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院一张床”提高床位效率和效益的管理措施

2021-04-03兰静刁国锋张惠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全院床位科室

兰静 刁国锋 张惠琴

随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医院的管理逐渐从粗放式转化为精细化,医院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提升医疗质量,强化内涵。具体来说,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既给医院带来一定的机遇,也给医院带来一定的挑战,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扩张医院的规模,同时也要深化医院内部的内涵建设,改善医院护理服务,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医院扩张床位是医院发展的体现,但在扩张床位的基础上,医院也要做好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医院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出现浪费情况,促进医院良性发展。“全院一张床”这一管理措施是指在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实现床位的最大化利用效率与利用效益,能够改善目前医疗资源不足与浪费情况,从而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1 “全院一张床”改革原因及“全院一张床”的作用

传统的固定床位管理是各科室的床位由科室医生或科室掌握,每位医生管理科室的几张床位,患者在入院之后完全由分管的医生掌握,不能跨科室收治患者,也不能跨医生收治患者。在这一情况下,医院往往会出现部分科室床位空余,部分科室床位紧张等情况,造成床位资源的缺失与浪费。部分医生为了保证自身的床位占有率,存在人为延长住院天数现象,不但会增加患者不必要的住院时间,也会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部分医生则会出现空床情况,在本科室其他医生需要使用时也需要征求该医生的同意,而医院内部一律不允许出现跨科室使用床位的情况。由于医院床位出现科室分配情况,无法及时利用医院床位,导致部分住院患者的病情延误,更加突出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作用:“全院一张床”这一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变上述问题,能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最大限度的发挥医院床位的作用,从而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全院一张床”设立统一的设施、管理模式以及结构,护理病区向全院开放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医生没有固定的床位,可将本科室住不下的患者跨科收住在其他科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但在这一过程中,医生通过与患者的沟通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增强医生的责任感。“全院一张床”的作用主要是能够实现医院内部医疗资源的整合,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其次也能在无形中扩张医院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将其应用于医院中也是适应了当下医院改革的基本要求,能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2 构建“全院一张床”管理措施

2.1 护理管理

在“全院一张床”的背景下,护理管理的架构变成“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这一管理体系,呈现出放射状特点,能够充分发挥护理部的有效作用。对于部分医院来说,护士并没有科室的规定,属于全科护士,便于护士之间的人力资源调动,如果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影响到护理单元正常开展工作,或者护理单元突然接收较多患者时,护理部可根据层级管理的相关原则在全院范围内对护士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及时补充护士的短缺情况,保证医院的护理工作能够正常运行[1]。在新形势的背景下,通过“全院一张床”这一管理措施,建立全院护士与全科护士的共享机制与管理调配机制,能够充分发挥护理部在医院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协调工作与基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护理管理的水平。护理垂直化管理有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统筹安排,提升护理部的护理服务质量,从而展现出护理学科在医院的真正价值[2]。

2.2 培训方面

为了能够在“全院一张床”背景下更好的做好护理服务,医院需要以此作为基础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护士的业务素质与专业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对新入职护士开展护理培训是护士入职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众多培训方法中,“3+2”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提升护士队伍整体素质与服务水平。国家针对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时间为2年+1个月,在“3+2”培训模式下,新护士入职后的3年中需要对护士进行有步骤、有规范的进行培训,而后需要对护士进行2年的专科化培训[3]。护理部对护理单元的要求是需要做到同质化,要求各护理单元的治疗室内物品摆放一致,根据统一的顺序与地点进行摆放,便于护士进行学习,同时也能让新护士更快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增加护士的归属感。在“全院一张床”的背景下实施“3+2”规范化培训模式不但能够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还能提升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综合观察能力,通过对不同科室医生进行合作,能够提升护士的沟通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增强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

2.3 查房模式

在“全院一张床”的背景下,传统的单个护理单元查房逐渐转变为多学科查房、个案护理情境教学模式查房以及医护提提华查房等[5]。通过医护人员共同查房,能够便于护理人员在其中获得更专业的知识,还能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协作、信息交换等,提升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共同分担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责任,为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较好的沟通平台[6]。同时,通过各科室跨学科查房能够增加不同科室护士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护士对其他护理单元疾病的认识,对提升护士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新护士轮转到其他护理单元时能够更好的了解其他科室的相关疾病,让患者能够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情境教学模式查房则能够带动新护士了解更多的疾病种类,了解各种疾病的理论知识、护理技术等,对提升护士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7]。

2.4 绩效方面

“全院一张床”的背景下,医护实施的岗位绩效管理制度属于完全分开的,医生是否能够完成相应的指标与护士的绩效无关,护士的绩效与护士的工作成效、岗位风险等有一定的关联。在医护绩效分开的基础上,对护士的绩效考核得到量化考评,能够充分体现出护理工作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8]。同时护士的个人工作情况与护士的绩效、个人收入有关,其主要依据就是护士的服务质量、服务个数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想要获得更高的绩效,护士就必须要更努力的工作,从这一角度上看,医院护士的绩效逐渐往工作量大、技术性难度更高的护理岗位倾斜,形成一个有激励与约束的竞争机制,能够充分体现出护士同工同酬、多劳多得[9]。

3 “全院一张床”的应用效果

3.1 实现医院医疗资源的整合,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

“全院一张床”中,全院的床位都由医院进行调控,床位成为医院调配的公共资源,打破了原来科室之间的界线以及床位之间的界线,只要医院有床位,不论是哪个科室的患者都可办理入院手续[10]。例如:耳鼻喉科患者通常会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某些季节中,耳鼻喉科床位出现空床情况,而其他科室则受到本季度的影响出现患者多床位少的问题,则可以将其他科室的患者调配到耳鼻喉科的床位中,满足患者对看病的需求,避免患者流失,同时也能够提升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促使医院资源得到充分利用[11]。在“全院一张床”的背景下,全院的床位都得到医院的统一调配,能够保证各病区的床位得到有效利用,杜绝部分科室出现空床或加床情况,缓解医疗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现象。

3.2 实现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扩张

在应用“全院一张床”之后,实际的开放床位会比原来预想的更多,通过全院床位统一调配,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提升床位的运营效率与效益[12]。相关研究表明:自从应用“全院一张床”之后,在人员与床位数没有增多的情况下,床位的周转率有上升,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则有下降,年出院人数上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也有上升[13]。由此可见,通过“全院一张床”的应用,能够给医院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无形之中扩张了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对改善医院的经济运行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3.3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对医院实施“全院一张床”管理措施,能提升医院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责任心,提升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诊断以及护理评估能力,通过医护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也能够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14]。另外,“全院一张床”管理措施能够避免加床带来的医疗风险,能为患者创造更优质的住院条件,提升患者住院的舒适度,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不断上升,可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全院一张床”属于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手段,能让医院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提升医院床位的周转率,对提升医院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与医院的核心竞争力[15]。

综上所述,“全院一张床”这一管理措施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符合国家对医院的改革精神,通过实践证明,“全院一张床”这一管理措施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促进医院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等均具有重要价值,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便于医院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全院床位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医院何以床位论英雄?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