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进展*

2021-04-03琚文娟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7期
关键词:结型针药性疾病

琚文娟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的遗留病变,多由于PID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迁延日久而来,临床缠绵难愈,易引起不孕、异位妊娠、盆腔慢性疼痛及盆腔炎症证的反复发作,严重的影响了广大女性的健康、工作和生活质量[1]。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一定的特色及优势,本文综述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研究状况及进展如下。

1 病因病机研究

此病名在中医古籍中并无记载,据临床特点,可归于“妇人腹痛”、“热入血室”、“癥瘕”等病证中。《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而渐以成癥矣。”近现代的许多医家经过大量的临床总结、流行病学调查及试验研究,最多见的是湿热瘀结型。

金季玲教授[2],认为此病多是因为女性在经期、产后摄生不慎,致外邪趁虚而入,与血相搏结,以致胞脉气血阻滞不通,而致本病。提出湿、热、瘀为本病的主要病因。马永静[3]观察85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临床客观情况,发现其中湿热瘀结型最多。张文艳[4]调查临床15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中,发现湿热瘀结型最多,约50.67%。李伟莉[5]通过聚类分析对3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得到其分型规律,由多到少的分布依次为湿热瘀结证、脾虚湿瘀证、气滞血瘀证及肾虚血瘀证。

2 中医治疗方法

2.1内治法 江孝华[6]运动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中医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多西环素联合头孢西丁治疗)。患者服用中药后中医症状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及血清MCP-1、IGF-1水平治疗组均明显降低。梅欢[7]运用康妇炎胶囊(对照组)对比银甲丸加减(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候及局部体征积分、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李春春[8]运用银翘红酱汤治疗4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继发不孕症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受孕率均高于西药组;治疗后CRP、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及红细胞沉降率指标,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刘伟平[9]运用当归芍药散联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组)诊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对比妇科千金片(对照组),治疗组症状改善和疾病反复发生概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治疗组均更优。

2.2外治法

2.2.1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外治既可避免药物口服引起胃肠道刺激,又可以避免药物经肝首过效应,提高了病灶局部药物浓度,有效的保持持了药效[10]。张伟[11]将16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花红片)及观察组(外用柏薏灌肠液)。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及局部体征改善情况更优。

2.2.2中药外敷 王磊[12]选取124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用抗菌药物)和观察组(中药热敷),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2.2.3针灸治疗 针刺可以调节抗炎细胞因子及抑制致炎细胞因子,从而治疗慢性盆腔炎。针刺可通畅经络,条达气机,使气血流畅;艾灸可升高局部温度,加速盆腔血液循环,二者配合可以促进炎症吸收。

周萍[13]将12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口服清热利湿化瘀汤)、针灸组(针刺三阴交、气海等穴位)及针药组(口服清热利湿化瘀汤同时予针灸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针药组明显优于中药组、针灸组;复发率针药组明显低于中药组及针灸组。褚佳育[14]将20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及针药组,中药组、针刺组及针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4%、91%;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针药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后改善更明显。

2.2.4耳穴贴压法 《灵枢》中记载“十二经通于耳”,耳穴贴压通过刺激耳穴,可激活或抑制大脑网状系统的正常有序化[15]。

石志华[16]收集了102例本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中药方)及治疗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有效率治疗组(94.1%)优于对照组(74.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局部体征积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

2.3名老中医综合治疗 孟安琪教授[17]认为慢性盆腔炎临床以湿热瘀阻型多见,自拟口服中药(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延胡索、川楝子、苍术、黄柏、车前子、薏苡仁、土茯苓、鳖甲、炙甘草)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在非经期,睡前排空二便,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孟安琪教授常用方如下:桃仁、穿山甲、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三棱、莪术、荔枝核、延胡索,如有盆腔炎性包块或附件区囊性肿物等湿热痰瘀阻滞者可加皂角刺、夏枯草散结破瘀。对于因阴道炎反复发作逆行感染而导致慢性盆腔炎患者,症见下腹部坠胀不适,带下量多,色黄,伴外阴阴道痛痒。用外洗药如下:百部、白鲜皮、苦参、蛇床子、紫花地丁、苍术、蒲公英、莪术、黄柏、三棱、甘草。煎煮后熏洗外阴。阴道内瘙痒常给予沙棘子油栓上药。

谢波教授[18]自创慢盆方以清热祛湿、化瘀止痛,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配合自创的毛冬青灌肠方保留灌肠。配合自制双柏散药膏,加热后直接敷于腹部疼痛处,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自创舒康宁洗剂方清解热毒、杀虫止痒。以1∶8比例兑热水熏洗外阴即可。

西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疾病复发率高、远期后遗症发生率偏高。中医药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从整体和局部考虑,标本兼治,降低复发率,且可以搭配多种诊疗模式,缩短治疗时间和疗程。

猜你喜欢

结型针药性疾病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临界点的快速计算方法
及芷冰芍冲剂治疗津亏热结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清湿止痛汤联合奥硝唑、头孢硫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应用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