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探究

2021-04-03于俊赞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车行道绿化带人行道

于俊赞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在城市建设中,给排水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建设效果将直接影响城市民众的安居乐业,且对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作为建设的基础环节,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城市给排水效果。因此,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先进理念的合理使用,才能根据城市给排水现状合理地优化给排水规划设计,不断提升城市给排水建设效果。

1 海绵城市概述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硬化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得城市雨水只能通过特定的排水渠道排出,这使得城市在大暴雨恶劣天气下,容易出现内涝问题[1]。而海绵城市的提出,最早出现在2012年全国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旨在确保城市拥有更大的弹性空间,可以在暴雨条件下大量地吸收水,并存储起来,随后通过雨水处理系统进行有效处理,即可形成可循环利用的水资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暴雨条件下的城市内涝问题,保障整个城市系统正常运行,还可以通过处理利用雨水,实现城市内部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切实缓解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继而有利于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2]。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体现出诸多价值,总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城市抗雨洪能力。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可以大幅度提升城市防雨抗洪能力,减少或者避免城市内涝问题的出现,从而可以避免城市内涝问题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并且可以保障城市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3]。另外,海绵城市的建设,实现了雨水的有效收集,并可以在雨水处理系统支持下实现水资源的净化处理,继而有利于城市水资源的充足供应。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还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尤其是城市工业发展,不仅对城市大气环境产生了影响,还污染了城市水环境,使得城市经济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外加城市建设中不断拓展并延长硬化路面,导致雨洪排泄问题日渐严重,也对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可以通过有效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并可以降低雨洪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度,进而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极为有利。

3 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有效应用分析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给排水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始终以给、排为核心理念进行规划设计。而当前城市建设发展面临的困境中,水资源匮乏是突出问题之一,这使得传统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理念缺乏实用性,这要求对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理念进行更新,才能在满足城市给排水要求的基础上,做好城市各类水资源渗、蓄、净等工作,进而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可以解决当前城市内涝问题[4]。

3.1 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城市民众的出行安全和便捷性。在原来城市人行道设计中,主要以不透水地面为主,这类地面虽可以保护路基、路床,使得城市人行道在运行中始终保持稳定状态,但是不透水的人行道也有着显著的缺陷,具体表现在雨季不能及时地排除干净路面上的水,使得大量雨水积存在路面,直接影响人们的安全出行。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在具体的人行道设计活动中,要求设计人员高度重视透水性高的材料,确保在恶劣条件下也不会出现人行道积水问题,确保城市民众在雨天出行不再受人行道积水影响。与此同时,人行道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调节城市内部温湿度,继而可以为城市民众营造一个生态宜居且舒适的生活环境。另外,人行道路面设计成为透水性路面之后,虽可以大幅度提升给排水效果,但是相应的施工材料级施工技术工艺等,都要进行与之相对应的优化和提升,才能保障路基的透水效果,并且为保障人行道路面排水效果,应在路基材料透水性不高的情况下,增加排水管道的设计,避免恶劣天气下因人行道积水量过大而无法及时地排除,导致路面存有少量积水而影响人们的出行。

3.2 车行道设计

与人行道设计相比,海绵城市理念下车行道设计在方法上是保持一致的,同样是通过大量采用透水性材料替代原先不透水材料,使得车行道路面积水可以迅速排出,这样既可以解决路面积水问题,又可以避免城市车行道路面大量硬化处理带来的热岛效应问题。但是,需要认识的一点是车行道本身对路基承载力要求较高,为避免车行道在重荷载作用下出现下陷等不良路况问题,要求路基承载力较高,且可以满足车行道的通行要求。而路基的使用性能往往会受到大量因素的影响,如含水量,原因在于路基中的含有大量的水,则会出现路基湿陷导致的承载力不足问题,继而影响车辆安全通行。因此,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车行道设计时,应密切关注路面横坡,在路面雨水渗透在路面下部之后,应在路基中设置排水管网。当前,在车行道设计中,路面材料往往选用透水效果良好的沥青混凝土,以此解决路面积水问题,同时为保障车行道路基承载力,在车行道路面下部材料选择时,往往结合实际要求来选择不透水性的材料,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就可以在车行道路面雨水渗透在路面中下层后,沿着横坡流向地下管网,并通过地下管网流入到绿化带或者检查井,最终流入地下,这样既可以快速将车行道路面雨水排除干净,又可以避免对雨水下渗对路基结构产生影响,确保车行道安全运行[5]。

3.3 绿化带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绿化带的功能将不局限美化功能,还应拓展雨水收集净化功能,因此,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绿化带设计会成为重点项目之一。在实践中,绿化带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才能不断提升绿化带设计效果,继而起到优化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积极作用。首先,城市绿化带应具备雨水过滤功能,在雨天路面积水会渗透到盲沟,并在盲沟支持下顺利地进入到绿化系统中,但是路面积水在渗透流经绿化带时,往往会携带一定量的泥土或者其他杂质,进而容易使得地下管网出现淤堵问题。因此,绿化带设计时,应考虑过滤功能的实现,以期通过绿化带的过滤作用来清除雨水中的杂质,继而为雨水的回收循环利用提供支持[6]。基于此,在绿化带设计时,考虑到过滤功能的实现,应在内部增设渗透管道,并且在周围增加砂滤层,不断强化绿化带的过滤功能。其次,绿化带应具备雨水收集功能。在绿化带设计时,应考虑下凹式设计方式的应用,即在道路下部18厘米处设置绿化带,旨在及时地将路面径流排进绿化倒流系统中,随后通过设置合理地排水沟,实现路面径流的合理分流,可以避免雨水引起的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最后,绿化带具备排水功能。绿化带设计中要设置溢流系统,在雨水收集量超出最大含水量时,雨水会在溢流系统支持下排入城市给排水管网中,流进水位较低的绿化带当中,从而能够在快速排尽雨水。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规避城市内涝问题,又可以大幅度提高雨水利用率。

3.4 附属设施设计

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中,为确保最终的设计成果可以达到理想化状态,则要对附属设施设计引起重视。而在城市给排水附属设施中,对设计效果有巨大影响的附属设施主要有路肩边沟、路缘石。首先,路肩边沟。在原来设计方式中,所用材料主要以混凝土材料为主,其虽有良好的抗渗能力,但是缺乏净化作用,使得雨水进入排水沟,往往会携带一定的泥沙而无法保证水的清洁度。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应使用植草沟取代混凝土材料,可以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其次,路缘石。原来的路缘石设计往往是高度与路面保持一致,这种方式虽可以保障路面雨水快速流入绿化带或者雨水口,从而有效解决路面积水问题,但是在雨水口设置距离过长或者雨量过大情况下,则会出现路面积水严重问题而无法及时排除干净,这要求在路缘石设计时,做好打孔设计,切实提高路缘石排水效率。在具体的打孔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雨水下降情况,合理地设置孔洞数量及孔洞大小,确保何种程度下的路面积水都可以及时地排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城市内涝问题频繁出现,直接威胁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不断优化城市给排水建设效果,并注重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降低和避免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给排水建设,应注重给排水规划设计效果的优化和提升,这要求相关设计人员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从人行道、车行道等方面,不断地优化给排水规划设计,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车行道绿化带人行道
最美城市“绿化带”
车行道范围内沟槽开挖后路面恢复措施
跟踪导练(一)
城市超期服役的市政道路整治提升工程应用分析
种子
预制装配式透水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分析
风景
金蕉叶·卖报翁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