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护理策略
2021-04-03曾华
文/曾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其是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以及椎管内髓核脱出所造成的椎间盘临近神经受压,进而引发的以下肢麻木、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以往临床在对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一般都是对患者实行按摩、牵引以及针灸治疗,但是治疗后其有着较高的复发率。其中开放性手术也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方式,但是因为其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临床应用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最近几年,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已经成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重要方式,其有着出血量少、切口小以及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有研究表示[1],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对其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复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护理策略,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例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依照数字分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观察组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为(66.58±2.36)岁,参照组女性患者10例,男性患者22例;平均年龄为(66.54±2.13)岁。比较两组的性别以及年龄资料,其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患者均不存在沟通以及意识障碍,且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存在手术禁忌症患者;排除存在严重精神疾病以及沟通困难患者;排除存在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排除腰椎管狭窄以及存在其他骨科疾病患者;排除无法耐受手术治疗以及拒绝参与研究患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该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如果发现患者异常,则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对患者实行健康知识教育,强化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1.3.2 观察组
该组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前护理[3]:①心理指导。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访视,护理人员要和患者保持积极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耐心讲述手术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预后,同时,也可以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手术案例,使患者的紧张焦虑感得到缓解,进而提高其配合度。②体位训练护理。术前访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开展体位训练,训练时间约为1~2小时。但是需要注意,在训练之前,护理人员要为其讲解动作要领并演示,进而使患者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训练技巧。③术前准备。手术室护士要事先准备好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药物以及设备,并及时调试手术设备,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治疗。术中护理[4]:①基本护理。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中之后,护理人员要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患者异常,则要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果患者自身状况较差,则要对手术时间进行更改。②体位护理。患者手术期间,要辅助其摆放合理体位,保持侧卧位,并实行常规消毒铺巾。手术期间,在对患者实行局部麻醉并确定手术部位之后,使用穿刺针对其进行穿刺,之后结束手术治疗。③心理护理。手术期间,因为患者会受到疼痛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不良心理较为严重,对此,手术室护士在护理期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同时主动和患者交流,进而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④疼痛护理。患者手术时,一般都是使用止痛或者是镇静药物来促进患者疼痛感的有效缓解,在患者用药期间,要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异常,则要及时通知麻醉师,并及时采取对策进行处理,在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并且不良反应好转之后,则可以停止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同时对其术后出血、神经损伤以及硬膜撕裂等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和记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
对于参照组患者,其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依旧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参照组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13%、6.06%(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疾病,因为受到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以及椎间盘劳损变形的影响,患者很容易产生不适症状[5]。有研究表示[6],对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中通常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站立时疼痛等为主要表现,这很有可能是由于变形髓核压迫临近组织所造成的,严重的甚至还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疼痛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患者椎体内组织瘀血、缺血所造成的[6]。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瘫痪风险也相对较高,比如L1-L3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虽然其所占比重较少,但是其瘫痪风险较高。而对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为腰椎间盘会对马尾神经产生压迫,所以其很容易产生感觉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现象[7]。因此,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则很有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中,患者在手术之后很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并且有着较高的复发率。近几年来,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创治疗在临床中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其有着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创伤小以及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因此获得了临床推广和应用[8]。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切实做到微创理念,不仅可以对退变髓核进行彻底性摘除,同时还可以对椎管突出部位进行直接性切除,缓解神经根以及脊髓压力,进而实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标,治疗效果明显[9]。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在对其实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过程中,同时对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并且在手术前后对其实行其他护理干预,不管是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还是改善预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总之,通过对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治疗成效,并且患者的疼痛感大大减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和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这说明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其疼痛程度获得了显著缓解,并发症减少,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在减轻患者疼痛感的同时对其并发症的产生进行有效预防,效果明显,值得推广。