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04-03赵云龙
赵云龙
绥化市第一医院现代医疗中心,黑龙江 绥化 152000
骨盆骨折是因为高能量导致的损伤,通常都是不稳定性骨折类型。患者的盆腔脏器受到了损伤,有较多的出血,如果骨折端有摩擦情况出现,就会导致感染、血栓、综合征等,严重患者还会死亡[1-2]。所以,临床中为患者提供可科学合理的治疗非常重要,人体骨盆结构复杂,手术治疗具有很大的难度[3-4]。此次我院就部分患者开展了分组研究,对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对106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了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都有53例患者,常规组有27例男性和26例女性,最小20岁,最大68岁,平均(45.23±3.85)岁。实验组有28例男性和25例女性,最小21岁,最大67岁,平均(45.71±3.26)岁。两组的普通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研究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1.2方法 两组在手术前接受了基础检查,为患者提供了基础处理,脏器损伤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非休克患者可以及时的开展手术治疗。 常规组使用传统的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仰卧,使用硬膜外麻醉,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横弧形切口,游离神经和韧带,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剥离骨膜,使用修复钳来进行骨折复位,使用钢板重建固定,对切口进行消毒缝合,置入引流管。 实验组使用基础治疗和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使用X线诊断,将骨皮质钻开拧紧螺钉,将固定针穿入髂脊两侧部位,安装外固定器材,术后开展抗感染治疗,术后3天可以拔管,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的治疗优良率和骨痂形成时间进行对比[5-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的临床优良率是98.11%,常规组的临床优良率是79.24%,两组的优良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实验组的平均骨痂形成时间是(30.85±4.12)d,平均下床活动需要时间是(3.36±0.50)周,常规组分别是(37.85±4.25)d,(4.18±0.46)周,两项指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3 讨 论
骨盆骨折是因为高能量碰撞导致的疾病,患者的病情严重,会导致腹膜后血肿,临床中的死亡率非常高,因为多发伤,出血休克等导致了患者的器官衰竭,所以临床中需要加强诊断,尽早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出血,减少患者死亡的几率。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法复位,沙袋固定等,这些治疗方式无法确切的进行复位,挤压力不强,固定效果不佳,骨折愈合情况不理想。患者长时间卧床,有很多的并发症存在,让患者的后期恢复受到了影响。导致患者的失血,腹膜后血肿,慢性疼痛,腰骶部不适等等。临床中研究越来越深入,医学工作者了解到该疾病的治疗需要早期对患者的出血进行控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几率。骨盆是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周围韧带、骨盆面软组织等的稳定结构,出现骨折事件后,患者的骨盆稳定性下降,骨盆结构受到了损伤。除此之外,骨折部位相对静止,反常活动导致的凝血块被破坏,可以及时的预防。此次研究中,经过治疗,实验组的临床优良率是98.11%,常规组的临床优良率是79.24%,两组的优良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实验组的平均骨痂形成时间是(30.85±4.12)d,平均下床活动需要时间是(3.36±0.50)周,常规组分别是(37.85±4.25)d,(4.18±0.46)周,两项指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总而言之,骨盆骨折可以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临床中患者的恢复情况理想,能够较快的恢复,治疗的优良率较高,因此是非常优秀的治疗方案,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