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氮磷钾对春小麦奇春12136农艺性状的影响

2021-04-04魏海鹏贾永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极差春小麦生育期

魏海鹏 贾永红

(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 奇台831800)

新疆奇台县是小麦种植大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奇台县年均小麦播种面积超过100万亩,春小麦播种面积占40%[1]。为进一步做好春小麦的示范推广工作,更加明确氮、磷、钾对春小麦新品种奇春12136农艺性状的影响,使种植户能够针对性的对春小麦施肥,降低种植户投入成本、增加种植户收益,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通过试验探究氮、磷、钾对新选育春小麦品种奇春12136农艺性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春小麦品种:试验站自育春小麦新品种奇春12136;供试肥料: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点及时间 试验地点为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试验田,于2019年度完成试验。

1.2.2 处理设置 试验共设计5个处理,分别为优化区、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无肥区。优化区施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缺氮区施硫酸钾、过磷酸钙;缺磷区施尿素、硫酸钾;缺钾区施尿素、过磷酸钙;无肥区不施肥。

1.2.3 施肥量 施入尿素30 kg/亩、过磷酸钙15 kg/亩、硫酸钾2 kg/亩。

1.2.4 小区面积 每个小区32 m2,播种量40万粒/亩,3个重复。

1.3 栽培管理

1.3.1 试验地准备 前茬种植荞麦,土质为壤土。基肥为秋翻时亩施小麦专用肥20 kg,全层施肥。3月25日合墒,用拖拉机、旋耕机整地,确保土地平整、松软。

1.3.2 播种期及方法4月1日播种,机器开沟、人工播种。

1.3.3 施肥 利用施肥罐分3次按试验设计施肥量施肥。

1.3.4 中耕除草5月2日为了清除田间野荞麦、灰藜等阔叶类杂草,采用立清(2甲·溴苯腈)喷施;5月14日针对狗尾草用麦歌进行杀除,确保田间无杂草。

1.3.5 灌溉 滴灌,浇水9次,灌水质量好。

1.4 调查记载内容

生育过程中,记录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以及基本苗、收获穗数。成熟后,调查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性状,并按小区收割测产[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优化区生育期最长,全生育期为86 d,无肥区生育期最短,全生育期为79 d,生育期极差为7 d。缺氮区生育期为82 d,缺磷区生育期为84 d,缺钾区生育期为84 d。由此得出不同处理对春小麦新品种奇春12136生育期的影响力表现为无肥区>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优化区。

2.2 不同处理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农艺性状如下。

(1)株高:优化区株高最高,为88 cm,无肥区株高最低,为73 cm,极差为15 cm,其余不同处理株高介于77~87 cm之间。由此得出不同处理对株高的影响力表现为无肥区>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优化区。

(2)穗长:缺钾区穗长最长,为10.3 cm,无肥区穗长最短,为8.3 cm,穗长极差为2 cm,其余不同处理穗长介于8.5~10.2 cm之间。由此得出不同处理对穗长的影响力表现为无肥区>缺氮区>缺钾区>优化区>缺磷区。

(3)穗粒数:缺磷区穗粒数最多,为47.3粒,无肥区穗粒数最少,为38.4粒,极差为8.9粒,其余不同处理穗粒数介于41.6~46.6粒之间。由此得出不同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力表现为无肥区>缺氮区>缺钾区>优化区>缺磷区。

表1 生育期记载

表2 不同处理农艺性状汇总

(4)主穗粒重:优化区主穗粒重最高,为21.6 g,无肥区主穗粒重最低,为14.7 g,极差为6.9 g,其余不同处理主穗粒重介于18.3~21.4 g之间。由此得出不同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力表现为无肥区>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优化区。

(5)结实小穗数:缺钾区结实小穗数最多,为18.8穗,无肥区与缺氮区结实小穗数最少,为16.7穗,极差为2.1穗,其余不同处理结实小穗数介于17.5~18.4穗之间。由此得出不同处理对结实小穗数的影响力表现为无肥区=缺氮区>缺磷区>优化区>缺钾区。

(6)饱满度: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对结实小穗数的影响力表现为无肥区=缺氮区>缺磷区=优化区=缺钾区。

2.3 不同处理抗逆性比较

由于在小麦全生育期内本地区没有发生降温、降水、高温、高湿、刮风等极端天气[3],不同处理均没有发生倒伏,穗层整齐度好,没有发生严重病害,不同处理均只发生较轻的条锈病、叶锈病及白粉病。

2.4 不同处理经济产量比较

2.4.1 千粒重 优化区千粒重最高,为46.8 g,缺磷区主穗粒重最低,为39.5 g,极差为7.3 g,其余不同处理千粒重介于40.3~41.5 g之间,由此得出不同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力表现为缺磷区>缺氮区>无肥区>缺钾区>优化区。

表3 不同处理抗逆性

表4 不同处理经济产量

2.4.2 容重 优化区容重最高,为845 g/L,缺氮区容重最低,为816 g/L,极差为29 g/L,其余不同处理容重介于826~837 g/L之间,由此得出不同处理对容重的影响力表现为缺氮区>无肥区>缺磷区>缺钾区>优化区。

2.4.3 产量 优化区产量最高,为524.7 kg/亩,无肥区产量最低,为369.5 kg/亩,极差为155.2 kg/亩,其余不同处理产量介于386.5~477.4 kg/亩之间,由此得出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力表现为无肥区>缺氮区>缺钾区>缺磷区>优化区。

3 讨论

3.1 不同处理对作物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

缺氮、缺磷、缺钾对春小麦的影响是全面的。包括对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及结实小穗数、千粒重、容重等的影响,最终影响产量,影响经济效益。

春小麦缺氮、缺磷、缺钾对春小麦分蘖的影响表现为分蘖少、分蘖容易死亡,形成不了产量。导致产量降低。

春小麦缺氮、缺磷、缺钾对春小麦抽穗和灌浆的影响表现为抽穗早、抽穗不整齐,灌浆速率慢,籽粒不饱满,容易使春小麦受到气候的影响。不育小穗数增加,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容重降低。

按对春小麦影响力大小表现为缺氮区>缺钾区>缺磷区。

3.2 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优化区524.7 kg/亩、缺氮区386.5 kg/亩、缺磷区477.4 kg/亩、缺钾区473.1 kg/亩、无肥区369.5 kg/亩。缺氮对春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缺磷与缺钾对春小麦产量影响力相同。说明春小麦最终产量的形成对氮素的需求量最大。

3.3 经济效益分析

小麦产量优化区产量较缺氮区产量增加了138.2 kg,增加345.5元(138.2 kg×2.5元/kg)收益;优化区产量较缺磷区产量增加47.3 kg,增加118.2元(47.3 kg×2.5元/kg)收益。

优化区产量较缺磷区产量增加51.6 kg,增加129元(51.6 kg×2.5元/kg)收益。春小麦缺氮、磷、钾对经济效益影响明显。

猜你喜欢

极差春小麦生育期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干旱与氮肥施用对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厘清概念 领悟意义
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落成仪式在黑河举行
绿色农产品春小麦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克什克腾旗旱地优质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作弊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两个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