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处理对大棚黄瓜生长发育与抗病性的影响

2021-04-04刘明忠李章辉郑新娣贾照涛苗奎领冯清军卢帮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节位枯萎病霜霉病

刘明忠李章辉郑新娣贾照涛苗奎领冯清军卢帮林

(1.延津县植保站 河南延津453200;2.延津县马庄区域站 河南延津453200;3.延津县土肥站 河南延津453200;4.延津县丰庄区域站 河南延津453200;5.延津县榆林区域站 河南延津453200)

随着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蔬菜发展的趋向为优质化、多样化、设施化、产业化,因此应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技术,强化质量安全,发展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树立品牌意识,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1]。近年来,各地蔬菜大棚栽培发展迅速,受土地资源限制,连作障碍严重[2]。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多,导致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着设施蔬菜产业的生产安全。

连作障碍是导致黄瓜土传病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最突出的是黄瓜枯萎病[3],引起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光合速率及抗性酶活性降低,植株自身抗病性下降,易造成其他病虫害暴发,降低产量和品质,甚至绝收毁棚[4]。由于塑料大棚相对封闭,棚内温度高、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夜间相对湿度提高85%以上,植株叶片上往往有4~5 h的结露,利于黄瓜霜霉病菌侵染。生产过程中多选用化学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枯萎病,虽然方法简单易行,但往往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5],引起环境污染和土壤板结,破坏菜区的生态环境[6-7]。

以春提早黄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大棚土壤进行物理深翻处理,研究黄瓜生长发育指标、黄瓜霜霉病、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旨在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增强黄瓜抗病性[8-10],为探索连作大棚黄瓜提质增效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延津县僧固乡辛庄农户塑料大棚内进行。试验大棚面积0.13 hm2,大棚生产年限30年。试验田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略偏高,有机质27.43 g/kg,全氮1.78 g/kg,有效磷36.87 mg/kg,速效钾301.11 mg/kg。棚内复种指数高,品种单一。

1.2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黄瓜品种为‘中美三号’,由天津惠农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塑料大棚土壤处理时间为2019年11月15日。在大棚内分层挖定植沟深60 cm,先将表层30 cm土壤取出放在沟旁一侧,再将底层30 cm土壤取出放在沟旁另一侧,然后依次将表层土放置沟底,填入作物秸秆,厚约10 cm,回填底土,同时施有机肥75 000 kg/hm2。没有进行土壤深翻的处理作为对照。设3次重复。

2019年12月25日进行黄瓜温室育苗,2020年2月15日定植,定植密度63 000株/hm2,每两行一架,每架中间留作业道50 cm,其他按常规生产管理。

每次选10株,对黄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每间隔10 d调查1次,3月8日开始,4月8日结束。3月8日调查黄瓜第1次雌花节位,处理与对照分别选10株。对黄瓜霜霉病和枯萎病的调查在4月24日、4月29日、5月5日、5月12日进行,选20片叶测黄瓜霜霉病病情指数,选20株测枯萎病发病率。

黄瓜霜霉病叶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占全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占全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占全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占全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占全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病级数×该级病叶数)/(调查总叶数×最高级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枯萎病发病率(%)=死亡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处理对大棚黄瓜株高的影响

土壤处理对黄瓜株高的影响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3月8日到4月8日之间,经过土壤处理的黄瓜平均株高均高于对照黄瓜。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壤处理对黄瓜株高影响的差异程度,对上述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表3。

表1 土壤处理对大棚黄瓜株高的影响

表2 土壤处理对黄瓜株高影响方差分析

表3 土壤处理对黄瓜株高影响多重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上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土壤处理可以增加大棚黄瓜的株高,在适当条件下,利于大棚黄瓜的生长发育。

2.2 土壤处理对大棚黄瓜茎粗的影响

土壤处理对黄瓜茎粗的影响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在3月8日到4月8日之间,经过土壤处理的黄瓜平均茎粗均高于对照黄瓜。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壤处理对黄瓜茎粗影响的差异程度,对上述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表6。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上,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处理可以增加大棚黄瓜的茎粗,在适当条件下,利于大棚黄瓜的生长发育。

表4 土壤处理对大棚黄瓜茎粗的影响

表5 土壤处理对黄瓜茎粗影响方差分析

表6 土壤处理对黄瓜茎粗影响多重比较

2.3 土壤处理对大棚黄瓜叶片数的影响

土壤处理对黄瓜叶片数的影响结果见表7。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3月8日到4月8日之间,经过土壤处理的黄瓜平均叶片数均多于对照黄瓜。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壤处理对黄瓜叶片数影响的差异程度,对上述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8、表9。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说明土壤处理虽然可以增加大棚黄瓜的叶片数,但效果不明显。

表7 土壤处理对黄瓜叶片数的影响

表8 土壤处理对黄瓜叶片数影响方差分析

表9 土壤处理对黄瓜叶片数影响多重比较

表10 土壤处理对黄瓜第1次雌花节位影响方差分析

表11 土壤处理对黄瓜第1次次雌花节位影响多重比较

2.4 土壤处理对大棚黄瓜第1次雌花节位的影响

对在3月8日调查的经过土壤处理的10株黄瓜和对照的10株黄瓜第1次雌花节位差异程度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0、表11。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上,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处理可以降低大棚黄瓜的第1次雌花节位,在适当条件下,利于大棚黄瓜的早熟和丰产。

2.5 土壤处理对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土壤处理区黄瓜和对照区黄瓜霜霉病病情指数。从表12可以看出,在4月24日到5月12日之间,经过土壤处理的黄瓜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区黄瓜的病情指数。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壤处理对黄瓜霜霉病病情指数影响的差异程度,对上述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3、表14。

表12 土壤处理对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表13 土壤处理对黄瓜霜霉病病情指数影响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上,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处理可以降低黄瓜霜霉病的病情指数,增强黄瓜抗病性。

表14 土壤处理对黄瓜霜霉病病情指数影响多重比较

2.6 土壤处理对大棚黄瓜枯萎病的影响

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土壤处理区黄瓜和对照区黄瓜枯萎病发病率。从表15可以看出,在4月24日到5月12日之间,土壤处理和对照黄瓜枯萎病发病率都有增加,但经过土壤处理的黄瓜枯萎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区黄瓜枯萎病发病率。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壤处理对黄瓜枯萎病发病率影响的差异程度,对上述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6、表17。

表15 土壤处理对大棚黄瓜枯萎病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上,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处理可以降低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对黄瓜枯萎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表16 土壤处理对黄瓜枯萎病发病率影响方差分析

表17 土壤处理对黄瓜枯萎病发病率影响多重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0.05水平下黄瓜株高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土壤处理可以促进大棚黄瓜株高的生长;在0.05水平下黄瓜茎粗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下差异极显著,土壤处理可以促进大棚黄瓜茎粗的生长;在0.05水平下黄瓜叶片数差异不显著,土壤处理可以增加大棚黄瓜叶片数,效果不明显;在0.05水平下黄瓜第1次雌花节位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下差异极显著,土壤处理可以降低大棚黄瓜的第1次雌花节位;在0.05水平下黄瓜霜霉病、黄瓜枯萎病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下差异极显著,土壤处理可以增强大棚黄瓜抗逆抗病性。

3.2 讨论

经过土壤深翻处理,可以疏松土壤,改善耕层理化及生物学性能,增强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根系深层发展,增多根量,使作物能从土壤深处更充分地吸收利用养分和水分;利用土埋和病原菌在自然温度和干燥条件下的暴露,可防治土传病害,提高黄瓜的抗病性。采用土壤处理技术控制病虫害,既可减少和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污染,又能有效地防治某些蔬菜的病虫为害,为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节位枯萎病霜霉病
瓜类枯萎病抗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陆地棉各节位种子油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去除不同节位花序对蚕豆花荚转化率及产量的影响初报
济南地区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流行关键气象因子分析及预测
脱落酸对烟草腋芽生长及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木霉菌T2562及4种化学药剂 防治川西高原莴笋霜霉病试验
留果节位对哈密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