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中医患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思考*
2021-04-03姚冰洋陈清江
姚冰洋,付 航,陈清江
(1 新乡医学院人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8767956@qq.com; 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3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2018年3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宪法,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1]。根据这一概念,延伸出“医患命运共同体”,强调医生和患者二者命运相连,医患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道相遇”[2]。在疫情面前,虽然医患双方都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压力及心理挑战,但却呈现出一种相互依存、共同抗争的“共同体”关系,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理想中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的状态。因此,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这需要我们从文化熏陶、人文关怀、制度设计、榜样激励、强化意识、突出公益、医患互信、社会联动、尊重理解等方面付诸行动。
1 疫情中医患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意义
1.1 有效确保医疗秩序的稳步运行
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目前紧张的医患矛盾,更是为了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就医环境,达到医患和谐共处的局面[3]。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阶段,医护人员成为疫情的中心角色,面对共同的抗争目标,医患关系呈现出“守护健康的共同体”的特征[4],医患双方在互相配合和理解中确保医疗秩序有序运行。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感染率高、传播性强的特征,在疫情初期物资、人力资源都无法得到及时供应的情况下,国家组织调配33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5],这批“逆行者”面对着未知的困难迎难而上,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签下请愿书。在这种突发状况下,只有医患双方团结一心、彼此理解、互相体谅,才能确保全国上下有效部署防控工作,保障医疗秩序的有序运行。
1.2 深度改善医患之间的协同关系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搭建医患双方的交流对话平台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具有突发性,导致疫情初期各地医疗资源出现暂时性缺失;另一方面在于病毒本身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医生在没有准确掌握病毒传染源等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很难做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医患双方的共同协作和积极沟通,有利于搭建医患双方交流的对话平台,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策略。在整个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因为医患双方的共同合作与相互理解,医护人员才能专注地开展诊疗工作,患者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医患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促进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
1.3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健康中国建设坚持围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融入现代医疗的价值理念与核心宗旨中,推动医疗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将服务价值作为医患关系的价值旨归。在此次疫情抗击过程中,医护工作者彰显了医者仁心的服务价值,不仅体现在对患者的诊治,更表现在对患者心理层面的人文关怀。由此可见,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破了以往医疗关系中医患的主客关系结构,通过双方良性的互动关系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存在形式超越了传统医疗结构中的“医与被医”的关系边际,在回归“以人为本”的宗旨中找寻医患伦理关系中的价值理念归属,以确保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2 疫情中的医患命运共同体存在的问题
2.1 医患命运共同体物质层面的问题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在物质资源上的紧张主要表现在时间要求紧迫、各种资源短缺、应对经验不足等方面。从政策应对上,国家倾全国之力共同抗击疫情,使得防控工作力度跟上了疫情发展,但相应的人力、物力的准备和调动需要一定的协调时间,属于客观上的困难,虽然尽力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滞缓情况。在人员物资供应方面,国家在一般时期普遍是会储存标准的应急物资,人员上也有相应的应急机制。但针对具体的疫情是需要与其对应的设备设施才能达到有效的工作目的,平时的储备大多只能作为应急需求,在疫情快速发展和大量的特定物资的需求下,就难免发生在一个阶段内人力、物力紧张的问题。同时,这次疫情属于突发事件,虽然有应急预案,但实际的处理经验相对较少,导致人员物资分配、使用不够合理,无法有效利用资源而导致需求紧张。
2.2 医患命运共同体精神层面的问题
本次疫情持续时间长、感染人数多、恐慌和焦虑等情绪不断蔓延,使得医患双方的心理压力较大,长时间坚持在医疗一线,还使得部分医护人员出现体力透支的现象,不仅使得医患双方各自都处于较大的情绪波动过程中,同时也导致双方在沟通上也容易出现冲突和争执。在疫情期间,不良情绪的蔓延可能会使得医患命运共同体遇到挑战,倘若不能进行适时的沟通,会使得医患双方积压大量不良情绪,甚至影响患者本身的康复状态。
3 疫情中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3.1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伦理管理
在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中,需要强化伦理管理,提高伦理意识,进一步提高应急物资供应水平,满足患者和医护工作者的现实需要,强化伦理管理的物质基础,并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宣传医患命运共同体概念,从文化熏陶、人文关怀、制度设计、榜样激励、强化意识等角度进行深入宣教,强化伦理意识和共同体信念。
3.2 渗透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氛围
在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时,需要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体现一种伦理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既关怀和渗透患者本身,也关怀和渗透全体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形成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氛围[6]。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双方之间应该是平等互信的关系,医生和患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处于彼此平等的地位,有助于诊疗活动的有序顺利开展。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医护带领患者共同进行运动,体现了医护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人文关怀精神,在运动等其他干预过程中,患者缓解了紧张焦虑的心态,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挑战。
3.3 强化医患共情,增强理解信任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我国出台了隔离措施,这一措施使得社会正常的运转秩序被打破,过渡到非常态时期,医患双方成为这一非常态时期的关注中心,此时强化医患双方的共情,互相的理解信任,尤其是强调医患双方对政府疫情防控政策的信任,在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相互协作,才能够共渡难关。医疗服务语言是诊疗中实现治愈和传达关爱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是医学的核心,医学中的艺术[7]。要做到医疗用语的“传情”和“达意”,并使之达到真善美的和谐完美统一[8]。通过沟通协调,以凝聚共识,达成和谐,以一种责任感建立医患信任关系,给患者以尊重,给医生以尊严,最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4 小结
医患关系应该是属于“共生长、共相连、共荣辱”的“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关系[9]。在疫情面前,医患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有所缓和,超越了单纯的利益,演变为一种相互依存、共同抗争的“共同体”关系,疫情中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能够确保医疗秩序有序运行,搭建医患双方交流对话平台,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不可避免的,在疫情期间医患命运共同体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方面是人力物力资源紧张,患者体验差;另一方面是焦虑情绪蔓延,心理压力大,除此之外,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医护人员也积累了较多的不良情绪,为了在疫情期间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首先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伦理管理;其次,要渗透人文情怀,营造和谐氛围;最后,强化医患共情,增强理解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