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播量对小麦鲁原502生长动态及产量影响试验

2021-04-04陈为堂葛晓梅李晓英时玉娟惠海滨董加贵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成穗率播量日照市

陈为堂 葛晓梅 李晓英 时玉娟 惠海滨 董加贵

(日照市农业农村局 山东日照276826)

日照市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1]。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具有省种、省肥、增产的效果,对促进小麦持续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目前小麦生产中,仍然有部分农户播种量偏大,每亩播种量达到20.0 kg,个别的农户甚至每亩超过25.0 kg。这种现象在不少地区比较普遍,既浪费了种子,增加了群体密度,使无效分蘖明显增多,又造成小麦减产。这些农户长期的种植习惯一时很难改变。为了进一步研究全市不同生态区小麦适宜播种量,掌握不同播量情况下小麦全程生长动态,为农民提供科学种田的示范样板和有说服力的影像资料,2018年特开展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在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小邵疃村。前茬作物为玉米,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以上水平。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0.95%、速效氮91 mg/kg、有效磷41 mg/kg、速效钾95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小麦品种为鲁原502[2],2011年通过国审(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6)品种,该品种2012年在日照市开始试验示范,2014年大面积推广,2018年达到2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0%左右,具有代表性。该品种逐步代替济麦22号[3]在市面上推广,其突出特点是分蘖力强,抗倒伏能力较好,丰产性、适应性好,农户喜欢种植。根据试验地农民种植习惯,将播种量设置为每亩5.0 kg、7.5 kg、10.0 kg、12.5 kg、15.0 kg共5个梯度处理,用15.0 kg/亩作播量处理对照。试验田占地3亩,地块平整、地力均匀一致,所以试验设计定为大区试验,不设重复,试验处理随机排列。每个处理南北长50 m,宽度6 m,面积300 m2,品种小区间隔30 cm。播种机械为山东郓城工力有限公司生产的固定通道式分层施肥播种机,10月8日播种。每亩施三元复合肥(NPK比例为15∶15∶17)50 kg,行距20 cm,每亩施用有机肥3 000 kg。

1.3 气象因素影响分析

试验点全生育期降雨量326.0 mm,比常年平均降雨量285.8 mm多40.2 mm,主要集中在2017年秋冬季,春季偏少。具体情况,一是冬前降雨接近常年略偏少。从2019年10月8日播种,到12月6日开始越冬,累计降雨52.5 mm,略少于常年平均降雨57.0 mm,对小麦分蘖期生长有利。二是越冬期墒情充足,有利于安全越冬。2019年12月6日至2020年2月28日越冬期间降雨91 mm,是常年降雨量32 mm的近3倍,冬季墒情充足适宜,非常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三是春季墒情一般。3~4月降雨43.5 mm,比常年降雨量56.3 mm偏少30%,其中3月份降雨13 mm,比常年降雨量23.0 mm偏少45%,有阶段性轻旱。四是冬前、越冬期气温一直偏高,无冻害发生。

1.4 田间管理情况

冬前管理:11月15日喷施除草剂一次。春季管理:3月15日浇返青水一次,结合浇水每亩撒施尿素12.5 kg。中后期病虫害防治:5月2日采用吡虫啉、戊唑醇和磷酸二氢钾进行“一喷三防”一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情、生育时期与生育期比较

10月8日播种时墒情充足,出苗较好,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各个处理无冻害、倒伏,无明显病虫危害。由表1可以看出,各个处理在相同管理、气候条件下,生育进程接近。出苗期平均8 d左右,接近常年。多数处理田3月28日开始拔节,15 kg/亩处理最晚,到3月30日开始拔节。成熟期在6月10~11日,处理间基本接近。

2.2 处理间群体动态比较分析

冬前全部5个处理从出苗到越冬天数在51 d,分蘖时间充足。由表2可以看出,从翌年返青期开始继续分蘖,到拔节期结束,达到最大亩茎数,处理间单株分蘖差别较大,5.0 kg/亩处理和7.5 kg/亩处理最多,分别达到4.8个和4.5个,15.0 kg/亩的最少,为

表1 生育时期

表2 群体动态

1.7个。最大亩茎数平均89.43万,15.0 kg/亩处理最多,为105.6万,达到旺苗水平。其次是12.5 kg/亩处理,为98.3万,接近旺苗水平。7.5 kg/亩和10.0 kg/亩处理分别为82.8万和868万,达到一类苗水平。单株次生根较多的是7.5 kg/亩处理,达到10.5条,15.0 kg/亩处理最少,为5.2条,其他3个处理在8条左右。

2.3 主要经济性状比较分析

2.3.1 株高5个处理平均株高75.5 cm,15.0 kg/亩处理最高,为77.2 cm,其次是7.5 kg/亩处理,为76.4 cm,10.0 kg/亩处理最矮,是73.9 cm。最高与最矮差别3.3 cm,差别不明显。

2.3.2 亩穗数 平均亩穗数38.3万穗,7.5 kg/亩处理最高,为40.9万穗,最少的为5 kg/亩处理,为37.1万穗。

2.3.3 穗粒数 平均穗粒数32粒,5.0 kg/亩处理最高,为33.2粒,其次是7.5 kg/亩处理,为32.6粒,最少的是12.5 kg/亩处理,为30.9粒。

2.3.4 千粒重 平均千粒重39.85 g,5.0 kg/亩处理最高,为41.1 g,其次是7.5 kg/亩处理,为40.6 g,最低的是12.5 kg/亩处理,为38.5 g。

2.3.5 分蘖成穗率 分蘖成穗率平均53.8%,只有5.0 kg/亩和7.5 kg/亩2个处理超过平均数,其他3个处理不超过50%。

2.4 产量分析

试验田于6月10~11日分批实收实打,称鲜重、除杂质、测水分,按照产量(kg/亩)=籽粒鲜重(kg/亩)×[1-杂质含量(%)]×[1-样本含水率(%)]/(1-13%)计算。结果如下:第1位,7.5 kg/亩处理,为476.5 kg亩,与其他4个处理差异显著,比对照15.0 kg/亩处理增产25.6%;第2位,5 kg/亩处理,为421.6 kg/亩,与10.0 kg/亩和12.5 kg/亩处理差异不显著,与15 kg/亩处理差异显著,比对照15.0 kg/亩处理增产11.1%;10.0 kg/亩和15.0 kg/亩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5.2%和4.8%,但差异不显著。

表3 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小麦适宜播量因品种、播期、地力水平等条件而异。近几年日照市部分地块播量依然偏高,造成年前旺长、虚耗养分、不抗冻,影响产量。小麦属于禾本科作物,具有较强的分蘖调节能力,分蘖成穗数多少和分蘖成穗率高低,可作为小麦生长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4]。受“有钱买种,无钱买苗”传统习俗影响,导致小麦播种量偏高。本试验产量最高的处理为播种量7.5 kg/亩处理,为最高播种量的一半,产量却增加了25.6%,同时节约了用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一般情况下,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和播期靠前的麦田应适当减少播量;分蘖力弱、成穗率低、晚茬麦和实行保护性耕作的麦田要适当增加播量。根据本试验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日照适期范围内播种的小麦适宜基本苗多穗型品种12万~15万、大穗型品种14万~18万,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产田宜多。稻茬麦、晚茬麦20万~30万。如果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每晚播2 d,每亩增加基本苗1万~2万[5]。

猜你喜欢

成穗率播量日照市
小农户模式下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量对小麦品种天麦119 适应性的影响
播期和播量对春小麦银春10号产量的影响
古村街景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村居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