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现状*
2021-04-03卢梦晓姜建帅
卢梦晓 胡 岳 姜建帅 杨 亮**
1.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市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浙江 宁波 315010
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其发病率在全球位居第六位,死亡率位居第四位;在我国肝癌发病率位居所有癌症的第3位,死亡率位居第2位[1]。HCC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需要通过检测来判断;AFP作为HCC常用血清诊断学指标,因其特异性敏感性均不高[2]而致使HCC整体预后较差。因此,研究HCC早发现早诊断的标志物对提高HCC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微小RNA(miRNA)可在多种癌症中发挥作用,其表达的失调与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转移关系密切。本文就 microRNA 和 lncRNA 在HC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lncRNA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1.1lncRNA的概述 转录后不参与蛋白质编码的RNA称为非编码RNA(ncRNA),并根据其核苷酸的数目,分为短链非编码RNA(sncRNA<200)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200)两种。无生物活性的lncRNA经过生物加工后,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lncRNA[3]。转录加工后的lncRNA可以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观遗传,与miRNA互相发挥作用,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结合蛋白质等机制参与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等过程。
1.2lncRNA与肝癌的关系 首先,lncRNA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影响细胞的增殖致使肿瘤的发生。其次,lncRNA可通过靶向调节相关靶点的表达来影响肝癌的侵袭和转移。最后,lncRNA因其在肝癌患者的血清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的特点作为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标准。除此之外,肝癌组织中lncRNA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及转移密切相关。促癌性lncRNA表达越高,肝癌的TNM分期越高,临床预后越差;抑癌性lncRNA表达越高,肝癌的TNM分期越低,临床预后越好。
2 miRNA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2.1miRNA的概述 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非编码的、长度为18-23nt的小分子RNA[4],以无细胞循环的形式而存在于生物体液中。成熟miRNA主要通过碱基配对识别靶基因,促进靶基因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达到调控基因表达的目的。miRNA在肝癌中可发挥抑癌基因和促癌基因两种作用。
2.2miRNA与肝癌的关系 1.miRNA可通过调控抑癌基因或调控细胞周期来抑制肝癌细胞的异常增殖;2.miRNA可通过靶基因或通过调控EMT影响肝癌的侵袭转移; 3.miRNA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AFP,但与肝癌患者远期预后并无较大关系,因此,如何提高血清miRNA检出率并且提高准确率,需进一步研究。
3 lncRNA和miRNA在肝癌中的相互作用关系
有相同miRNA结合位点的RNA称为内源性竞争性RNA(ceRNA)[4]。miRNA可介导细胞内lncRNA调节mRNA的翻译。因此,lncRNA和miRNA可通过相互作用影响肝癌的发生。具体:①ceRNA 可以通过竞争miRNA 来影响彼此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肝癌发生和转移;②miRNA 可通过调控lncRNA,发挥抑癌作用;③LncRNA可通过调控miRNA,达到调控肝癌细胞生长的目的。
4 展 望
目前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仍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强的肿瘤标志物,lncRNA和miRNA不断被发现在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发现更多显著异常表达的miRNAs和lncRNAs,并探究出其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意义及调控机制。现阶段还面临缺乏高质量的数据库、研究手段较为单一、大部分miRNA和lncRNA之间互相调控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等问题。因此,需建立并不断完善miRNA和lncRNA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分析等丰富研究手段来发现miRNA和 lncRNA 间的相互作用,并阐明两种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索更好的肝癌诊断和治疗策略,造福千千万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