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2021-04-03王明华
高 琦 王明华 沈 通 安 莉
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发作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而经过积极的救治,虽然可以降低临床死亡率,但仍会遗留各种神经功能障碍[1]。吞咽功能障碍就是其中一项脑卒中后遗症,症状持续存在,会导致患者进食、吞咽困难,难以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还会导致营养不良、肺部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后果。为了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本研究采取吞咽功能障碍以及舌肌训练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的66例病例均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研究时间2019年3月-2020年2月。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3例。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5-78岁,平均(65.5±4.7)岁。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56-76岁,平均(65.2±4.2)岁。分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指导。指导患者将嘴张到最大,并控制下颌向左右两侧移动;将嘴闭紧后,迅速鼓腮,促进面颊部活动,提升面颊肌功能改善;指导患者采用鼻咽部深吸气后再闭气,并慢慢呼气,再进行深吸气-闭气-用力咳嗽训练,以提升呼吸肌功能;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进行空吞咽练习,并在进食后,再通过不同体位的变换,锻炼吞咽能力。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舌肌训练。(1)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舌头向外伸出,舌尖用力向上顶,并以上、右、下、左的运动方式实施旋转训练,尽量保证舌体向不同方向尽量延伸。(2)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伸舌,观察有一侧伸出障碍时,帮助患者向一侧拉伸。并使用舌肌康复器在该侧舌体进行快速反复的刺激。(3)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抗阻力伸舌训练指导。使用压舌板抵住患者一侧舌体,引导患者使用舌体用力推压舌板,以此来提高舌肌强度。
1.3观察指标
1.3.1评估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以藤岛分级法为评估标准,评分0-10分代表从无吞咽障碍到严重吞咽障碍。
1.3.2评估两组患者进食情况 以日进食量及进食种类为评估标准。进食种类评估标准:流食3分,半流食2分及普食1分。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康复训练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2.6±0.3)分和(2.7±0.5)分,组间差异不显著(t=0.985,P=0.328);康复训练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6.1±1.5)分和(4.8±1.7)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294,P=0.002)。
2.2两组患者进食情况对比 康复训练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日进食量分别为(125.1±56.2)ml和(124.8±60.1)ml,组间差异不显著(t=0.021,P=0.983);康复训练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日进食量分别为(860.2±156.7)ml和(459.2±123.4)m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1.549,P=0.000)。康复训练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食种类评分分别为(3.0±1.2)分和(2.9±1.3)分,组间差异不显著(t=0.325,P=0.747);康复训练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食种类评分分别为(3.8±0.8)分和(3.2±1.2)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390,P=0.020)。
3 讨 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临床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发病早期予以积极的纠正,可有效提升患者吞咽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2]。根据研究显示[3],吞咽动作是一种集合感觉及神经支配两种作用的躯体反射活动,在中枢神经调控下,吞咽动作得以顺利完成。而脑卒中发病后对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因此,在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也主要是通过口腔、面颊以及舌体肌肉的锻炼及对中枢神经的刺激作用而实现[4]。
其中,实施的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持之以恒的面颊肌、呼吸肌等肌群的训练,促进肌肉功能恢复,并刺激中枢神经功能改善,以提升吞咽功能[5]。而在此基础上实施的舌肌训练,也是通过对舌体的运动能力、控制能力等进行训练,发挥舌肌重建的作用,提升口腔功能。通过对患者口腔、舌体、面颊部的肌肉刺激,恢复其功能,并刺激中枢神经活动区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6-7]。
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进食量及进食种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吞咽患者的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比较明显,且可提高患者的进食质量。联合训练方法的应用效果好,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