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中耳胆脂瘤1例
2021-04-03刘曼
刘 曼
河北省眼科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儿,男,12岁。患者于一个半月前因头痛就医查颅脑CT提示鼻窦炎,右侧中耳软织团块,无耳流脓,无听力下降,无耳鸣,无头痛、头晕,考虑为胆脂瘤性中耳炎建议手术治疗。入院后行相关检查,颞骨CT示:右侧颞骨乳突部、岩部软组织团块,累及外耳道,鼓室不除外。查体双侧耳廓无畸形,右侧鼓膜完整,松弛部似有破坏,考虑:右侧中耳先天性胆脂瘤,建议入院手术治疗。
1.2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于2019年2月17日在全麻下行右侧乳突改良根治术+鼓室切开探查术。耳内切口,分离暴露乳突皮、外耳道上壁、后壁。显微镜下行乳突轮廓化、磨低外耳道后壁,开放鼓窦,扩大鼓窦入口、开放上鼓室及前隐窝。术中见乳突为混合型乳突,鼓窦内有胆脂瘤组织,上鼓室及前隐窝有胆脂瘤白皮,分离外耳道皮瓣见鼓膜紧张部完整,松弛部内陷穿孔,探中鼓室粘膜水肿,后鼓室清洁,咽鼓室通常,砧镫连接好。术中见水平半规管无破坏,面神经未经暴露。清理病变后,冲洗术腔,术腔填塞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及碘仿纱条,对位缝合切口,加压包扎。术中诊断符合术前诊断。手术顺利,术毕,标本送病理,手术无手术并发症。
2 结 果
术后确诊为中耳先天性胆脂瘤。病理结果回报为左中耳胆固醇结晶及角化物,符合胆脂瘤,符合入院诊断。术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头孢呋辛钠1.5g静滴日2次抗感染治疗7天,隔日换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 7 天拆线愈合出院。术后1个月复诊,患者诉右耳无不适,查外耳道无狭窄。 术后3个月复诊,外耳道无渗出,无狭窄。术后半年复诊,诉幼儿无不适。
3 讨 论
3.1发病症状及机理 先天性胆脂瘤病例中有80%涉及中耳,从婴儿到成年均可出现[3]。这种疾病不仅发展缓慢,而且没有症状,很难在早期诊断发现。随着病灶的增大,一些症状会显现,包括由于面管和半规管损伤而导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面神经麻痹和眩晕。混合性听力损失也可能发生[3]。
一般认为先天性胆脂瘤同耳的发育密切相关。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紧贴外胚层的第一咽沟向内扩散,最终有助于外耳道的形成[4-5]。间质细胞可能在出生后数年内持续存在,形成间充质组织,这些保留的胚胎间充质组织可能分化为脂肪组织,最终导致中耳胆脂瘤的形成。有完整鼓膜且无耳部手术史的儿童如果发生胆脂瘤,可被视为先天性胆脂瘤。
3.2诊断 先天性胆脂瘤的诊断,一般首先采用耳镜/显微镜检测,该检查可确定到完整鼓膜深处的白色肿块。然而继发性炎症/感染可引起积液,并掩盖此发现。最后直接通过外科手术可视化做出明确的诊断。
3.3治疗 在常见的类型中,病变可在鼓膜的前上象限中看到,这种类型的胆脂瘤不会影响听骨链,并且可以在4岁之前出现。另一种类型是相对罕见的,其中胆脂瘤病变倾向于出现在鼓膜的后上象限,手术常常波及到听骨链,尤其砧镫关节。手术切除这种病灶通常需要去除錘骨和砧骨。这种类型出现在5岁以上的人群中。对于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在本报告中,开放鼓窦,扩大鼓窦入口,开放上鼓室和前隐窝,实现了胆脂瘤的大部分切除。该手术操作并未破坏听骨链,避免了用假体重建听骨链的二次手术的需要。该技术操作简单,易在临床上使用,需要进一步评估其治疗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长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