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模式下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2022-02-21魏素君奚俊杰
魏素君 奚俊杰
(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宁国 242300)
在诸多栽培环节中,播期和播量是影响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小麦在适宜播期内播种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有利于培育壮苗;与适宜播期相应的适宜播量可以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有利于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协调发展[1]。
播期是影响小麦群体动态的因素之一,播种较晚虽然不会明显减少总茎数,但会减小冬前分蘖比例,增加春生分蘖比例,进而对形成产量不利[1]。田文仲等[2]、衣政伟等[3]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明显的影响。
本研究基于农户跟踪调查数据,旨在研究华北小农户模式下小麦的适宜播期和播量,以期为促进当地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调查区域位于河北省曲周县,调查区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类型为褐土、质地为壤土。
1.2 调查范围
对示范区59个农户跟踪调查,共计获得35个农户的有效数据,对这些数据按播期(D)与相应的播量(A)分类,有4个播期、3个播量,共有8个组合处理,分别为 10月 9日播种、播量 187.5 kg/hm2(D1A1),10 月 10 日播种、播量 225kg/hm2(D2A2),10 月 10 日播种、播量 262.5 kg/hm2(D2A3),10 月 11 日播种、播量225 kg/hm2(D3A2),10 月 11 日播种、播量 262.5 kg/hm2(D3A3),10 月 12 日播种、 播量 187.5 kg/hm2(D4A1),10 月 12 日播种、播量 225 kg/hm2(D4A2),10 月 12 日播种、播量 262.5 kg/hm2(D4A3)。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分蘖初期,在每个农户选择3个样点,每个样点选定1 m双行,实查基本苗数;分别在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定点实查总茎数;成熟期定点实查成穗数,计算成穗率[4]。
成熟期,在每个跟踪调查农户地块选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选取有代表性的麦穗20穗,实查各麦穗的籽粒总数;每个跟踪调查农户选取3个面积为2 m2的样区,实收测定千粒重和产量。
1.4 数据分析
利用SPSS 17.0和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茎蘖动态的影响
示范区农户冬小麦不同播期和播量跟踪调查的群体密度和成穗率见表1。
可以看出,整个生育期各处理的小麦群体动态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总茎数在生长初期快速增加,起身期达到最大值,拔节后迅速减少。
表1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密度和成穗率的影响
从同一播期来看,在D2播期条件下,成熟期处理D2A2群体密度显著高于处理D2A3,其他时期无显著性差异;在D4播期条件下,成熟期处理D4A1群体密度均低于处理 D4A2、D4A3, 但与处理 D4A2、D4A3间无显著性差异。
从同一播量来看,在A2播量条件下,处理D2A2成穗数显著多于处理D3A2,也多于处理D4A2;在A3播量条件下,处理D4A3在拔节期群体密度显著多于处理D2A3,起身期、拔节期、成熟期随着播期(10月9—12日)的推迟群体密度无显著变化。
在不同播期和播量条件下,各处理成穗率有一定差异,其中处理D2A2成穗率最高(64.46%),处理D1A1成穗率最低(53.13%)。
由此表明,播种较早时应适当控制播量,从基本苗开始调节群体密度,随着播期的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本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间在10月10日时,适宜的播量为225 kg/hm2。
2.2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小麦的产量为7 422.50~8 313.01 kg/hm2,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D2A2产量相对较高,其次是处理D3A3。由此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增加播量可以弥补一部分产量的损失。
表2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同一播期来看,在D2播期条件下,处理D2A2有效穗数显著大于处理D2A3;处理D2A2与处理D2A3的穗粒数、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在D3播期条件下,不同播量处理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在D4播期条件下,不同播量处理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也均无显著性差异。
从同一播量来看,在A1播量条件下,各处理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在A2播量条件下,除处理D2A2的有效穗数显著大于处理D3A2外,其他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A3播量条件下,各处理间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也均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处理D2A2为当地条件下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
3 结论与讨论
适宜的播期和播量可以创建优良群体结构[5-6],从调节基本苗密度出发,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对延缓小麦后期衰老和增加粒重有重要意义[7]。在相同播期条件下不同播量的有效穗数不同,在10月10日播种、播量为225 kg/hm2时,小麦有效穗数最多,产量最高。在10月10日播种时,小麦有效穗数较高,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以保证有效穗数,同时对产量也有补偿效应,这与毛海艳等[8]、刘 超等[9]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分析,在当地小农户粗放管理的模式下,小麦适宜的播期为10月10日、播量为225 kg/hm2。同时,应进一步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以促使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