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出版与智慧城市间良性互动关系
2021-04-03李晗
李晗
《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0
在“十四五”规划的全文中,作为关键词的“数字化”出现了25次,“数据”出现了53次。对比往昔,国家对“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建设内容有了空前的重视。
“十四五”规划围绕“数字化发展”提出了4项主要任务,其中,将“建设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作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这一任务的内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化发展”也被屡次提及。从“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到“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再到“建设数字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及的目标清晰、任务明确。
当前,数字技术已经广泛融入各行各业。未来,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数字技术还将继续深度融入各个产业,赋予这些产业新动能,并将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数字化发展”的崛起,正在改变中国,正在改变每一座城市,也在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从城市建设到政府公共服务,再到文化领域,“数字化发展”已经渗透到中国的各行各业。
实现出版领域数字化发展,将对整个出版传媒行业带来全面革新。同时,实现数字出版与智慧城市间的良性互动,将会加快迎接数字中国到来的时间,开启多领域数字化新时代。
一、数字出版与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一)数字出版内涵与现状
1、数字出版的内涵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1]。
2、数字出版发展现状
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出版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书报刊企业积极向数字出版领域融合发展之外,如网游动漫、网络地图、在线知识服务、网上博物馆、景区“云游”、客户端等基于网络的新型内容服务模式也加快发展,形成互动融合发展之势。
《2019-202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9881.43亿元,比2018年增长11.16%,数字出版产业将释放更大市场潜力。同时,数字出版基于其海量存储、搜索便捷、传输快速、互动性强、成本低廉、环保低碳等特点,已经成为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2]。数字出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着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仍处于持续演变的过程中。
(二)智慧城市内涵与现状
1、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起源于传媒领域,它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与生态,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塑造城市公共价值并为生活其间的每一位市民创造独特价值,实现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3]。
2、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的地球”理念,两年后IBM又提出“智慧的城市”。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市运转的各项功能设施和治理监管等方面的问题随之而来并趋于复杂,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智能运转成为大势所趋。构建智慧城市,是中国走集约化、智能化、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要求[4]。
作为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2年11月起,我国便开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截至2020年4月初,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近800个。我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国,智慧城市已经涵盖了涉及城市规划、城市治理、产业经济、文娱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数字出版与智慧城市的相互作用
(一)数字出版对智慧城市的影响作用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出版的特性将进一步得到凸显,甚至还会出现更新的特性。从总体上看,数字出版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与获取方式,提高了人们读书治学、获取信息的效率,给人类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5]。
1、数字出版集编辑、加工、复制、发行于一体,极大提高了编辑出版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文化传播的速度,拓展了人们的创作及阅读空间,为书香社会的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高效率的数据集成功能,使数字出版成为构建智慧城市的文化基础。
2、数字出版拥有海量信息,能带给人们丰富的信息和各种便利,近年来,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使得冗余的数据,在一瞬间被搜集和使用,极大提高了文化和信息的获取速度,为社会搭建城市大脑、构建智慧城市,提供了有效且专业的数据基础。
3、数字出版具有使用的便捷性、传播的高率性、读取的易得性等特点,能跨越区域和阶层进行知识普及,提升全民素质,促进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发展,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群众基础。
4、数字出版具有多媒体性、超链接性,将各种数据、文字、影像、视频、音频、人工智能(AI)等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全方位阅读体验,为智慧城市构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5、数字出版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服务性,这些特点将打破数据交流、文化沟通的壁垒,形成包括文化、知识、乃至政府等方面的服务性社会氛围,有利于知识、信息的交流沟通、互动反馈,以及针对意见建议的及时处理,有利于形成“接诉即办”的服务意识,有利于破解社会各类问题,为构建智慧城市打下了社会基础。
(二)智慧城市对数字出版的影响作用
1、智慧城市的发展,为数字出版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编辑出版行业进一步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了知识传播的效率,跨越了知识传播的阶层。作为智慧城市催生下的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平台——城市物联网将催生更多领域应用技术、更广泛的科技研发以及更丰富的内容创作。
2、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和新技术的更迭,未来不仅万物互联,而且3D虚拟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使媒介的外延突破实物的限制。这些技术促进了数字出版产品的展现形态,人们可以3D漫游图书馆,人们可以全方位、多感官地体验书中的各种场景,甚至能嗅到书中提及的各种气味。
3、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技术在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及发展之际,将会把数据分析目标聚焦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上,满足更多人的日常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的现实需要。在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出版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及阅读喜好进行全方位精准分析,将数字出版目标的针对性、受众的定位性、信息的多元性、知识的趣味性、人群的选择性、内容的服务性作为数字出版发展的方向,不断提升数字出版信息技术水平,开发更多服务应用,为数字出版更精准、更能动的服务,打下基础。
4、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相互融合,把城市的所有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做到城市耳聪目明,能够敏捷地感知世界,以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使城市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智慧城市除了完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外,还不断完善着城市文化艺术基础设施,将多样性、包容性的文化内容与城市主流文化融于一体,不断构建人文城市、书香社会。智慧城市的这种功能,能够促进数字出版行业进行内容的革新、技术的变革以及服务理念的转变,通过兼容并包的内容文化生产,可以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链各个环节信息流通的畅达,提升知识文化多元化发展。
三、实现数字出版与智慧城市的良性互动发展
把“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6]作为“十四五”时期扩大优质优质文化产品的任务。当前,文化产业数字化在两条道路上齐头并进:一方面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即图书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博业、演艺等传统业态,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则是新产业的兴起,指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形成的新型文化,包括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短视频。我国现在有近10亿网民,网络直播用户也达到了6.17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民们不仅可以云上观展,还可以收看当地的文艺演出、在线学习,在线云游。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发展,尤其即将迈入的5G时代,在技术的驱动下,数字文化产业将呈现繁荣景象。
数字出版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会动的《清明上河图》采用数字科技加动画制作,再结合声光电技术融合创作而成,让古老的画卷重获新生,让人们仿佛走进了宋代的市井生活。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实现了数字出版与智慧城市的良性互动发展,前途广阔。
(一)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发展方向
1、将智慧城市和数字出版产业融合发展,在顶层设计方面,作出科学系统长远规划,坚持分级分类指导,突出扶优助强,推进重点项目发展,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出版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2、推动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对于数字技术,要创新技术研发,推进新技术孵化,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出版技术可持续发展。
3、聚焦内容建设,提高发展品质。在坚持“二为”“双百”方针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制建设和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数字出版内容质量,为智慧城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着力加强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数字化教育培训,掌握全媒体时代新型信息传播技能,夯实技能人才储备基础。
(二)推动融合发展,构建数字化传播格局
1、将智慧城市和数字出版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将智慧城市技术融入数字出版领域,加强二者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和精准分析;加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网上网下协同推进,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新兴阅读和传统阅读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促进数字出版和智慧城市协调进步。
2、积极布局公共文化领域“新基建”,努力建设基于“城市大脑”“城市数据库”的智慧文化服务。加强公共文化网络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城市民生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统一认证,为群众提供“一体化”集成式平台服务。
3、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完善“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机制,加快实现文化资源网上配送、场地网上预订、活动网上预约等功能。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统筹做好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4、深入推进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基于智慧城市平台,利用新型技术加快传统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传媒行业多层级信息内容服务质量。
(三)加强技术升级,形成良性互动
1、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数字出版领域中使用的软硬件设备及其技术都在不断推陈出新,外延和内涵也发生着变化[7]。优化智慧城市及数字出版的软硬件装备,搭建行业级技术服务平台,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进而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转变文化出版领域发展形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2、开展城市各领域数据与文化出版领域数据共享与应用,优化升级现有业务管理、用户管理等相关数据管理系统;因需制宜与数据应用服务企业开展合作,采购其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数据服务;加强行业级数据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建立数据汇聚、共享、交换和应用的科学机制。
3、探索智慧城市与数字出版信息互动模式,推进城市政府与出版行业开展合作,共建跨领域知识服务平台,搭建相关服务平台,开发多领域知识服务产品;创新信息知识服务模式,精准分析各种需求,面向不同终端、不同人群,实现精准知识信息推送。
4、开展智慧城市及数字出版领域驱动创新,积极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项目,加快与文旅产业、公共文化等领域的内容供应企业、互联网企业融合发展;鼓励出版单位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企业,分类建设不同研究方向的出版传媒实验室,用专业的数字出版知识丰富智慧城市建设内容,用海量的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支撑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