护者[8]。
3.2.2 寻找契合内容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应当寻找恰当的内容契合点,过于生硬,无法达到育人目标。一是可以从劳动教育的历史背景中切入。劳动教育在我国有一定的根基,劳动的由来和产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脉络与社会史息息相关。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和不断的奋斗才能实现医学生的职业梦想,筑就救死扶伤的“中国梦”。而劳动是梦想变为现实的关键桥梁。青年时期更是辛勤奋斗的绝佳时机,劳动教育是“五育”教育中的一部分,是医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帮助医学生从劳动的起源、意义发展中更加深刻领悟本专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的社会价值。 在专业知识与社会使命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激发医学通过培养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国家的时代进步紧密结合。构筑为国奋斗的理想信念,发奋学习投身于人类健康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二是可以从医学名人及公共卫生事件中切入。可以选择在医疗卫生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名人代表开展劳动教育,结合医学生职业特点,剖析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价值观。 运用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医护人员的劳动成果以及志愿者们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劳动价值,激励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知识,尊重劳动,从而不断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成为甘于奉献、敢于拼搏的医护工作者[9-10]。
3.3 积极推进医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课程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精神层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劳动实践的体验。理论课程再生动和丰富也远不及劳动实践让学生感触深刻,只有通过亲身体验,用脑用力出汗来加深医学生的劳动体会和对劳动奋斗的深度思考,才能达到劳动教育的效果和目的。医学院的实践课程正是打通劳动理论和劳动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医学生劳动技能的关键环节。 积极推进医学生的实践课程,一是要将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融入到实训实践课程中,在实训课程中以严谨和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开展训练,实训前后都要保持实训室6S 规范整洁的教学环境。结合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模拟仿真实训,在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上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二是丰富实训实践资源,提高劳动能力。 医学生的实训实践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也是在社会中。医学院要积极利用校企合作和社会资源,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将第一课程和第二课程充分结合。 例如在低年级以参观性和志愿服务为主。 通过参观医院、卫生院、养老院等医疗环境,了解医护行业的劳动特点和工作环境,通过志愿服务培养医学生的劳动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可以通过跟班观摩和参与医疗操作与患者直接接触, 在临床实践中,磨练专业技能,在患者服务中,提升劳动本领,获得劳动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在实践实训的劳动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和力量,展现生活的乐趣,让医学生真正明白劳动的价值,享受劳动的乐趣。
4 结语
医学生的劳动教育,要紧跟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根据思政课、专业课、实训课的特点和育人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目标具体要求。 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无上光荣的劳动观念,秉承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弘扬医者仁心的劳动精神,培养医学上的公共服务意识,激励医学上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当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