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守护“生命线”奋力打造“一流工程”
2021-04-03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司长李鹏程
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司长 李鹏程
3 月 26 日至 28 日,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调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他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从守护生命线的高度,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维护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运行安全,努力打造“一流工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这为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水北调重要讲话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 在新发展阶段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四条生命线”作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重要指导。
李国英部长调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南水北调司迅速组织传达学习李国英部长的工作要求,并就抓好贯彻落实作出安排;同时,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等,深入抓好工作要求的落地落实,为下一步按照部党组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进一步坚定持续深入推进南水北调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谱写了新时代我国治水事业的精彩篇章,初步构筑了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 通水六年多来,累计调水超 420 亿 m3,其中中线累计调水超370 亿m3,东线累计调水超50 亿m3,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这是我们做好南水北调各项工作的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
工程建设质量过硬。 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者们直面问题、 勇克难关,突破了很多世界性技术难题,积累了丰富经验。 以丹江口大坝加高、膨胀土处理、穿黄工程等为代表的建设项目成为南水北调光辉建设历程的生动写照。 工程创造了若干项世界第一, 无数建设者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贡献了聪明才智。
工程管理科学高效。 通水运行以来, 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目前,中线工程已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安全运行责任保障体系,工程干渠的每一米输水渠道、每一座建筑物、每一个重要监测断面都有人负责。 六年多来,工程克服了寒潮、汛期、超标准洪水、加大流量输水等各种极端条件的考验,保持了运行安全平稳。
工程效益发挥显著。 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沿线供水水质逐步改善。 通过实行区域内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带动发展高效节水行业,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有力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行“两部制”水价,有力推动受水区水价改革,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实施生态补水, 有效缓解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 超采地下水的局面, 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河湖生态环境有效复苏。
二、深刻认识南水北调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
“十四五” 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水利和南水北调工作作出相应部署。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和特点,准确把握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是生命线工程。 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持久发挥效益事关重大, 是必须扛牢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在做好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判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主动适应中线工程供水地位由“辅”到“主”的重大变化,供水主力军和生命线的新角色定位带来了新的责任、压力和挑战,需要我们加紧研究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的相关规划方案。
深刻认识中线工程目标达效由“慢”到“快”的深刻变化,中线工程运行六年即达效,提前实现规划供水目标,后续工作任务、标准和节奏相应发生新的变化,对工程建设和管理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准确把握工程沿线用水需求由“弱”到“强”的重要变化,一方面研究通过提高调入水量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优美水环境、健康水生态的用水需求,另一方面,研究通过加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强化节水管理和水权管理措施,有效化解工程面临的“供需矛盾”。
聚焦应对工程供水网络体系由“缺”到“全”的结构变化,充分认识到,健全的供水体系意味着更强的水量调度与消纳能力,如何实现可调水量与调度能力相匹配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更好推进下一步工作,必须统筹研判以上变化,科学谋划南水北调“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 加强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高看一层、多谋一层、深研一层,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要求全面体现到南水北调“十四五” 规划的基本思路、 目标任务、方法路径中。 放眼长远,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准确把握工程建设和管理现代化规律,统筹“发展与安全”“近期与远期”“质量与效益”, 谋划好南水北调后续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围绕建设“四条生命线”,不断探索和丰富完善大型引调水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形态,奋力打造“一流工程”,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南水北调力量。
三、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随着运行进入常态化,南水北调工程已深度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工程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命脉工程”。 明确南水北调工作目标,理清南水北调工作思路,意义重大。 今后要重点聚焦工程安全和信息化建设, 聚焦健全工程设施网络,聚焦完善工程管理体系,聚焦工程形象塑造,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守住安全底线。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把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工程安全作为根本前提,强化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 一是确保供水安全。 既要科学实施好正常年份的水量调度,也要研究保证有些枯水年份的供水安全, 提出应对极端情况的方案、预案。 二是确保水质安全。 “南水北调成败在于水质”, 把水质安全摆在更突出的位置。 要关口前移,设置好进入首都地域、城区和水厂的三道防线。 要超前布局分析研判技术,提前预知水质问题。 三是确保工程安全。 完善检测监测系统,盯紧重要节点工程、关键部位,做到在线及时预警,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聚焦信息化建设。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管理信息化短板明显。 要确保工程紧跟形势发展需要、不出重大安全问题,就必须要有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之上的预测性、 预演性和预判性。要健全完善立体信息化监测检测和预警系统,动态、灵敏捕获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要对标先进国家及行业的先进标准和技术体系,抓紧补齐短板。 要注重防微杜渐、抓早抓细抓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完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实现现代化管理。
健全工程功能。 南水北调工程功能的完善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完备的工程体系。 应突出抓好水源工程和调蓄工程建设。 在水源工程上,要着眼破解越来越突出的供需矛盾,推动引江补汉等水源工程上马,为工程后续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在调蓄工程上,要着眼提高工程的“弹性”和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雄安调蓄水库等工程建设,适时适地规划建设其他调蓄工程,完善南水北调的调蓄系统和功能,让工程能够“缓缓气”“歇歇脚”。 同时要根据需要加快配套工程建设和退水闸升级等工作。
完善管理体系。 一方面,要推进依法管理。 既要与时俱进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及时推进修改不适应当前需要的法规,更要加强管理队伍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建设。 另一方面,要强化水权管理。 强化水权管理意识,善于运用经济手段,从国家、省、市、县层面逐级完善水权管理体系,提升工程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水资源科学、合理分配。
注重形象塑造。 在队伍上,强化专业化建设,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管理队伍。 在管理上,要树立一流意识,朝着世界一流工程、一流管理、一流水平的目标,国内层面要巩固好大国重器、国之大事的形象; 国际层面要加强对外合作, 研究建立必要的交流合作机制,分享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和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