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招标采购对学科建设的影响
2021-04-04高思源张虹
高思源,张虹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采购部,河南洛阳 471002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工程,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1],在整个学科建设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科带头人,同样也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而招标采购作为医院运营管理机制的核心组成,在服务学科建设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2]。目前招标采购是大型公立医院的耗材、药品、设备、外包服务等采购的主要方式[3],在物力资源方面对学科发展进程起到支持促进作用,也是医院学科建设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在学科建设整个过程中资源建设、调配需要招标采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招标采购工作的整体水准高低对于学科建设发展的进度、效率、结果都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招标采购(招采)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合理运行不仅仅影响着医院学科建设的整体管理,对整个学科管理体系也有促进作用。 现报道如下。
1 目前公立医院招标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招标跨度时间长,严重制约学科建设进度
1.1.1 院内招采项目申请过程繁琐 大型公立医院每年通过招标采购办理的项目中,学科建设所涉及的主要是临床、实验等设备类别,资金占比较大。而大部分公立医院现运行的管理模式招采项目都要通过一系列的审批手续才能进入流程办理。 从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开始,这其中涉及到临床或者科研、主管、审批、监管等多个部门和分管领导[4],然后在院领导级别办公会或班子成员参加的党委会讨论后得到批复才能开始立项。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年度预算管理体系并没有执行到位,即使是在年度预算内的购买项目,仍然要重新走流程,如有急需投入到学科建设使用的设备或器材往往在短时间内无法实施采购行为,导致了学科进程滞后甚至影响了某个课题、某个项目完成的时限。
1.1.2 大型项目完成周期长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求,各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陆续建立和完善,省(市)直公立医院在一定金额以上的项目必须要进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招标。由于学科建设购买的临床、影像、功能检查还有科研设备,一般都是金额较大的设备,所有单位都需要集中到交易中心排队进场,导致等待进场时间、项目注册后审核时间、审核完成后一系列的招标过程往往要持续1~2 个月,如果出现不能正常开标或者流标,整体时间会更长。项目如果能够顺利开标并且完成,加上后期的装机、验收、培训等,真正应用到学科建设中的设备在招采环节时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1.1.3 跨院区管理项目招采效率低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增强和社会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加大促进了公立医院规模的发展扩大,部分大型公立医院已经形成了多地多址的医疗服务模式,同时医院的经济活动数量也随之增加,相应的招采项目也大大地增多,医院学科建设管理层面同样也需要更坚实的物力资源投入保障,对招标采购也提出了更深入、更细化的管理要求。
但是在实际招采工作管理中,由于招采人员不足,跨城市、跨院区招标前项目申请过程不同步,招标系统无法全面对接, 不同院区主管部门的协作脱钩等各种原因,导致招采效率和医院格局发展进程不匹配,直接影响了学科条件建设的硬件配置和物力调配。
1.2 专家管理与学科建设发展不同步
1.2.1 专家库管理与学科人力资源管理脱离 公立医院内部专家库规范化建立和管理能够提升采购合理性[5]。公立医院招标采购专家库一般由招采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评标专家库的日常工作事宜。专家库应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比如搜集更新专家的信息资料、定期对专家进行评价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医院每年的专家职称晋升、职务变动、科室管理以及院内工作调整等变化和专家库的信息是两个完全相互独立、不同步的板块。 专家库信息更新跟不上专家资质、数量的变化,与学科建设在人力资源方面管理不同步,动态管理形同虚设。 这样很容易导致开标时同一个专家在不同项目被重复抽取的几率增大,不同学科在项目中所设置参数和技术要求不同,那么在专家选择范围很小的情况下,对项目不了解或者不专业可能会造成中标产品为非所需产品,最终影响实际工作的使用研究甚至浪费。
1.2.2 专家选择标准单一 从公立医院招标采购方面来看,专家采购机制直接影响招标结果的效益性[6];从学科建设方面看,学科的科学管理体系是学科发展的保障,其中学科带头人经济管理能力高低也决定着学科建设质量,二者互为影响。
对于选择确定专家来说,一般高年资的临床、药学、医技、护理等学科带头人都是主要的选择对象,从学术、技术能力对招采项目参数的把控、技术性能的实践经验来说大多都是权威代表。但由于临床或科研工作、科室管理等工作占用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在医疗资源市场化和医疗产品更新换代快速发展的当下,他们鲜有多余的时间去了解产品的新技术点,即使被抽中作为招采专家参加招标,也往往从自身经验出发,对于新的物联网、医疗产品互联网+等新技术无法或者理解不透彻,导致在投标产品考量中思维局限,影响到投标结果,与学科所需新产品失之交臂,影响医院技术服务能力提升。
1.3 招标文件编写不规范
招标文件编写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7],是发布招标信息前重中之重的准备工作,招标文件既是投标商编制投标文件和参加投标的依据,又是评标的重要依据[8]。 尤其是公立医院招采项目大部分都是涉及各学科技术配备,不管是院内公开招标还是委托代理公司,招标文件中最核心的参数设置部分都需要招采部门和使用部门、主管部门进行紧密地协同配合,会同各方智慧和专业能力形成。
但在实际招标采购活动中,招采部门对参数拟定环节和招标文件编写管理不够规范、质量把控不够专业。 院内招标项目由于数量多,参数一般参照以往类似项目进行简单的修改确定后便由招采工作人员形成最终的招标文件,因此会出现表述不精准、不合理、不全面的情况。对于需在省公共资源中心进行交易的大型项目,即使立项前对参数条款进行反复的集中讨论,对于重点或者核心条款也会出现加标过多或者过少,在实际开标现场使专家评委评标难度加大,最终导致所招产品非所需,甚至在报名阶段符合参数要求的商家达不到招标采购法规定而重新发布公告,延长了学科条件配备时限,甚至导致学科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2 赋予招标采购新内涵以促进学科建设新发展
随着医疗改革开展和不断深入,对医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自身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是当今公立医院能在当下医疗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其中引进采购配备先进的、现代化的设备是条件建设的重要保障。
医学学科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功能单位,作为服务医学学科发展的医院招标采购工作也需要适时的调整和改革。要实现招标采购工作的创新发展,以促进学科建设新发展,就要尊重两者的内在规律,才能促使二者长远健康发展[9]。
2.1 健全采购制度,保证学科建设顺利进行
医院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秩序、经营管理的先决条件,建章立制也是规范医院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大前提。部分公立医院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采购部门,所有招标采购项目集中进行采购,但全年采购项目数量大、种类多,面对的医院内部部门、外部的投标公司繁杂,应当明确各级物资招标采购的流程、程序和监管内容,使招标采购全过程透明化、标准化[10]。
从医院宏观角度来看,根据国家、省级招标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根据医院自身管理和应用实际制订形成的采购制度,尤其是涉及到多城市、多院区管理的大型医院,发展节奏快,顶层管理设计要实现动态修订,明确不同部门尤其是主管部门在采购工作中需要承担的职责,细化工作内容,提高使用部门和主管部门之间、主管部门和招采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效率,方能在具体采购流程中做到有规可循。
从采购微观角度看,健全采购部门内部管控制度、采购人员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同样也需要动态管理和完善。从接到采购申请批复开始,招标文件的编写条款、招标公告的发布公开性、供应商报名资质审核、开标现场的纪律性都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对于需到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项目制订相应的采购制度或管理办法,确保采购行为规范化、流程化、高效化,才能保证采购高质量,进而降低医院学科建设物资配备成本控制和品质,夯实医院学科发展中物力保障。
2.2 提高采购信息化管理建设,保证学科建设项目落到实处
随着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医疗单位信息系统也成为现代化医院管理必要的支撑条件。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已对医疗信息化建设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此在医院具体招采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就要开展招采信息全覆盖[11],开展精细化管理。
在医院整体信息化框架下,将招标采购工作模块纳入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建立院内招标采购电子化平台[12]。利用平台实现招标采购标准化、电子化、规范化。具体来说,就是将院内所有通过批复的招采项目,以及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医疗机构按照预算编制内项目都纳入招采模块,并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对接。从主管部门申请通过、项目立项、招采信息发布、报名初审、抽取评委、现场开标等采购全流程公开化、透明化,使采购过程全程受控、永久追溯。平台上同时建立供应商管理模块,将供应商(中标商)的资质证件、履约情况、业绩证明、信用查询等记录上传平台永久保存、动态更新,建立科学、优质的供应商供应关系,以保证项目招标结束应用安装售后也优质。 防止一些项目出现招采合格,但售后质次的情况,保证临床科研、学科建设在招采活动的合理进行并顺利完成。
2.3 加大招采相关人员专业化能力建设
招标采购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同时也是一项时刻要保持法律法规意识的工作,采购队伍专业化建设除了提升业务能力外,对招标采购的法律熟知和应用要常态化的学习。
2.3.1 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行为 坚持主动学习《招标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舆情管理方面要保持浏览国家、省级政府招标采购主流网站学习习惯,还要不断学习行业前沿相关的内容、医疗相关管理知识等。 将学习作为一项部门日常管理考量,建立学习管理、培训制度并记录入档。可以根据招采工作内容将法律法规、地方政策、医院管理规章制度整体划分为不同板块和学习量在固定时间要求工作人员自行或者集体学习,并形成学后感或者报告;根据招标采购工作流程针对每一步骤的制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学习专业招标机构项目设计管理细节,和自身工作还有具体项目结合思考、及时总结、提炼精华,有利于保持采购人员的工作状态,提升采购管理的质效和对内对外的专业素养。
2.3.2 加强院内招采相关部门、评委专家学习交流 招采工作不完全是独立的,需要多个部门、临床行政管理人员的配合,医院及科室不定期组织招标采购工作人员进行采购案例的学习培训与经验交流[13],开展内控经济的预算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作为技术评委的临床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常态化培训交流是促进招采工作高效、优质的有利办法。
一方面,作为服务于学科建设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法律法规、政策指导性培训,这是落实源头培养的重要举措。定期将这些部门工作人员和采购人员集中进行新政策、国家新思想的学习,对预算、财务、监督部门人员除了法律法规培训外[14],对于在招采项目中扮演的角色、需要承担和发挥的职能作用进行深度剖析和固定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专业水平,更能提高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思路,在招采环节需要多方协作中,精准针对学科建设真正的需求。
另一方面,对于临床专家、学科带头人等要根据不同学科专门进行跟踪学习,针对招标文件中涉及到的参数、性能等根据技术专家根据设计的专业细节开展专题学习,到临床和科研一线去,主动进行详细的询问学习,并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加以应用,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将学习交流作为内化成长的必须条件。这样在实际招采工作中,对于采购人员的市场分析能力、专业水平都能得到有效提升[15]。 进而在学科建设配备工作过程中,精准实施运用,达到招采项目结果真正符合临床科研需求,降低成本,为医院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做好物力保障。
3 结语
医院学科建设是医院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还是科研教学的水平的进步,从物力方面看都需要现代化设备的精准配备,这样就对医院经济管理运营中的招标采购工作的规范化、精准化、创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招采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学科建设的质量。 因此,招标采购工作质效提升和改进对于学科建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影响,也是未来医院现代化管理进程中需要持续深入、加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将医院招标采购工作精细化管理,才能形成医院条件建设的“大基础”,为医疗工作提供准确的硬件支持,才能进一步推动医院整体实力的跨越性发展, 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为实现医院的长远目标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